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编:100000
联系电话:13949083182
查档咨询:13949083182
服务业务:13949083182
欢迎来到档案界!2024年12月23日
档案整理服务
如下:
1、仪器采购(需求)的原因不明确,盲目的编制购置计划,对其相应的标准要求不了解。
2、仪器采购审核环节责任太大,无法体现一心为公。
3、仪器验收环节手段单一,人员不足。
4、需要检定校准的仪器设备,启、停、维修、报废环节把关不够严格,协作单位过于随意。
5、仪器设备的周期维护、期间核查流于形式,没有专用场地、标校设备,不能够掌握真正的现状情况。
6、仪器设备的原有档案过于零乱,不利于动态管理。
7、程序文件中的表格衔接不好;比如购置申请中仪器设备无计量单位,购置计划中反而存在;供应商评价表没有序号,名录中反而有排序,不利于查找等等。
很多人认为档案管理工作不重要。这因为是这些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实际上,档案管理工作在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健康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忽视对档案的管理工作
在日常工作中大部分人对档案管理工作都不够重视,甚至包括一些领导干部,认为此项工作既不能给单位带来经济效益,又不是主要工作,更不能带来政绩,只要不泄密,不遗失、保存好,可以应付查档即可。这些现象反映了人们缺少对档案工作的了解与正确认识,从而忽视了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2、忽视档案管理工作的环境设施设备
在现实工作中,部分单位不重视档案管理工作所应具备的硬件设施,个别单位甚至没有档案室。有的单位历史长、人员多、档案多,档案材料没有按照要求分门别类的区分存放,而是混乱摆放,导致在查档、调档时无从下手、毫无头绪。还有的单位虽设有档案室,但情况不容乐观,多是潮湿、狭窄、昏暗、通风条件不好的地方,导致档案材料的发霉、霉变、虫蛀现象,严重影响了档案材料的完整性、良好性、严谨性。使得档案材料得不到很好地保存。
3、档案管理水平较低
一些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没有充分认识档案工作的重要性,而且还有部分人员没有经过系统、专业的档案知识学习培训,缺乏对档案的收集工作意识,对档案材料的归档、整理、装订等业务工作较为生疏;还有些单位没有专职的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材料仅限于存放,没有进行及时分类归档,甚至缺乏对归档材料的准确性、真实性,导致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滞后。
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措施方法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档案管理工作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提高,这就对档案管理工作提出新要求,要不断提高管理水平,逐步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为社会提供更有价值的档案信息资源。
1、重视支持档案管理工作
各单位领导要重视并支持档案管理工作,档案管理人员要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水平,加强服务意识。要树立爱岗敬业、努力学习业务知识,拟定工作目标,树立创新意识,端正工作态度,明确服务方向,提高服务质量,充分利用档案信息资源,为建设和谐社会服务。
2、加强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作风
在档案管理工作中,要加强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作风建设,加强相关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学习,熟练掌握档案工作的要求、原则和方法,鼓励引导创新意识,探索新的档案管理模式,提高工作效率及档案管理质量。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档案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合理的发展。
3、逐步完善档案工作管理制度
首先要切合实际、科学合理的建立档案管理制度,要简明扼要、简便易行,充分发挥规章制度的指导和规范作用。其次要发挥制度的双向约束力,既要约束领导又要约束职工,不要搞特殊化。然后更要坚持执行规章制度的严肃性,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有奖有罚,奖惩分明,使规章制度的权威性得以充分发挥。
4、逐步改进并完善档案功能
在档案管理工作中,档案工作人员要使记录内容更客观、更真实、更全面、更准确、更动态。对档案材料原有的重要内容应该予以完整保留;同时要进一步丰富和扩大档案资料的内涵,以便使档案资料更适合各单位对信息材料的需求,从而更好地为单位服务,充分发挥档案功能的作用及重要性。
5、采用信息化、数字化管理手段,为档案管理工作服务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社会的日益进步,信息化、数字化已是社会发展的一大趋势,这对档案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世界各地发达国家的档案管理工作都已是使用计算机进行管理,在国内的一些大中城市使用计算机进行辅助管理档案工作也逐渐增多。
掌握科学化、现代化、规范化的管理技能,进行信息化、数字化的档案管理,即高效快捷、又节省人力。档案管理工作的数字化、信息化是信息社会对档案工作的新要求,因此实现档案计算机辅助管理工作是大势所需,我们要利用现代科技为档案管理工作服务。掌握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的管理技能。
档案管理工作是保持和维护历史事实真实性的必要工作,档案资料记载着本单位的发展历史,记载着准确丰富的信息,汇集着大量的资源,对研究单位今后的发展及管理工作都提供了有效、宝贵的材料。
在新的历史时期下,与其他工作相同,档案管理工作也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积极研究、探索新的档案管理模式,规范科学的进行档案管理,提高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单位今后的良好发展,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总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档案工作必须要紧紧联系时代发展要求,要从观念上更新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探索档案现代管理模式,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如何做好档案管理工作
一、提高综合工作素质
要想将综合档案的管理工作更好的实施下去,那么首先需要引起领导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这样才可以促进工作顺利的开展下去。只有赢得领导对于档案工作的认同,才可以使档案工作人员具备良好的工作态度提高综合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应该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充分的发挥出来,奥正档案管理工作更加顺利的进行下去,让领导明确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以下是日常工作中需要注意的方面:
1.管理人员应该保持良好工作态度,将自己的本质工作做好,要获得领导对自己工作的满意,领导对于工作的满意主要是由于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档案工作者需要做到爱岗敬业,给领导留下深刻的印象。
