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编:100000
联系电话:13949083182
查档咨询:13949083182
服务业务:13949083182
欢迎来到档案界!2024年11月23日
档案数字化加工
数字档案馆需求方案怎么做
数字档案馆需求方案的实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确定数字档案馆的建设目标:首先要确定数字档案馆的建设目标,并确定档案的来源,档案的内容和档案的格式;
2. 制定数字档案馆的技术方案:要根据档案的来源、内容和格式,制定数字档案馆的技术方案,包括硬件设备、网络架构、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等;
3. 购买设备和软件:根据数字档案馆的技术方案,购买相应的设备和软件;
4. 建立数据库:根据档案的来源、内容和格式,建立相应的数据库;
5. 搭建网络架构:建立网络架构,实现数字档案馆的访问;
6. 安装数据库管理系统:安装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数据库管理功能;
7. 安装数据处理系统:安装数据处理系统,提供数据处理功能;
8. 测试系统:对系统进行测试,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9. 实施培训:为使用者进行培训,使其能够正确使用数字档案馆系统;
10. 上线运行:完成所有准备工作后,数字档案馆系统正式上线运行。
数字档案室的建设
数字档案馆系统综合应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开发了对档案实体、档案内容、档案服务和档案管理等信息的感知、处置等功能,实现了对档案信息资源和档案业务信息资源的智慧收集、智慧管理、智慧服务、智慧保护和智慧监督,为档案馆物与物、人与物、人与人的全面互联、互通、互动提供了基础条件。
基于OCR技术生成档案数字化成果文本数据资源库,结合应用原生电子档案内容信息,实现了档案信息资源的数据化管理,可以进行全文检索,并采用数据挖掘技术构建虚拟资源库,突破了传统的档案数字化理念,对实现档案资源的深度控制和挖掘创造了条件。
基于数据智能采集技术,采用多样化、组合式信息资源收集方式,实现了智慧城市建设中重要的信息资源之一 —— 专业档案数据库的高效接收和有序管理。采用大数据技术的智慧档案馆,通过云计算技术虚拟合并各档案馆之间的数据,做到实时互通,跨馆出证。
采用模型控制技术,实现了机关归档电子文件质量监管、进馆电子档案质量检查、开放档案划控辅助管理、档案馆业务目标督查等工作的辅助管理,有效地推进了档案馆业务工作的信息化。
应用RFID 技术,实现了智慧档案馆智能感知管理平台对实体档案、在馆人员及相关业务信息的综合感知和智能处置,拓展了RFID技术在档案馆工作中的应用领域。如文档服务中心发出调卷指令后,在规定时间内库区RFID 标签信息阅读器未感知到相关档案出库信息,将自动发送短信提示库房保管人员办理调卷业务。
基于编研人员的档案利用,通过对档案信息资源的深入挖掘,实现对档案信息资源的智能检索,提高了档案检索的查全率和查准率;同时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支持对检索结果的知识图谱展示以及档案信息的自动聚类,为利用者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档案利用服务。根据业务需要,智能形成编研材料。
感知档案,通过标签可以知道档案的状态,可以对档案实体进行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帮助档案管理人员实时掌握每一份档案的状态,实现管理者与档案实体的沟通。这样可以避免传统档案管理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近年来,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数字档案馆建设的蓬勃开展,基层数字档案室建设这个问题便提上了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基层单位的议事日程。基层数字档案室建设就是指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综合运用计算机、信息网络等技术,对室藏档案进行数字化加工、信息化管理和网络化运用的工作工程。基层档案是同级国家档案馆的“基石”,基层档案的数字化又是同级国家档案馆数字化的“基础”。通过基层数字档案室的建设实践证明 ,这项工作既能有效保护纸质档案原件,又能为利用者提供快速准确便捷的查档服务,实现档案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一、基层数字档案室建设的硬件、软件要求
(一)硬件要求。主要包括:用于对室藏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加工的专门办公场地;用于信息系统数据存储、管理和应用系统运行的服务器;用于各类用户访问的终端设备、身份证读取器、打印机、复印机等输入、输出设备;用于纸质、照片等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加工的扫描仪、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等;用于数据备份和归档移交的光盘刻录机、磁带机等,确保数字档案的大量储存、查询、利用。
