• 首页
  • 档案学界
  • 资讯门户
  • 档案文化
  • 档案管理
  • 文案工具
  • 论坛精粹
  • 各地动态
  • 虚拟资源

栏目导航

  • 档案学界
  • 文案工具
  • 资讯门户
  • 档案社区
  • 档案文化
  • 档案管理
  • 论坛精粹
  • 本站动态
  • 虚拟资源
  • 联系我们

本月排行TOP10

  • 联系我们

最新推荐

  • 联系我们
  • 美国家档案馆资料显示多数总…
  • 第18次国际标准化组织档案/文…
  • 美国国家档案馆发现南京大屠…
  • 美国国家档案馆展出英国《大…
  • 人类最早的声音记录被发现(图)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信…
  • 2008年EASTICA研讨会
  • 韩国国家记录院-------档案管…
  • 美国档案管理专业代表团访问…

网站统计

查阅网站在线详情 >>
您现在的位置:档案之家>> 档案学界 档案学人 中国档案名家>>正文内容

郑天挺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9年05月15日 点击数:
郑天挺(1899.8.9~1981.12.20)

  中国历史学家。原名庆甡,字毅生,笔名攫日,原籍福建长乐,生于北京。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

  1907年入北京闽学堂,1908年改入江苏学堂。1909年入闽学堂高小部,1911年考入顺天高等学堂中学一年级。1912年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属中学。  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本科国文门,周末到贵州学者姚华家中听讲文章、金石文字。1919年“五四”运动,积极参加北大学生会工作。同年冬,积极参加抗议日本登陆福州的活动。1920年毕业,不久应聘为厦门大学国文教授,兼任厦门大学图书部主任,1921年到任,同年夏辞职回京,任《京话日报》编辑,同年秋入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为研究生,研究古文字学。1922年加入北大“清代内阁大库档案整理会”,参加明清档案整理工作,奠定日后从事明清史研究的基础。同年曾任“法权讨论会”“秘书上办事”,曾任教于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同时兼职于北京法政大学、市立一中等校。1924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预科讲师,教授国文。1928年任浙江大学秘书兼文理学院文科讲师。1930年任教育部秘书,同年底任北京大学预科国文讲师兼校长室秘书。1933年任北大秘书长,后兼中文系副教授,讲授古地理学、校勘学。1936年兼历史系课程,讲授魏晋南北朝史。  1937年任北大中文系教授。抗战全面爆发后,不畏强暴,保护北大师生安全离校,后与罗常培、魏建功等辗转至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至昆明,任北大历史系教授兼秘书长,兼任西南联大历史系教授。1939年任北大文科研究所副所长。  1940年兼任西南联大总务长。抗战胜利后,奉北大命至北平筹备旧校址开学事宜,任北大史学系教授,系主任,并任秘书长。同时兼任文科研究所明清史料整理室主任。1949年北平解放后,任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副校长,其他仍任原职。1952年院系调整,调任南开大学历史系教授、系主任,中国史研究室主任,1963年起任南开大学副校长。在南开期间创建明清史研究室,主持校点《明史》。1961年参加教育部文科教材选编工作,任历史组副组长。1979年担任《中国历史大辞典》主编,1980年任中国史学会常务理事。1981年任中国史学会主席团执行主席。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组负责人,中国档案学会顾问等。第三、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等职。

  郑天挺教授治学严谨,精于比证。早年受老师黄侃、刘师培等的治学方法的影响较大。主张研究历史应从客观事实出发,学习历史的目的在于求真、求用,认为只有更多地占有资料,才有说服力。毕生从事中国古代史等学科的教学与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明清史,为明清内阁档案的整理研究做出了贡献。此外在隋唐史、魏晋南北朝史、音韵学、历史地理等方面也有突出的成就,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也有突出的贡献。

  主要著作有:《列国在华领事裁判权志要》、《清史探微》、《探微集》、《清史简述》、《中国通史参考资料》(与翦伯赞合编)、《史学名著选读》(主编)、等;主要论文有:《杭世骏“三国志补注”与赵一清“三国志注补”》、《多尔衮称皇父之臆测》、《清世祖入关前章奏程式》、《清代皇室之氏族与血系》、《发羌之地望与对音》、《清代的幕府》、《清代的八旗兵和绿营兵》。
 
 
 
 
 
 

(责任编辑:admin)


联系方式:0371-63875032
微信:529288881
地址:郑州市金水区农业路71号中州国际饭店1617房间
  • 上一篇:毛福民
  •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
联系我们 | 网站留言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