2.加强宣传档案工作的重要性。一些领导不够重视档案工作,他们认为档案工作是可有可无的,这是因为他们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缺乏基本的认知度,以此档案工作者的宣传工作就显得特别重要。工作人员可以理应比较重要的文件资料给领导看,使领导可以对于档案工作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且受到一定的启发,在实践工作当中得到有效的利用。工作人员也可以找机会交流档案工作,发挥出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这样可以使领导对于档案工作产生极大的认同感。
二、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实现现代化管理
当前各个领域的工作都在循序发展,档案工作也由此发生很大的改变,出现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档案数量不断加大,因此有关档案的分类管理体系也逐渐变得复杂,对于管理者的要求也逐渐提高,需要利用各种现代管理手段,将档案管理当中存在的问题信息进行解决。
1.加强职业素质:档案管理工作对于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作人员需要具备丰厚的`专业知识,并且具备职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加强乐于奉献的精神。管理者需要利用各种相关的资料,使自身的知识领域得到拓展,从而使自身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的提高,使新时代的档案管理工作得到有效的发展。
2.提高综合管理素质:针对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通常都是利用手工抄写的方式,虽然很容易操作,但是其工作效率却比较低,很容易出错。近些年电子技术不断发展,传统手工档案工作方式不再适用,档案管理工作需要利用科技手段,档案管理人员需要熟练掌握这些先进的科技手段,使自身的职业技能进行提高个,在岗位上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对于最新的管理方法及时的掌握,并且对于不断发展的信息文化给予关注,成为具有很高综合素质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
3.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档案当中涉及到丰富的信息,这也是重要的信息资源。但是这样一来,档案整理工作就会变得更加沉重,具有很多重复的工作,加大了劳动强度。现代的工作通常都是利用计算机完成,使工作变得更加简单。工作人员整理分类资料通常都是结合自己的工作习惯,虽然工作标准都是统一的,但是由于个人的主观因素是不同的,这会为立卷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这样看来计算机管理具有不可代替的优势,避免出现手工操作所造成的失误,使工作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
三、加强培训的工作力度
档案管理工作这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造成直接的影响。档案管理者应该适应工作的需要,将档案管理者的主观能动性充分的发挥出来,使其知识水平和挂历能力得到全面提高,要想使档案管理工作的变化得到更好的适应,将工作强度进行简化,从而认识工作观念得到转变,放弃传统的工作方式,不断学习新的管理方式和管理工具。
1.加强继续教育的力度:不断发展继续教育,使新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可以得到进一步的适应,在档案管理过程中,继续教育的实际意义需要得到充分的认识,可以对于时代发展的要求更好的适应,从而培养出更多专业的档案管理人才。
2.加强制度建设:开展档案工作的培训需要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建立有关继续教育的管理制度,并且严格的执行下去。以此为基础,建立有关继续教育的约束和鼓励机制,从而对于继续教育运行机制得到有效的监督和保障。
3.开展综合培训:以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程度为基础,在培训的过程中,需要按照层次、岗位等为基础,实现多渠道多形式的开展。尽量提供给档案管作者更多的学习机会,从而将管理工作者的职业水平在最大程度上进行提高。对于相关的知识进行普及,例如哲学、历史学等等,与此同时,需要加强学习科学信息知识,在档案的管理工作中应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从而将管理工作的效率得到提高。
四、深入和完善现代的档案资料
档案管理人员在收集和整理档案的过程中,需要明确的分类所有的文件,对其实现编号。与此同时,需要科学的分类所有的文件资料,以不同部门为基础,对所有的资料进行分类。以资料的属性和作用进行分类。这样可以减少由于传统手写借阅浪费的时间,同时也可以避免发生资料损坏或者丢失的情况,使服务质量得到提高,使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得到有效的提升。
一、设备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1、管理制度不完整
由于管理意识淡薄,因此在企业内部没有形成一个科学的管理制度。设备的管理没有落实到具体的个人,常出现管理的盲点,造成一部分设备没有受到合理的利用,浪费了能源。
而一部分长期投入使用的设备,没有得到及时的保养和维修,大大缩短了其使用的寿命。由于对于设备的管理经验欠缺,也不能够对设备的发展和变化进行及时的跟踪和反馈,设备普遍落后,没有进行及时的更新换代。
2、旧设备配置落后,新设备盲目购置
科技的不断进步,会使得企业之前购买的一些设备相对来说落后一些,而由于一些项目新的困难的出现,会要求设备增加一些功能,更加先进。需要企业加快生产频率并且保证产品质量。而企业之前的设备要么老化,要么不能满足要求,这就需要企业购置新的设备。
购置新的设备很有必要,但是对于很多企业来说,或者为了追求时尚,或者因一些利益关系的存在,会盲目地去购置新设备,从而产生新设备的搁置,这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种浪费,也是设备管理所存在的一个大问题。
3、设备管理能力相对较低
目前,对于企业来说,即使有设备管理的意识,并且有专门的人员进行设备的管理,也会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效率低下。因为对于很多企业,特别是一些相对小一些的企业来说,他们所使用的很多大型设备是租来的,而不是自己购买的,一是因为这种大型设备太过于昂贵,这些公司没有能力去购买,二是因为他们没有必要去购买,租赁所承担的成本相对来说会更加低一些。
当企业的设备是租赁时,使用权和所有权就会分开,对于企业来说,不是自己的东西可能会疏于管理,自己只是拿着使用而已。
二、设备管理措施
1、健全制度,进行规范化管理
制度是管理的保证,健全制度,对设备进行规范化管理是加强设备管理的主要措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健全制度,进行规范化管理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
第一,需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对企业而言,一套良好的规章制度是企业运作的科学指南,也是企业管理工作遵循的依据,对企业具有实践意义。根据企业自身状况与经济实力,结合市场形势与国情,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实现企业经济壮大以及设备管理科学化的目的。
第二,完善企业设备管理档案。完善管理档案,是进行设备养护与管理、做好日常维护工作的关键,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使工作人员了解现存状况与维修状况,对问题进行处理与辨识,进行规范化管理,