(二)软件要求。选购或根据自身情况开发与硬件配套的安全性高、稳定性好的主流操作系统;选择与单位档案信息管理实际标准相符的数据库管理系统;选择配套的扫描软件、图像处理软件等,实现档案资料管理系统与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无缝衔接。
(三)数字化标准要求。依据国家档案局DA/T 46 -2009《文书类电子文件元数据方案》、DA/T47 -2009 《版式电子文件长期保存格式需求》和DA/T48 -2009 《基于XML的电子文件封装规范》等相关标准进行科学化的整理加工和管理。
二、基层数字档案室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笔者所在部门的做法和对同级单位的了解,目前基层数字档案室建设,主要是采取业务外包的形式来进行的,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认识不到位。基层单位建设数字档案室,毕竟不是一件小事情,它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比如内部机构之间的协作、经费的保障、数字信息技术的采用、相关专业人才的配备、安全保密保管等具体问题。因而,基层单位在建设数字档案室这个问题上,多数单位尤其是领导认为建设数字档案室不重要,是多此一举,只要保管保护好纸质档案就行了,没有必要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同时相当多的基层档案工作人员,因为自身年龄较大、对现代信息技术不甚了解等原因,积极性不高,认为是多余的,满足于传统的做法。
(二)经费成为拦路虎。基层单位在建设数字档案室的过程中面临最大的问题是经费有限,更愿意把有限的财力资源投向更重要的方面,导致档案数字化建设硬件投入的资金不足,致使基层档案数字化工作起步艰难。
(三)相关人才缺乏。在基层档案部门, 面对相对有限的档案室藏、相对固定的服务对象,传统的管理模式仍然管用、好用,这种根深蒂固的思维定式使得很多基层的档案工作人员不愿主动放弃传统的工作模式去探索数字化的工作方式,知识结构的更新速度也远赶不上数字档案室的建设速度。已开展数字化的基层档案室的档案工作也还停留在摸索阶段,掌握使用的只是简单的查询、登记、统计等技能,档案数字化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四)安全、质量有隐患。目前,基层数字档案室建设的普遍做法是业务委托外包,这种方式简便省事。在实际工作中,却存在着较大的安全和质量隐患,尤其是安全隐患应引起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基层单位的高度重视。以外包为例,基层单位通过政府购买或招标形式与数字化加工企业签订档案数字化加工合同,虽然在委托加工的过程中会签订严格的安全、保密、质量协议,但在具体实际操作过程中,隐患并未就此消失,主要表现在一是数字化加工企业从业人员素质高低不同、流动性大带来的隐忧;二是基层业主单位对数字化加工监管不到位的隐忧;三是数字化工作企业和从业人员首先考虑的是经济利益,存在着重数量,数字化质量不高的隐忧。
(五)软件配套不完善。目前,在数字化加工工作中,基层部门感到比较困惑的是没有一套统一的软件,存在着选择性的纠结,担心将来数字化成果无法和同级国家档案馆对接的问题。希望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能及时提供统一可行的软件。
三、基层数字档案室建设的对策
(一)从管理体制入手,建立协同机制。一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加大档案信息化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基层单位对档案数字化建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二是基层单位要建立档案机构、信息技术中心、业务部门之间的协作机制,以部门协作来弥补档案机构人才的不足。三是加大人才建设力度,对相应人员进行定期培训,鼓励他们更新知识结构,与新形势下的数字化档案工作相适应,或引进人才为数字档案室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二)明确职责,规范制度,加强外包过程的监督和控制。建立并完善档案出入库、档案交接、外包人员出入等数字化加工现场管理制度,建立档案出入库表单、工作量表单等,强化工作职责,优化工作环境。在与委托外包单位签订保密协议之外还应建立严格的监督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如在数字化加工场所安装摄像头、不定期进行安全巡查等,排除可能的安全隐患。
(三)积极争取加大经费投入。档案工作人员要大力宣传档案对民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争取领导的重视、政策的倾斜和经费的投入。同时优先开展利用率高、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档案的数字化,从小规模到大规模,有计划有重点地推进数字化档案室建设。
(四)加强档案数字化加工安全和质量的监控。一是做好案卷质量的检查工作,如案卷题名的拟写是否规范,记录案卷详细信息的档号、起止日期、页码、卷内文件的件数是否准确,发现错误要及时修正,为后期的录入做好周密细致的准备工作。二是把好档案信息著录的质量关,一方面要保证标准化作业,避免录入的随意性,另一方面要落实专人对照原始文件对录入的档案目录数据进行检查和不定期抽查,保证录入数据与原始档案的一致性和准确性。(作者单位 朱妍霖:四川省武都水利集团有限责任 王琳:绵阳市档案局)
建设数字档案馆主要工作包括如下:
