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档案界!2024年11月26日
当前位置:首页 > 档案界问答 > 档案知识 > 档案数字化
1个回答
匿名 · 2022-07-22 11:21:08
468
民进中央:关于进一步推进我国档案数字化转型及综合利用的提案
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强国家档案数字化社会建设、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加快档案数字化转型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背景下,档案工作应对新的形势、任务和要求的必然选择,对于切实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大有裨益。
近年来,我国在档案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成效,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存量档案数字化识别开发水平低。据国家档案局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馆藏档案数字化成果19588.5TB。
由于馆藏档案数量庞大,且海量数字档案大多以数字图片形式保存,存在占用较大存储空间问题,加之智能识别及数据化技术应用水平有待提高,导致档案内容的数据化识别水平较低,难以形成准确率高、存储空间小的数据化资源,制约对档案内容的识别、挖掘和开发、利用。
二是增量档案重复性保存资源浪费大。
目前,尽管电子档案“单套制”管理在上海自贸区进行试点探索并积累了一定经验,但电子档案“单套制”管理对信息技术软硬件要求较高,而信息技术应用局限易导致数字档案面临数据安全风险、无法读取风险等,加之绝大多数党政机关受长期以来办公习惯影响,仍会产生并保存大量纸质文件,导致档案重复保存引起资源浪费。
三是档案网络综合性利用水平待提高。
档案数字化转型要着眼于为全社会提供高效的信息服务,虽然目前单就档案工作服务方式而言已经基本实现网络化,但由于对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足、协同性和共享性不够、被动式服务本质并未明显改善等,导致基于网络等信息化共享平台的档案资源综合性利用水平不高,难以满足新时期用户高效化、知识化和个性化需求。
为此,建议:
一是健全档案数字化的保障体系。以充分贯彻落实《“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为契机,将档案工作创新升级纳入政府数字化转型之中,积极融入到“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建设,健全档案数字化整体规划体系。
以实施新修订的档案法为契机,健全档案数字化操作规范、技术标准、安全保密制度等配套政策法规体系。
加强扫描、OCR、数字摄影、数据库、多媒体等技术的综合应用,推广集约高效的档案信息化、数字化工作平台,为档案数字化转型提供科技平台支撑。
二是进一步推动档案数字化转型。
继续深化落实“存量档案数字化、增量档案电子化”原则,根据档案珍贵程度、开放程度、利用率、亟待抢救程度、数字化资金情况等因素。
加快馆藏档案数字化进度;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档案资源开发,在保证信息安全前提下,实现从“数字化”向“数据化”、从内容载体向内容开发的扩展。
继续深化和逐步推广电子档案“单套制”管理,优化管理流程,健全管理系统,完善技术规范和标准体系,切实提升档案数字化水平。
三是推动档案数据资源综合利用。
践行“数字赋能、融合发展”的档案服务理念,积极推动档案工作部门与其他数据部门开展数据、技术、业务协同探索,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接口规范、调用规则,为实现轻量化、协同化、区域化的数据对接与共享奠定基础。
完善档案信息区域共享机制,建设互联互通、数据共享、综合利用的公共档案资源数据服务平台,构建全方位、全覆盖的服务体系。
通过优化档案资源建设、拓展信息服务渠道,实现档案服务的知识化和个性化,深化民生档案一网查档、掌上查档和电子出证,真正通过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的档案服务造福人民群众。
1回答 5599阅读
1回答 2572阅读
1回答 4028阅读
2回答 3403阅读
1回答 4058阅读
档案整理档案数字化
档案扫描档案管理软件系统
TEL:13949083182
民进中央:关于进一步推进我国档案数字化转型及综合利用的提案
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强国家档案数字化社会建设、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加快档案数字化转型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背景下,档案工作应对新的形势、任务和要求的必然选择,对于切实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大有裨益。
近年来,我国在档案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成效,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存量档案数字化识别开发水平低。据国家档案局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馆藏档案数字化成果19588.5TB。
由于馆藏档案数量庞大,且海量数字档案大多以数字图片形式保存,存在占用较大存储空间问题,加之智能识别及数据化技术应用水平有待提高,导致档案内容的数据化识别水平较低,难以形成准确率高、存储空间小的数据化资源,制约对档案内容的识别、挖掘和开发、利用。
二是增量档案重复性保存资源浪费大。
目前,尽管电子档案“单套制”管理在上海自贸区进行试点探索并积累了一定经验,但电子档案“单套制”管理对信息技术软硬件要求较高,而信息技术应用局限易导致数字档案面临数据安全风险、无法读取风险等,加之绝大多数党政机关受长期以来办公习惯影响,仍会产生并保存大量纸质文件,导致档案重复保存引起资源浪费。
三是档案网络综合性利用水平待提高。
档案数字化转型要着眼于为全社会提供高效的信息服务,虽然目前单就档案工作服务方式而言已经基本实现网络化,但由于对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不足、协同性和共享性不够、被动式服务本质并未明显改善等,导致基于网络等信息化共享平台的档案资源综合性利用水平不高,难以满足新时期用户高效化、知识化和个性化需求。
为此,建议:
一是健全档案数字化的保障体系。以充分贯彻落实《“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为契机,将档案工作创新升级纳入政府数字化转型之中,积极融入到“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建设,健全档案数字化整体规划体系。
以实施新修订的档案法为契机,健全档案数字化操作规范、技术标准、安全保密制度等配套政策法规体系。
加强扫描、OCR、数字摄影、数据库、多媒体等技术的综合应用,推广集约高效的档案信息化、数字化工作平台,为档案数字化转型提供科技平台支撑。
二是进一步推动档案数字化转型。
继续深化落实“存量档案数字化、增量档案电子化”原则,根据档案珍贵程度、开放程度、利用率、亟待抢救程度、数字化资金情况等因素。
加快馆藏档案数字化进度;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档案资源开发,在保证信息安全前提下,实现从“数字化”向“数据化”、从内容载体向内容开发的扩展。
继续深化和逐步推广电子档案“单套制”管理,优化管理流程,健全管理系统,完善技术规范和标准体系,切实提升档案数字化水平。
三是推动档案数据资源综合利用。
践行“数字赋能、融合发展”的档案服务理念,积极推动档案工作部门与其他数据部门开展数据、技术、业务协同探索,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接口规范、调用规则,为实现轻量化、协同化、区域化的数据对接与共享奠定基础。
完善档案信息区域共享机制,建设互联互通、数据共享、综合利用的公共档案资源数据服务平台,构建全方位、全覆盖的服务体系。
通过优化档案资源建设、拓展信息服务渠道,实现档案服务的知识化和个性化,深化民生档案一网查档、掌上查档和电子出证,真正通过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的档案服务造福人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