有关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管理档案的有关问题你解了吗?下面是挑选较好的有关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范文,供大家参考阅读。
一、当前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档案管理的水平普遍较低,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
(一)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目前,我们虽然有了一支稳定而发展的档案干部队伍,但这个队伍的文化程度和专业素质还不适应新时期开展档案工作的需要,特别是进入21世纪,熟悉档案内容,能进行档案信息深层次研究和开发的专业人才十分匮乏。
(二)档案管理不够规范。目前,在一些大的企事业单位或者是专业的档案馆普遍存在管理不规范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档号不规范。第二,案卷标题不规范。第三是大部分案卷缺少卷内目录。第四是组卷混乱现象比较严重。
(三)档案检索效率不高。档案检索方式有手工检索和计算机检索。在目前,传统的手工检索占有很大比重。各档案部门在手工检索的途径上做了大量的`工作,编制了多种形式的检索工具。在编制检索工具中出现了求“多”不求“精”的现象,误认为编制的检索工具越多档案工作服务质量越高。
(四)在信息开发和编研工作上也存在一些问题。一些档案部门为达标升级应付检查随便选几个题人人都来编研使编研产品层次低质量差实用性不大利用价值更小。有的选题虽好紧跟形势但因编研时间过长失去了时效性影响了作用的发挥。
二、提高档案管理效率的对策
改观目前档案管理工作状况,提高档案管理效率,实现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是档案管理工作的目标,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首先我们要注意的问题解决的问题主要有:
(一)提高档案工作人员专业技能和素质提高档案工作者素质,是加速档案科技进步,推动档案事业发展的关键。首先要把住人才入口关,注意引进招聘一些有文化专业知识,有专业技术、技能的人才充实档案队伍。同时,加强现有人员的继续教育是目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任务。当前社会和经济生活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新的行业和领域不断形成,这些对档案业务的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档案人员应努力学习,拓宽视野,了解所涉及工作领域的现状及发展动态,提高自身素质,运用档案学科新理论、新技术来指导和改进档案工作,实现单一型向多样复合型转变。扎实有效地推行专业继续教育。
(二)调动档案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档案界长期单调而枯燥的工作方式,传统而落后的工作方法,谈不上档案工作如何主动、超前服务于市场,服务于社会和企业,而服务的落伍,必将使档案工作失去生存的活力和市场。因此,应努力使档案部门从“伸手派”变成先行官、创造者,形成档案工作由事后收集材料变为事前介入、事中参与的新的档案工作理念。
1.增强激励机制。档案工作应当引进竞争激励机制,改变在档案部门实际存在的“铁饭碗”现象,积极推行全员聘任合同制,对现有人员实行公平竞争、择优上岗,真正做到优胜劣汰,能者上庸者下,从而使档案工作者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工作成绩与其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从而激发每个人的工作活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力,使档案工作出现充满竞争活力、开拓创新的新局面。
2.更新观念,实现自我价值。有时搞档案工作的人未必都能明白档案工作的重要性,这是因为他们以前纯粹为了工作而工作,忽视了总结自己对社会的影响。这要求相关领导人员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宣传和教育工作,使人们特别是档案人员对工作有积极的认识。使档案人员积极进取,对自己的各方面都做出相应的调整和重新定位,一改过去收摊看点,仓库保管员的现象,在埋头苦干的同时,多一些敏感和睿智,有为才能有位,使档案创造出更丰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档案的现代化要与企业的信息化同步企业档案必须适应信息化要求,把电子文件妥善保管起来。信息化的迫切要求及飞速发展,对档案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当前,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也有档案部门不了解、不懂的东西,特别是信息管理系统、资源管理系统、ERP系统、CAD/CAM系统等。在这种情况下,档案部门要知难而上,积极参与企业信息化建设,使档案管理成为企业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档案人员要边干边学,在管理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信息化的有关知识,使档案现代化与企业信息化有机结合,同步发展。
企业在制定信息建设规划当中将档案工作纳入进去,档案部门要参与到企业信息化当中去。首先要解决纸质档案与电子文件信息的对称问题;其次要解决纸质和电子文件一致性的问题,电子文件看不见,就一张光盘,对于它的完整性、版本等从外观上看不出来,所以档案部门要用专门的设备、专门的部门负责检验电子文件,如果保存的电子档案有误,将来在工作中可能要造成失误。档案的现代化管理一方面要适应档案自身的发展,另外也要适应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流程,两方面都要兼顾。档案毕竟是传统的记录和保存方式,企业信息化应用起来可以很潇洒,实现无纸化办公,财务、科研、外事等许多部门都进行网上办公,最后什么都没留下。档案部门搞信息化要解决的一个观念问题,就是我们档案的现代化建设不是简单地用计算机代替手工劳动,也不是把传统的管理方式搬到网络管理上去,而是要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对档案管理中不适应的一些做法进行改革。这是一种高层次的认识,要求我们不断学习,吸纳新知识,努力使档案管理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导语: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档案管理工作也在随之一同发展,在不断更新着管理概念及管理方法,能够全面、真实地反映各单位的整体发展状况和工作成果。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不仅可以为单位管理人员提供及时了解内部情况的整体资料,适时调整策略及决策;而且,还可以为社会和有关各方对其准确认定提供有效依。
一、档案管理及其价值
档案管理是指 : 档案馆 ( 室 ) 及其工作人员直接对档案实体和档案信息进行开发、利用并进行管理服务的各项业务工作。包括:档案收集、档案整理、档案价值鉴定、档案保管、档案编目和档案检索、档案统计、档案编辑和研究、档案提供利用等各项工作。
对于形成的档案进行管理大致可分为档案的编纂工作,以及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从而使档案的规制更加有序,对于实现档案的价值大有裨益,也方便档案的查找和利用。档案的编纂工作流程大致为选题、查找、选材、考订、加工、编排、评介、出版。档案编纂工作是档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档案管理科学化、系统性的重要工作。
档案的开发利用是发掘档案潜在价值,并加以充分利用以为社会大众服务,从而使档案走出瓶颈,服务于社会,使其大众化、科学化、经济化,让档案的价值摆脱档案馆的束缚,走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增强其发展前景。档案的开发是现代化档案管理工作的前瞻要求,对于实现档案价值具有重要意义。所以,要时代化、信息化、用现代的眼光将档案资源充分发掘出来,使用现代化档案软件实现其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将档案财富转化成社会财富,这也是对社会资源负责的表现。