1、按照数字档案室基础网络架构、主要技术路线与软硬件配置基本要求,建设适应未来一定时期数字档案资源管理要求、满足数字档案室各项管理与服务需求的基础设施。除信息安全和管理方便因素之外,鼓励依托机关信息化基础设施进行数字档案室基础设施建设。
2、开发或采用功能完善、安全可靠、性能良好、方便易用的数字档案室应用系统,实现档案管理各业务环节的自动化、网络化。
3、严格遵循标准规范,全面进行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转换,积极推进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全面推进数字档案资源建设。应用先进技术和手段,保证数字档案资源真实、完整、可用和安全,满足各类用户共享需求。
4、根据数字档案室建设要求,修订完善档案工作流程、文件材料以及声像(照片、录音、录像)电子文件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以及适合电子档案管理、利用、安全保障、应急处置等各项规章制度,明确要求和权限,确保数字档案资源的规范管理,保证数字档案室运行顺畅。
5、加大人オ建设力度,通过培训或引进人オ,为数字档案室的建设和运行储备既通晓信息技术,又精通信息资源管理、知识管理的人才。
档案是企业开展业务活动的重要工具和凭证性信息记录,是企业的核心信息资源与重要资产。集团企业具有机构庞大、下属单位较多且层次复杂,各下属单位分散等特点。对于集团企业,实现集中部署应用、分级管理,构建立体式企业数字档案馆,是集团企业数字档案管理最佳解决之道。利用当前最先进的标准规范、信息技术,推出面向集团企业的数字档案馆解决方案。 应用系统由基础应用平台、业务应用平台、信息服务平台、系统管理与维护、接口等五个部分组成: 基础应用平台为系统功能提供基础性的应用服务,如工作流引擎、OCR服务、文档格式服务、全文检索服务、报表引擎等等。 业务应用平台为档案管理机构提供档案管理的平台,包括档案工作管理、档案收集整编、档案管理、档案保管、开发利用等业务。 信息服务平台为档案利用者提供信息服务的平台,包括档案网站、多种档案查询模式、图书资料信息的查询、电子文件浏览等。 系统设置与维护实现系统设置、业务建模两大主要功能。系统设置主要用于配置系统运行环境的参数,包括服务器集群、存储系统(支持分布式和集中式)、基础应用层各应用参数的配置等。业务建模系统主要包括全宗群、档案门类、管理目录树、分类表、元数据、报表、表单等各基础数据结构的定义。 接口接口包括了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本系统与其它系统集成的接口,一般包括了与OA系统等系统的集成接口;另一个接口是指系统提供二次开发的接口,系统可提供基础应用、档案业务管理、档案信息服务等不同层面的SDK开发包。
曹泽欣 郭安北 朱虹 王鹏
(核工业航测遥感中心档案馆 石家庄 050002)
摘要 本文从铀矿地质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阐述了技术路线,论述了方案所设计的关键技术。最后,就数据的组织、总体框架、模块功能设计、结构模式、信息安全保障等方面对数字铀矿地质档案馆建设方案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数字铀矿地质档案馆 地理信息系统 方案
1 前言
1.1 铀矿地质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
铀矿地质工作开展五十余年来,积累了海量的地质档案资料。这些数据是铀矿地学空间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好的开发应用潜力。随着“数字地球”与“数字国土”工作的不断深入,空间信息的开发与共享得到高度的重视。与此同时,利用3S技术对科技成果进行管理的热潮正在兴起。传统的管理、服务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今工作的需求,尤其在信息的快速存取、管理和服务等方面都面临着新的挑战。
铀矿地质档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相对其他地质行业,数字档案建设起步较晚;
(2)基础数据建、入库率低;
(3)地质档案管理方式老化:主要还是以人工方式为主,图形和属性数据管理分割;
(4)地质档案服务层次较低:服务处在低级阶段,检索工具简单(目录级),查询时间长、查准率和查全率不高,地质档案的复制、年终报表统计仍然以手工为主。
1.2 解决问题的方案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数据库、GIS技术的发展,为数字铀矿地质档案馆的建立提供了可能。GIS作为空间信息管理、服务系统,是进行铀矿地质档案管理、服务的最佳途径。基于MAPGIS的数据中心集成开发技术,建立MAPGIS的数字铀矿地质档案馆可解决铀矿地质档案实际工作面临问题,实现铀矿地质档案管理现代化、馆藏机构标准化、地质资料管理数字化、资料服务网络化。
2 技术路线
(1)应用MAPGIS数据中心架构,结合铀矿地质档案的特点,建立具备海量空间数据管理能力的数字铀矿地质档案馆框架。
(2)应用MAPGIS-IMS,采用Web Service技术,建立基于Web服务的档案发布管理、综合查询、档案利用、符合OGC标准的数据服务的模型,实现空间数据资源的集成共享。
(3)应用国内权威的电子签章技术,为系统提供电子签章功能,满足档案管理日常办公的电子批文需求,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4)利用MAPGIS空间数据引擎和SQL Server等商用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海量空间数据管理解决方案。
