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编:100000
联系电话:13949083182
查档咨询:13949083182
服务业务:13949083182
欢迎来到档案界!2025年04月20日
档案整理服务
弘扬红色主旋律。充分挖掘馆藏红色档案资源,加大对《档案宁夏·初心印记》等的开发利用,通过联合开展“红色档案进校园进课堂”“红色档案进公交”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把红色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需要依靠宁夏档案整理公司的整体规划,来实现档案的信息化,使得红色档案完好的保存,永久的传承下去。
讲好档案故事传承红色基因
红色档案蕴含着党的初心使命,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自治区档案馆编研开发处党支部立足岗位实际,牢记初心使命,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深入挖掘红色档案的独特价值,讲好档案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激发党员干部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强大动力,自觉当好红色档案的守护人、红色故事的讲述人、红色基因的传承人。
政治引领,打造绝对忠诚的政治型支部
编研开发处党支部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档案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及时跟进学、联系实际学,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夯实思想根基,真正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融入血脉灵魂。
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谈心谈话等制度,扎实推进支部规范化建设,打造坚强战斗堡垒,擦亮支部品牌底色,激发党员队伍干事创业活力。
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加强对《档案博览》、宁夏档案服务网、“宁夏档案”微信公众号、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阵地管理,严格执行“三审三校”等制度规定,守好主阵地、打好主动仗、把握主动权。
聚焦中心,打造资政为民的服务型支部
突出资政主责调。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好”“两服务”目标要求,聚焦自治区党委中心工作和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精心编研开发《宁夏回族自治区档案馆指南》《朔色长天话大河——宁夏黄河档案文献汇编》《宁夏漫记——档案里的故事(2)》《抗日战争档案汇编·宁夏卷》等书籍,联合宁夏电视台拍摄《档案宁夏·大厂》融媒体视频,精心办好《档案博览》刊物,为自治区党委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不断提升档案资政服务效能。
守好教育主阵地。拓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服务范围、形式和内容,以档案馆“百年恰是风华正茂”等3个主题档案展厅为依托,主动邀请各党政机关、学校、企业等走进档案馆实地参观践学,让更多人近距离感受档案工作,体验档案文化,进一步增强社会档案意识。
强化担当,打造善于作为的实干型支部
进一步理清处室职能定位,坚持以岗定人、以岗定责,形成人岗匹配、各司其职、各尽其责、运转有序的责任闭环机制。充分挖掘每名党员的优势和特长,将处室重点工作和任务指定专人、牵头负责,压担子、交任务,强素质、提能力,锤炼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过硬作风。
强化大局观念,树立一盘棋思想,实行AB岗工作制,在档案编研、筹办展览、文化产品开发、《档案博览》编印等重点工作上,要求支部党员识大体、顾大局,做到统一思想、整体联动,相互补台、及时补位,形成工作合力。
厚植文化,打造团结和谐的文明型支部
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落实党员“双报到、双报告”制度,带头参加机关和社区爱国卫生、移风易俗、志愿服务等活动,当好环境卫生的守护员、移风易俗的宣传员、志愿服务的勤务员。
积极参加上级主管部门和档案馆机关组织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鼓励支部党员踊跃参与主题演讲、趣味体育联谊比赛等活动,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夯实文明土壤,激发工作凝聚力向心力。
认真落实谈心谈话、困难党员帮扶等制度,及时了解大家的思想动态,关心处室党员工作生活,力所能及排忧解难,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温暖。
严明纪律,打造风清气正的廉洁型支部
结合处室职能,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研究制定全面从严治党“三个清单”,深入摸排廉政风险点,逐一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压实责任链条。结合廉政警示教育周活动,以“六个一”为载体,每月开展1次廉政警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守纪律、讲规矩,知敬畏。对照档案馆巡视反馈意见整改落实任务分工,坚持纠建并举、标本兼治,查找原因、找准病灶,进一步健全处室各项制度,形成靠制度管人管事的长效机制。
近年来银川市档案馆大力推进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档案管理应用系统平台建设和数字档案资源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进。目前,银川市档案馆已完成馆藏900万页档案的数字化加工,约140T的数字档案资源,馆藏珍贵档案已实现全文数字化,为档案储存、保管、查档利用提供了较为完善的档案信息化服务。
“档案数字化后,直接通过电脑完成档案的检索、浏览、打印等流程,减少了进库房调取档案环节,更好地保护档案实体,提高了查阅速度和工作效率。”近年来,市档案馆积极开展档案数据异质异地备份工作,目前,银川市已与昆明市、哈尔滨市、海口市等档案馆签订异地备份协议,同时,32家区外各级档案馆已先后到银川市档案馆开展档案异地备份工作,为建设西北一流档案异地备份中心奠定了基础。
在全面完成馆藏档案数字化的基础上,疫情期间,银川档案馆还创新设置了“绿色通道”,通过电话咨询、网络预约、电子邮件委托、工作人员代查、跨馆服务等方式,为群众提供远程查档服务。2021年全年接待查档人员2015人次,调卷(件)2599卷、1950件。
“下一步,银川市档案馆将深入落实银川市‘十四五’时期档案事业发展规划,以创建国家级数字档案馆为目标,夯实档案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档案数字化进程,提升数字档案馆服务水平,为推动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信息化支撑。”银川市档案局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