二、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对档案的管理工作
在日常工作中大部分人对档案管理工作都不够重视,甚至包括一些领导干部,认为此项工作既不能给单位带来经济效益,又不是主要工作,更不能带来政绩,只要不泄密,不遗失、保存好,可以应付查档即可。这些现象反映了人们缺少对档案工作的了解与正确认识,从而忽视了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二)忽视档案管理工作的环境设施设备
在现实工作中,部分单位不重视档案管理工作所应具备的硬件设施,个别单位甚至没有档案室。有的单位历史长、人员多、档案多,档案材料没有按照要求分门别类的区分存放,而是混乱摆放,导致在查档、调档时无从下手、毫无头绪。还有的单位虽设有档案室,但情况不容乐观,多是潮湿、狭窄、昏暗、通风条件不好的地方,导致档案材料的发霉、霉变、虫蛀现象,严重影响了档案材料的完整性、良好性、严谨性。使得档案材料得不到很好地保存。
(三)档案管理水平较
。一些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没有充分认识档案工作的重要性,而且还有部分人员没有经过系统、专业的档案知识学习培训,缺乏对档案的收集工作意识,对档案材料的归档、整理、装订等业务工作较为生疏;还有些单位没有专职的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材料仅限于存放,没有进行及时分类归档,甚至缺乏对归档材料的准确性、真实性,导致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滞后。
三、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措施方法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档案管理工作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提高,这就对档案管理工作提出新要求,要不断提高管理水平,逐步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为社会提供更有价值的档案信息资源。
(一)重视支持档案管理工作
各单位领导要重视并支持档案管理工作,档案管理人员要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水平,加强服务意识。要树立爱岗敬业、努力学习业务知识,拟定工作目标,树立创新意识,端正工作态度,明确服务方向,提高服务质量,充分利用档案信息资源,为建设和谐社会服务。
(二)提高档案人员业务素质,加强继续教育
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水平直接影响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为了使档案工作人员能够适应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首先要充分发挥档案工作人员的积极主动性、创造性,努力提高档案人员的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
由于设备的现代化,档案种类和载体的多样化,管理方法要不断改革,因此,对档案工作人员在业务知识、科学知识以及管理操作能力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原来那些传统的业务知识与工作方法,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所以必须对档案人员加强继续教育,尽快培养一批既能掌握新技术,又能熟悉档案专业知识的人才,才能完成档案管理现代化的任务。
(三)逐步完善档案工作管理制度
首先要切合实际、科学合理的建立档案管理制度,要简明扼要、简便易行,充分发挥规章制度的指导和规范作用。其次要发挥制度的双向约束力,既要约束领导又要约束职工,不要搞特殊化。然后更要坚持执行规章制度的严肃性,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有奖有罚,奖惩分明,使规章制度的权威性得以充分发挥。
(四)逐步改进并完善档案功能
在档案管理工作中,档案工作人员要使记录内容更客观、更真实、更全面、更准确、更动态。对档案材料原有的重要内容应该予以完整保留;同时要进一步丰富和扩大档案资料的内涵,以便使档案资料更适合各单位对信息材料的需求,从而更好地为单位服务,充分发挥档案功能的作用及重要性。
(五)采用信息化、数字化管理手段,为档案管理工作服务。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加深,传统档案管理已经不再适应信息时代档案资料管理工作的需要,档案管理信息化已成必然趋势。信息化档案管理在内容、服务方式、创意方面都较过去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有着天差地别。信息化档案管理将给档案管理工作提供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创新空间。信息系统的低门槛和便捷,使得用户群越来越多,相对的信息服务的要求也越广。
随着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在信息服务方式上也应不断创新,充分考虑用户对信息利用的需求,从而在信息服务上增加新的理念和要求,为用户提供一个全面的满足其需求的信息利用平台,不仅能更好的满足用户的需求,突出用户的权益,提供信息服务效率,更能充分体现出信息服务的人性化、主动性及重要性。
四、结语
档案管理工作是保持和维护历史事实真实性的必要工作,档案资料记载着本单位的发展历史,记载着准确丰富的信息,汇集着大量的资源,对研究单位今后的发展及管理工作都提供了有效、宝贵的材料。
在新的历史时期下,与其他工作相同,档案管理工作也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积极研究、探索新的档案管理模式,规范科学的进行档案管理,提高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单位今后的良好发展,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企业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档案管理在现代企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档案管理工作对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科学规范的档案管理可以不断地提升一个企业的管理水平,做好档案的开发和利用工作,不但可以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自身价值,而且可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档案管理工作做好了,一方面可以为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及时了解企业整体经营状况,适时调整经营策略提供准确依据;另一方面有利于社会各方面了解和准确认定企业经营成果,为企业与各有关方面进行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企业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除做好人才的培养引进、注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外,还要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整合资源、发挥优势,提升企业的软实力。而做好档案管理工作,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服务企业发展的有效手段。只有不断更新档案管理观念,积极探索和尝试新的档案管理手段,全面、真实地反映企业整体发展现状和经营成果,才能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服务。档案管理成果同企业经营管理的有机结合决定了企业资源配置的取向和模式,决定着企业的发展和未来,对于实现企业经营战略,不断提高管理效率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对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不断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前企业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重视程度不够。