3 方案涉及的关键技术
3.1 海量空间数据管理、服务技术
铀矿地质档案资料中,地形图、地质图、专题地质图件等空间数据占相当大的比重。因此,数字铀矿地质档案建设方案中海量空间数据的管理、服务成为技术关键点。要实现海量空间数据管理、服务的能力,应解决实现海量空间数据的管理、存储,空间数据的查询、检索等功能。数字铀矿地质档案馆建设方案基于MAPGIS平台,通过MAPGIS强大的空间数据管理能力和大型商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数据管理能力的结合,解决海量空间数据管理、存储、服务等问题。MAPGIS的空间数据引擎负责数据库的空间数据存取管理,商用数据库管理系统负责空间数据的存储管理。
3.2 面向服务的系统架构技术
数字铀矿地质档案馆建设方案可采用面向服务的系统架构技术,设计灵活的系统框架。系统功能通过组件、模块来搭建,形成有机的整体。这样可使建设方案更为健全,易于维护,同时,给以后的扩展、与其他方案的集成提供了充分的空间。
3.3 Web Service技术
数字铀矿地质档案馆方案将基于Web Service技术,结合MAPGIS平台对OGC标准的支持,提供标准的数据服务接口,开发瘦客户、基于浏览器的方案功能模块,用于数据管理、服务和发布。
3.4 电子签章技术
数字铀矿地质档案馆建设方案采用嵌入式中间件方式,应用电子签章技术,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减少重复劳动,方便各个环节的审核、批复、签字;追踪监控复制电子数据的流向。
4 数字铀矿档案馆建设的方案
数字铀矿档案馆建设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核工业地质局的“‘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草案)”为指导,坚持统一部署,分步实施,突出重点,集中维护;合理配置资源,面向管理、服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符合铀矿地质特点的数字档案馆方案,实现跨越式发展和管理方式的根本转变,使铀矿地质档案管理和国际接轨,管理、服务上升到一个新台阶。
4.1 数据的组织
核工业地质资料数据主要为成果地质资料,具体包括地质档案数据、图形数据(空间数据)。
(1)空间数据组织形式。对于空间数据,可以利用MAPGIS平台构建空间数据库,根据空间数据的具体分类情况进行组织,构成相应的树形数据目录结构。一般情况下,一个档案号构成一个空间数据库,每个数据库包含多个要素数据集;一个数据集相对应于一幅图件,而构成图件的多个专题要素图层构成,有序地存储在数据集中。
(2)地质档案数据组织形式。地质档案可分为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科研等类型,档案由正文、附图、附表及附件4部分内容构成。一般情况下,一个档案包括一篇正文、多个附图文件、多个附表、附件若干。对于地质档案的组织,可以在分类基础上进行,通过关键字段将档案的各部分内容紧密关联在一起。
4.2 总体框架
数字铀矿地质档案馆是一个以MAPGIS、网络、数据库等先进技术为基础,主要提供地质档案资料数据管理、资料借阅管理、日常管理以及综合信息查询功能的集成化多层结构系统。总体框架如图1示。
图1 总体框架
4.3 模块功能设计
数字铀矿地质档案馆是一个管理铀矿地质档案资料的集成化数据管理平台,主要包括数据管理、综合查询、信息发布、利用管理、系统维护等五大模块(图2)。
图2 模块功能组成
4.4 结构模式
数字铀矿地质档案馆采用大型数据库和成熟的GIS平台、C/S和B/S共同存在的混合结构模式进行搭建(图3)。
地质档案数据管理部分为C/S模式,主要供管理人员对数据进行维护管理,部署在专门的数据管理部门。
其他模块基于B/S模式,部署在档案馆电子阅览室,通过浏览器查询地质档案数据;数字铀矿地质档案馆、主管领导、外部分支机构之间相关的日常工作处理事务通过专网连接。
图3 结构模式
4.5 信息安全保障
信息安全技术体系由一系列硬件、网络、软件系统方面的安全策略组成。
(1)硬件资源的安全策略
硬件资源的安全策略主要针对数字化铀矿地质档案馆中所涉及的硬件实体的安全防护,包括:机房的安全保障、主机设备的安全、涉密设备的安全,采用独立、安全的管理模式等。
(2)网络方面的安全策略
确保网络方面的安全,做好内部网络规划,建立合理的网络结构,确保网络畅通,避免因网络阻塞或中断,导致业务受影响。如有必要,建立专网连接,提高网络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3)系统及数据方面的安全策略
系统及数据方面的安全策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①电子签章,②授权管理,③身份鉴别与认证,④数据自身安全,⑤病毒防范。
5 结语
数字铀矿地质档案馆建设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铀矿地质资料的分类、组织、采集、存储、管理、服务等全过程。设计建设方案时,应充分利用网络、GIS和数据库技术,结合铀矿地质资料的具体特点,优化地质档案数据组织、管理,提供地质档案的高效服务,研制起点高、易操作、功能强,切实可行的数据集成共享平台,实现铀矿地质档案资料的数字管理、服务,最大限度地方便数据管理人员和用户的利用,真正发挥铀矿地质资料社会效益和经验效益,使铀矿地质档案管理和国际接轨,管理、服务上升到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