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编:100000
联系电话:13949083182
查档咨询:13949083182
服务业务:13949083182
欢迎来到档案界!2024年12月24日
档案扫描服务
亲爱的同学们:
一、提前主动登记报备。省外大学生返乾前,需提前3天向第一目的地所在镇办、小区或单位报备,并扫描“陕西健康一码通”和“乾县教育机构防控专班二维码”,进行返乾信息预填报,如实填写旅居史、返乾时间、核酸检测、乘坐交通工具等信息。返乾后,自觉落实“3天2检”要求,期间不参加聚餐,不聚集和聚会,不进入人群密集场所,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省内实行常态化防控和低风险区的返乾大学生,可持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离校返乡,落实落地检后,实施居家健康监测,落实“3天2检”要求,期间不参加聚餐,不聚集和聚会,不进入人群密集场所和重点机构,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二、全面做好归途防护。返乡时,要合理规划返乡路线,尽量避免换乘或在其他省市逗留,减少感染风险;要尽量乘坐有安全保障的交通工具,严格做好自我防护,全程规范佩戴口罩,尽量减少与同乘人员交流,保持距离,避免聚集。如在途中出现发热、乏力、干咳等症状,请及时报告乘务人员,并立即前往就近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诊,配合做好相关疫情防控措施。
三、严格落实防控措施。非疫情重点地区返乾同学,入乾时,请配合防疫人员在查验点进行1次核酸检测“落地检”,为自己和家人获得一份“安心报告”。如果您从高风险或疫情传播风险较高的地市返乡,待属地解除封控管理,满足“5天5检”核酸阴性条件,且健康监测无异常后,由学校安排车辆点对点送至“两站一场”。返乡后,要主动配合闭环转运、核酸检测、健康管理等各项防疫规定,及时测量体温,做好健康监测,履行好疫情防控的社会责任。
四、减少外出聚集活动。提倡“非必要不外出,非必要不离乾”,假期应减少出行、旅游和探亲访友。在特殊时期,要提高警惕意识,避免侥幸心理,非必要不出入人员密集场所和重点机构,如需外出,请做好自身防护,落实好“戴口罩、扫码测温、一米线”等疫情防控措施;要积极动员家长不参加宴会、宴请,不参与红事与白事等聚集性活动,自觉遵守属地疫情防控相关规定。
五、密切关注疫情动态。密切关注省市县等官方媒体发布的疫情防控资讯,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不随意发布未证实的消息;要时刻关注疫情形势变化,精准掌握我县最新防疫政策要求,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的部署安排,一旦发现有涉疫地区旅居史或与病例活动轨迹有交集等情况,务必第一时间报告,并配合做好疫情管控各项措施,共同构筑疫情防控的坚固防线。
乾县疫情防控指挥部教育机构防控工作专班
2022年12月5日
咨询电话:
乾县疫情防控指挥部:
乾县疫情防控教育专班:
报备方式:
1.通过“陕西健康一码通”中“来陕预填报窗口”进行报备。
2.通过扫描教育机构防控专班“二维码”进行报备。
咸阳市卫健委紧急提醒境外、国内中高风险地区及省外来咸返咸人员请及时主动报备
当前,国内疫情形势复杂严峻,清明假期人员流动性增加,存在疫情输入和传播扩散风险。请广大市民朋友节日期间采取居家追思、代为祭扫等方式文明绿色祭扫,自觉遵守疫情防控相关规定,坚持非必要不出市。在此,市卫健委紧急提醒:
境外来咸返咸人员、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来咸返咸人员、省外来咸返咸人员,请及时主动报备,严格落实分类管控措施。
以上人员抵达咸阳市后,要立即就近开展一次核酸检测,并及时向所在社区、单位、入住酒店等报告检测结果。结果未出之前,不得外出参加会议、聚会、聚餐等聚集性活动。
各社区、交通站点、高速公路查验点要严格执行测温、扫码、查验省外来咸返咸人员及省内有本土疫情市来咸返咸人员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等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
各类宾馆、酒店、民宿等场所,要严格查验省外来咸返咸人员及省内有本土疫情市来咸返咸人员陕西一码通、行程卡、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及落地核酸检测情况,不能提供的一律不得入住。
希望广大市民朋友继续坚持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保持社交距离等良好卫生习惯,不扎堆、不聚集。一旦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嗅觉减退、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新冠肺炎疑似症状,请立即规范佩戴口罩并前往就近发热门诊就诊,途中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疫情防控,人人有责。请广大市民朋友从我做起,共同努力巩固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共同筑牢疫情防控免疫屏障!