一些企业的管理者对档案管理工作没有给予高度重视,认为档案管理工作可有可无,部分档案管理人缺乏高度的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办事细心的态度,乐于奉献的精神和系统扎实的档案管理理论知识,因而不能充分认识到档案事业在社会发展中的战略作用和实际意义,还没有形成企业管理层关心、重视档案管理工作的氛围,企业的档案意识进一步弱化。
二是管理手段落后。
目前,一般档案管理都采用一台微机、一套软件的管理办法,档案管理手段落后,档案管理技术跟不上日益增长的档案利用需求。造成档案管理技术落后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部分领导缺乏对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投入不足;二是一些单位虽然购买了不少先进的档案管理设备,但由于档案管理人员操作不熟练,导致先进设备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三是管理不规范,有的虽有微机和档案管理软件,但档案并没有录入电脑,还主要按手工方式管理利用,档案工作缺乏制度化的管理程序。
三是管理不规范
企业档案管理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一是档案收集不规范。在收集过程中,制度形同虚设,各部门档案想交就交,不想交就不交,档案收集考核不明确;二是档案整理不规范。有的企业发展较快,档案管理人员调整频繁,档案人员的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在立卷过程中有的没有按照卷内文件目录顺序进行排序组卷,卷内目录与实际整理文件不相符,卷内资料漏失现象比较普遍。在立卷时间上,有时会累积起来一次立卷,间隔时间太长,既不符合事毕立卷要求,又不利于查找利用;三是档案综合管理力度不够。一般企业单位,档案室作为一独立科室,在行政上无法对其他科室、部门进行管理,涉及档案管理、移交时,须向主管领导汇报,但主管领导一般都是兼任,各项工作开展起来也较为困难,现在有些部门自设资料库,给档案的综合管理也造成困难。四是档案利用不规范。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借阅内松外紧,借出的档案没有按期归还,有遗失现象。
四是缺乏长期性、连续性的发展规则。
企业档案工作在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督促下开展的达标升级工作,在短时间促进了档案管理水平的提升,取得明显效果。但达标过后,就出现后劲不足,没有建立长效机制。再由于部分干部对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对档案在企业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甚至有的认为档案室就是资料存放的地方,在某些人眼中甚至成了废纸仓库,造成了档案工作有领导、无计划;有任务、无落实;有形式、无效果。档案工作缺乏应有的长期性和连续性的发展规则。
三、以规范化为抓手提升企业档案管理水平
档案工作规范化是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重要中间环节。要不断创新理念,完善制度,在抓好硬件建设的同时,做实做好基础性工作,不断提高档案管理规范化水平。
(一)公文制发是推进档案工作规范化的基础性前提。公文是档案的前身,档案由公文转化而来。可以说公文制发的'怎样,不仅仅决定公文本身的质量,同时,也影响日后档案的质量,决定了档案工作规范化,因此,我们在公文制发中必须要注意解决好规范化问题,以提高档案实体质量,为档案工作实施规范化管理打下牢固的基础。首先公文用纸质量要好,纸张尺寸规格要统一、规范、标准,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排版形式尽量统一,便于立卷装订。二要注意检查制发公文是否履行了签发手续,是否符合审批权限,公文标题是否准确,落款是否与公文一致,有无日期等。三是字迹要清晰。不论是草拟公文,工程图纸、合同,还是做出的各种记录、报表、签字、批注等,都不应使用容易褪色的墨水和纸张,以保证字迹鲜明、清晰,有利于日后长久保管利用。四是格式要规范,行文不要滥用简称和使用不规范的字,以利于日后标准化、现代化检索手段的实施应用。
(二)实施“以我为主”的立卷归档原则是推进档案工作规范化的关键环节。相近公文的重复与立卷组合的无序是阻碍档案工作实现规范化的最大问题。档案工作规范化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档案保管利用价值的最大化和案卷完整化、检索利用便捷化。而“以我为主”的立卷归档工作则是解决问题、实现目标的关键性工作。“以我为主”的立卷归档原则,即归档的文件要以本单位形成的文件为主,这不仅是我们在工作实践中形成并坚持下来的一条原则,而且还是推进档案工作规范化的一个重要原则。它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要准确把握文件立卷归档的时效性,完成现行文件阶段任务的,才能予以立卷或归档,而没有完成的,则不能立卷或归档,否则,将会给档案管理造成无序和混乱,二是明确立卷归档的重点和进行合理的立卷分工。要在“以我为主”原则指导下确立立卷归档的重点,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区分文件与资料,特别是要注意区分在内容、形式和作用等方面都具有很多相似之处的文件资料之别,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减少档案管理中的重复度,提高档案利用的效率。三是在坚持“以我为主”归档原则的前提下,要注意有效地维护全宗的完整性。在归档工作中既要掌握重点,分清主次,把住全宗的入口关,使不该归档文件不致混入,同时,又要注意防止应归档文件的散失。特别是在立卷中,要把同类并具有内在联系的文件材料组在一个卷内,保持同一问题的完整性,反映同一问题的全部处理过程及来龙去脉,从而在提高档案利用价值的同时,使立卷归档后所形成的档案既完整,又不庞杂,为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奠定坚实基础。
(三)提高案卷质量是推进档案工作规范化的可靠保证。实践证明,案卷材料收集的是否完整决定和影响着档案的价值,而立卷的方法与案卷装订质量则可能决定和影响着档案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因此,在推进档案工作规范化的工作进程中,我们必须一方面注意解决好立卷方法问题,以有利于档案标准化管理中的分类和检索,另一方面,要注意解决好案卷装订质量问题,以有利于档案规范化管理。
(四)创新档案管理模式是档案工作规范化的发展趋势。随着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档案本身也不断发生变化,依赖电脑识别的电子档案越来越多。传统的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存在着档案管理模式落后、管理科学化水平低下、档案管理现代化意识不强,硬件设备和技术落后、基础工作差等问题,各档案部门在手工检索的途径上做了大量的工作,造成了档案材料更新速度慢、整理归纳所需周期较长、编制检索工具中出现求“多”不求“精”等现象。为此新时期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日显紧迫,信息化、人性化、服务化的发展趋势对当前的档案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要在管理手段,管理方式上区别于传统档案管理,突破人工整理档案的局限,逐步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
导语: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档案管理工作也在随之一同发展,在不断更新着管理概念及管理方法,能够全面、真实地反映各单位的整体发展状况和工作成果。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不仅可以为单位管理人员提供及时了解内部情况的整体资料,适时调整策略及决策;而且,还可以为社会和有关各方对其准确认定提供有效依。
1 档案工作创新,需解决好四个关系
1.1 创新与基础的关系
工作创新不是凭空想象,不是“空中楼阁”,创新必须在原有基础之上进行。建国以来,我国档案工作历经几十年的发展,形成了一整套理论、方法和工作经验,档案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工作体系,这些基础对我们今后的工作仍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是创新的根基,因此,创新绝不能抛弃这个基础,要在认真研究、总结过去的基础上,分析现在和将来的形势,在发展中寻求新的突破。
1.2 创新与现实的关系
工作创新不能脱离实际。当前,档案工作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在由计划经济模式向市场经济模式的转变过程中,许多问题没有解决好,档案工作还处于受多种条件限制发展较慢、社会档案意识不强、档案部门工作不到位、档案事业发展后劲不足状态。创新就要重视现实,面向未来,从实际出发,围绕如何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在打好基础、快速发展上求突破。
1.3 创新与学习、借鉴的关系
学习是创新的基础,借鉴是创新的阶梯,创新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学习的目的。档案工作创新既要学习本行业专业知识,借鉴本行业成功的'经验和方法,又要学习相关专业、其他行业知识,借鉴其他行业和专业创新方法和成功经验。创新要坚持“推陈出新”原则,运用否定之否定认识规律和批判、继承观念,在学习、借鉴中创新。
(四)创新与实践的关系。创新是事业发展的动力,但创新绝不能是虚无飘渺的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都要经过实践检验,凡是对事业的发展有促进作用的创新,都要大力推广,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2 当前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对档案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够
档案工作相对于机关前沿的业务工作而言,是幕后服务性工作,容易被领导忽视。对档案工作重视不够的主要表现是:档案工作在个别单位领导心目中地位不高;对档案工作人、财、物投入不够;档案工作人员的经济、政治待遇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2.2 基础设施差
一是馆库条件差、面积小、容量饱和。二是档案的收集不够完整。三是文件材料把关力度不够,损毁严重。
2.3 档案人员不稳定,素质有待提高
主要表现是:个别单位档案人员经常变化,特别是一些单位二级机构档案人员的变化频繁,新人员需要较长的熟悉和适应过程,不利于档案工作的深入开展;个别单位人员变换中,工作交接不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档案的完整性;档案人员忙于日常工作较多,在深入调查、工作创新上不够。
2.4 档案管理质量和利用效率有待提高
档案管理的高质量是为档案利用的高效率,但通过近年来互查发现,在档案管理质量和利用效率上还有差距。表现为归档分类不够合理,保管期限划分不够准确;有的注重文件的归档,对重要(相关)材料的归档重视不够。
3 对策建议
3.1 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工作好不好,关键看领导,领导重视是做好档案工作的前提。首先应健全档案工作责任制,明确主管领导及直接负责的相关领导;其次要建立档案管理机构网络,形成以档案室为中心,各部门共同参与的管理网络;第三要逐步建立健全统一领导,分类建档,逐级负责,条块结合的档案管理体制。
3.2 创新方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
1、创新档案工作思路
档案工作要创新就要改变既无动力又无目标的状况,努力使档案部门从“伸手派”变成先行官、创造者,形成档案工作由事后搜集材料变为事前介入、事中参与的新的档案管理工作理念。只有日日思变、天天求新才能以超前的意识、超前的节奏、超前的服务赢得市场、赢得利用者的满意,才能让档案工作在社会上“热”起来。
2、创新方式,优化馆藏结构,提高馆藏质量
一是走“特色”之路。其一是地方特色。即馆藏档案除应全面揭示本地区的历史面貌外还应着重反映本地区的“地方特色”。每一个地方都会有其独特之处:如在工业生产、农副产品、文化教育、科学研究、自然资源、名胜古迹、人文景观、风俗习惯等,将这些“独特之处”的各种资料收集起来就是这个档案馆与其他馆的不同之处。
一个地区的“独特之处”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档案馆收集地方特色档案必须及时了解动向,调整收集对象。其二是馆藏特色。馆藏特色是指馆藏中某种门类或某种载体的档案较多从而形成本馆的特色。
如有的档案馆收集了大量的照片档案,有的档案馆拥有本地区党政机关及所属单位在发展过程中多次变更了的印模档案,还有的档案馆建立了人物档案全宗,把本地区的知名人士在各种社会活动中形成的各类资料收集在一起并为人物档案全宗开辟了一个专用库房。在实践中地方特色与馆藏特色相辅相成,二者往往是互为依托又互相补充。二是走“精品”之路。
精品意味着高质量,而提高馆藏质量的办法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第一,对现有馆藏进行鉴定剔除无保存价值的案卷;第二,严把进馆质量关,把重份文件立卷保管期限划定不准确以及重复进馆等问题杜绝在进馆前;第三,加强馆藏信息资源的开发,做好档案开放工作、编研工作和建立好科学检索体系。
第四,贴近社会创新服务力,求档案事业跨越发展。档案工作的宗旨是利用,其生命力在于服务。要围绕服务做文章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机制,增强服务效果,扩大社会影响,使档案工作服务贴近“中心”,贴近社会,贴近群众,贴近现实。
3.3 加强档案干部队伍建设,保持档案队伍的相对稳定
各级档案部门要按照提高整体素质、增强创新能力的要求,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高素质档案干部队伍。一是要进一步加大各级档案领导干部的培训力度。
组织参加有关档案培训班或专题研讨班,努力提升档案干部的领导水平和理论水平。二是要高度重视专业人才和业务骨干的培养。积极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热爱档案事业、掌握现代档案知识和先进管理理念的复合型档案管理人才。
三是加强对档案人员的继续教育。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档案人员的继续教育,对档案管理人员定期进行培训,档案专业人员也可到现场指导,也可到好的单位实地参观学习。
3.4 完善设施,加大软硬件建设
硬件上,要按照档案规范管理的要求,配备充足的档案柜,有条件的单位可以购买密集柜,要有防盗门窗、吸尘器、灭火器、温湿计等必要的安全设施。软件方面,要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首先要立足现有信息化设备,对文件材料实行电子存档,对历年文件材料扫描录入,以备将来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其次要由国家档案局或自治区档案局开发统一的档案管理软件,使档案的管理更加统一化、规范化、科学化、简便化,档案的利用更加高效化。
企业档案管理的重要性为: (一)要管好档案、用好档案,首先要熟悉档案 企业改制成功以后,档案人员应转变观念,不能在办公室坐等,而是要主动请教有关技术人员,深入生产一线,熟悉了解生产经营工艺流程,弄懂技术档案的内涵关系和保存意义,使...