咸阳市渭城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工作的通告
一、加强重点人员排查管控,主动报告行程。
凡近14天内有国内疫情发生省份、3月1日以来有西安市等地旅居史的来渭返渭人员,要第一时间主动向所在社区、单位或所住酒店报告,在抵渭的第1、4、7天分别进行一次核酸检测,并做好日常健康监测;
与病例活动轨迹有交集、健康码异常的来渭返渭人员,要第一时间主动向所在社区、单位或所住酒店报告,配合属地落实好相应管控措施。
二、非必要尽量减少外出活动。
广大群众要随时关注疫情动态,合理安排出行,请勿前往疫情发生地区。如确需前往,要向所在单位、社区报备,途中做好个人防护,记录好个人行程;返渭后,第一时间主动向所在单位、社区报告,配合相关部门做好隔离和健康管理工作。
三、认真做好个人防护。
进入商场、超市、医疗机构等人群密集、空间密闭的场所、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严格落实测温、扫码亮码验码等防控措施,全程佩戴口罩,注意手部卫生,尽量少触碰公共设施。
如出现体温>37.3℃、干咳、乏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腹泻等不适症状,请佩戴医用口罩及时前往就近的发热门诊规范就诊,外出不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四、保持社交距离。
前往超市、餐馆、农贸市场等人员密集场所,或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或在等电梯、排队时,注意与他人保持至少1米以上社交距离。尽量减少外出聚集活动,有流感等症状者不参加聚会聚餐。多人共同用餐,推荐使用公筷公勺。
五、严控聚集性活动。
按照“非必要不举办”的原则,严控庙会、大型文艺演出、展销、促销等活动,减少农村集市规模和频次;提倡大型会议、培训、论坛等采取线上方式举行,举办50人以上的线下会议、培训、论坛等活动,应制定疫情防控方案,按照“谁主办、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原则,在举办活动5个工作日前向区疫情防控指挥部报备申请,不邀请中高风险地区所在设区市人员参加线下活动。提倡“喜事缓办,丧事简办,宴会不办”,确需举办的要缩小活动规模,承办5桌以上宴会等聚餐活动的餐饮单位,须严格做好疫情防控各项措施,自行举办5桌以上宴会等聚餐活动的个人,须向属地社区报备。
六、严格加强校园管理。
全区各级各类学校要扎实做好学校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措施,严格限制外来人员进入校园,切实做好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因病缺勤缺课追踪登记、晨午检等各项制度。严格限制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地市师生返校。
七、加强重点场所严管。
即日起,全区所有机关、企事业单位、小区和公共场所要严格落实测温、扫健康码、行程码和佩戴口罩措施,保持社交距离,定期开展室内通风消杀等措施。旅行社不得组织赴有病例报告地区旅游包车活动,景区、文博场馆、互联网服务营业场所、文化娱乐场所、营业性演出场所、影剧院、宾馆饭店、夜市等接待量不得超过最大承载量的75%。精神病院、养老机构、羁押等场所要实行封闭管理,提倡视频探视。
八、强化核酸筛查。
充分发挥核酸检测“前哨预警”作用,各医疗机构、农贸市场、酒店、药店、快递、物流、商场超市、养老福利机构、交通运输等各类风险职业人群,要严格按规定频次进行核酸检测。同时,严格执行预检分诊、首诊负责、标准防护、发热病人闭环管理制度。
九、加快推进疫苗接种工作。
对符合条件、没有接种禁忌的人群,尽快完成全程接种;完成全程接种半年后,尽快接种加强针。接种疫苗之后,仍要继续做好个人防护。接种新冠病毒疫苗48小时后方可进行核酸检测。
十、加强交通排查管控。
从即日起,在全区所有交通场站开展外来人员排查管控工作。对有病例报告的外省和省内有病例报告市来渭返渭人员查验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落实查验陕西健康码、大数据行程卡、测温措施。对省内有限制人员外流地区来渭人员实行集中隔离或劝返,除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县市区以外人员,持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可自由通行。因未及时如实报告或不配合管控造成疫情传播的,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特此通告。
咸阳市渭城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
2022年3月10日
需要扫码。
按照上级疫情防控要求,自3月7日21时起,对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疫情防控措施进行调整,现告知如下:
一、对从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乘机去往其他城市的旅客
请各位旅客在航站楼入口处出示通信行程卡、身份证、健康码和相关证明以备查验。
1.西安市中高风险地区及所在区的居民,将限制跨市出行、无法进入航站楼,风险地区变化以西安市更新调整为准。
2.在西安市低风险地区所在区的居民,或通信行程卡显示有西安市轨迹人员,需出示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健康码绿码核验后,进入航站楼乘机。
3.西安市以外其他区域的居民,且本人行程轨迹未显示陕西省西安市*,在出示健康码绿码后,可以进入航站楼乘机。
4.进入航站楼时会有测温环节,体温高于37.3摄氏度者不能进入航站楼,防疫部门将按照西安市防疫政策要求进行管控。
二、自其他城市到达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的旅客按现有防疫政策执行,具体如下:
请各位旅客在出发乘机前,提前注册通信行程卡,西安“一码通”和必要的核酸检测证明,以备查验。
1.对地级市中高风险地区及所在县、直辖市和副省级城市中高风险地区及所在街道的来陕返陕人员,防疫部门将按照西安市防疫政策要求进行管控。
2.对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城市的来陕返陕人员,查验通信大数据行程卡、西安一码通绿码、48小时内的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后通行。
3.其他低风险城市旅客查验行程卡、西安一码通绿码后通行。
小提示:因近期国内疫情变化,最新的隔离核酸等政策,建议出发之前咨询目的地的疫情防控部门,询问最新的疫情隔离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