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是一项涉及多方面的复杂工程,为此,我们需要采取相应措施加强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对于实际工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要在认真分析的基础上,应用相应的对策措施做好应对,以促进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发展。
1 档案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企业对档案信息化建设重视度不够
档案管理系统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成本较高,因此,大中型企业的档案信息化管理需要领导的重视、资金的支持、专业的技术人才和健全的管理机制。许多企业将资金投入到设备改造、工程建设中,但档案信息化建设却严重滞后。
1.2 落后的档案管理模式
我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目前,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共存,传的档案管理模式已经不适用于当前电子档案的管理,而大中企业的档案信息化管理基本还处于起步阶段,导致一部分档案流失、失密。
1.3 电子档案的安全防护不够严密
网络的易受侵袭给档案信息的安全带来了直接的威胁,因此,在搞好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同时,搞好档案信息网络系统的安全已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
2 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基本内容
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核心内容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信息化的主要表现就是利用计算机来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管理,因此,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实现档案信息的数字化
档案信息的数字化是整个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基础,其他一切环节都建立在此基础之上。传统介质档案的档案管理由以往纸质档案管理为主向数字化档案管理为主转变。企业要以加快室藏档案的数字化进程为基础,以电子文件的归档和管理为重点,加强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即一方面要把以前形成的传统档案通过扫描等途径转化为数字形式,以便通过计算机直接利用;另一方面全面推行电子公文,确保今后形成的档案以电子文件为主,在档案接收时就实现数字化。
2.2 实现档案信息利用的网络化
档案信息利用由以往面对面服务为主转变为以网络服务为主,借阅者通过网络提交借阅申请,档案管理员通过网络审核并借出。整个借阅过程,借阅者无需到档案室联系,这对部门之间相距较远的企业来说是极为方便的。由于使用方便,必然会有更多人借阅,从而提高档案的利用率。
2.3 实现检索的自动化
传统档案管理虽然编制了很多检索工具,但当档案的数量较大时,使用效率仍然较低。计算机检索速度快、效率高,可实现多角度检索,是传统检索工具所无法比拟的。另外,这种自动化检索还可以通过网络实现。
3 加强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对策措施
3.1 建立符合信息化要求的档案管理系统
在大中型企业管理中,建立与企业有关管理系统相衔接的档案管理系统是档案信息化最基本的条件。档案管理系统应具多种文件存储格式,支持多种功能,并能实现纸质档案管理中各流程的衔接,满足企业文档一体化管理的需要。在此基础上,才能对各部门的电子档案进行收集和控制,也有利于各部门对保存档案进行查阅。
3.2 加强对企业电子文件和档案的管理
电子文件归档的组织管理要以企业电子文件形成部门入手,把电子文件归档列入有关人员的岗位工作计划中,确保电子档案的真实性。
3.3 重视培养档案信息化管理人才
档案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档案信息化进程,档案部门要开展技能培训,努力培养一批复合型的人才。首先要加强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档案人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要不断提高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实践技能。不同的企业,档案人员的知识体系侧重也不同。有的企业科技档案多,尤其是各项改造工程的图纸、竣工资料数量庞大而复杂,同时,还有会计、声像实物等档案,对档案人员的要求就更高。因此,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已成为提高业务技能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企业要加强档案人员信息化技术的培训,使其熟练地使用档案管理系统。档案人员的计算机数据录入知识虽已普及,但是在运用网络、管理软件的使用操作以及数据库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还有待加强,而这些也是档案管理系统能平稳、正常运行的基础和保证。
3.4 档案信息网络要有足够的安全防护
大中型企业的档案信息化管理应使用仅供内部人员工作使用的封闭式网络,建网时就应实行物理隔离,保证网络的基本安全。同时,要建立档案信息网络的安全管理制度,从根本上保障系统的安全。档案信息网络应安装防火墙、防病毒软件和入侵检测系统,并针对主机内核采取加固防护措施。实行级别控制,对用户的访问权限进行级别确认,按不同的级别进行不同档案的信息查阅,防止未受权者违规操作。此外,要重视和加强员工的安全防护意识教育,严格遵守档案信息网络建设的规章制度。
3.5 信息共享
在现代社会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生存、发展,必须要掌握综合、有效、及时的各种信息,这是客观的需要。单一的档案信息往往只是反映企业内部活动的信息,滞后性、局限性比较突出。在世界范围内要求“信息资源共享”的趋势下,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要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必须加强与企业各部门间的互联合作,注重档案信息的整合,优化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的布局,以整体优势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这是企业高效管理的要求,也是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内容。
在新的历史时代要求下,企业档案部门在推进档案信息化管理过程中,要有融入企业全方位管理的档案思想,将优化组合企业各部门的信息资源,构建企业内一体化信息管理作为发展方向,尤其是档案、情报、图书、文书资源的一体化管理的研究,将促进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快速发展,最终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建设目标。这也正符合国家在信息化建设重要发展时期提出的“统筹规划,国家主导;统一标准,联合建设;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信息政策。
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既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又是一项需要运用多种学科知识、多部门协作、多环节配套的复杂系统工程。为促进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健康发展,各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到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和作用,改革档案工作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在实施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进程中,要科学决策、统筹兼顾、循序渐进、加强协调,保证资金投入的有效性,并重视档案人才管理。同时,要发挥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的效能,为企业提供有效服务,切实落实企业档案的信息化管理。
机械管理是指施工企业对机械设备的装备购置、经营生产、使用维修、更新改造、处理报废等全过程管理工作的总称,它包括机械设备的物质运动和价值运动全过程的一切管理工作。
管理工程机械是当前施工企业从事施工生产极其重要的工具。随着建筑工程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工程机械在现代化建筑施工中的作用已尤为突出,机械设备管理在施工企业中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施工企业在机械设备管理过程中仍面临着许多实际问题需要解决,如:工程机械装备落后与施工要求逐步提高之间不配套,专业技术力量薄弱与机械装备技术先进之间不满足,企业设备管理水平低与施工机械化程度高之间不适应等。而古语有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由此可见,如何设法搞好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工作,正确分析与解决管理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关系,管好、用好、养好、修好施工机械,对提高企业设备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加快施工进度,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都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机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管理机构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1)一个施工企业要搞好机械设备管理工作,需要适当建立和健全相应的管理机构,明确制定各级机构、人员的职责,这是机械设备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组织保证。在施工过程中,工程项目往往点多线长,设备、人员调动频繁,而施工企业却普遍存在着管理班子不全,人员力量薄弱等现象。因为他们错误地认为,机械设备管理是施工现场的事,管理部门与基层单位只局限于个别业务上的联系,以致盲目地精简机构、压缩甚至取消设备管理机构及管理人员,或将其工作职能并入其他部门兼管。由此必然导致管理层与操作层之间上下脱节,出现谁也不管的局面,设备管理工作很难实施。
(2)其次,相当一部分施工企业仍缺乏完整、严格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对机械设备的台账、技术资料档案的建立等工作尚未完善,管理工作无章可循、管理无序,有的企业甚至在购买了新设备后,没有及时或根本不入账,造成管理工作相当被动,设备糊涂使用,严重的甚至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2、机械装备落后,设备盲目购置
(1)随着建筑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建设单位对施工企业的工程质量、工程进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市场竞争已演化为人才与设备的竞争。与此同时,由于高新技术的高速发展,施工企业现有的机械设备已显得过于陈旧,其机械设备整体技术状况已进入老化阶段,大半处于落后水平,造成企业在部分大型项目的投标及施工组织上受到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2)为了适应当前形势,施工企业的确需要适当引进一些国内外较为先进的机械设备,以提高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但有些企业没有根据自己企业发展的需要,未能科学地制订机械设备的发展规划和购置计划,未能正确预测所引进机械设备的市场使用前景,导致所购设备不能满足工程项目的施工要求,新置设备如成“废物”。
(3)还有的企业为了一味追求设备的生产率,盲目购置一些大型设备,但又未能充分考虑所购设备会受到资源、市场消耗能力、搬迁运输、施工场地、环保、操作使用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投入使用后的运转费用难以维持,以致设备平均利用率很低,不得不停机处理,这些都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3、舍不得智力投资
(1)虽然目前大部分施工企业都根据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设立了机务管理部门,但由于机构、人员更迭较为频繁,设备管理及维修人员接受专业教育时间短,管理人员对设备管理的整体认识尚较模糊,技术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在实施管理过程中,还未能规范地开展机管工作。
(2)而有些企业只是片面注重眼前利益,宁愿花耗大量资金用于购买先进设备,但在管理人才培训等智力投资方面却显得过分吝惜,舍不得花钱。这样,就算有再先进的设备,但管理跟不上、人员素质低劣,是很难适应机械自动化、机电液一体化程度高的设备管理需要。
4、机械设备的使用与保养相互脱节
(1)目前大多数施工企业虽然都实行定人定机制度,即每个操作人员固定使用一台机械设备,但却忽略了定人保养制度,没有把机械设备维修保养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落实到个人。正因为如此,操作人员往往只是“包用不包修”,维修人员也是马虎应付了事,每当机械设备出现故障,操作人员与维修人员往往互相推卸责任。这样,不但影响了产量、质量,也增加了维修费用、运转费用以及降低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2)此外,不少项目负责人只考虑眼前利益,没有从长远打算,短期行为严重,只注意产值与效益挂钩,在设备管理使用上表现为“重用轻管”,为了赶工期、抢进度,而不惜拼设备,造成机械设备常常处于超负荷状况工作,或带“病”作业,甚至违章操作,其结果是该工程项目完工后,机械设备严重磨损老化,而调运到新工程又需花费大量的精力与费用进行整修,造成施工工期贻误,项目部之间在维修费用上互相推诿,固定资产无形流失。
5、设备维修“滞后”,浪费严重
(1)由于目前大部分施工企业还未能有效地实行点检制度等保养措施,设备维修管理往往局限于“事后维修”,“预防维修”意识不够重视,对设备的故障及劣化现象也就未能早期发觉、早期预防、早期修理,以致造成人力、物力、财力不必要的浪费。
(2)施工企业机械设备“浪费维修”的现象也十分严重,个别维修人员为了贪图方便,对一些仍有很大修复价值的旧件不加以修复利用,任凭其主观随意地报废,更有甚者,不考虑其它设备的整体性能,采取“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得过且过,只要机械能动就交差了事,结果也只会是事倍功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