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编:100000
联系电话:13949083182
查档咨询:13949083182
服务业务:13949083182
欢迎来到档案界!2024年11月25日
智慧档案馆建设
截至2010年年底,档案馆共保存各类档案4209卷,38533件,电子档案8431(件)。累计提供利用档案1151人次、8086卷(件)次,复印档案12325页。开展了编研工作,编制了档案全引目录、案卷目录、索引等检索工具99本以及学院《全宗指南》、《历年基础数据汇编》、《历年市级以上各类荣誉汇编》等各类编研材料10余本。2007年启用档案数字化管理系统。所有馆藏档案目录、院级党政发文、院级会议纪要、照片档案、实物档案等实行数字化管理。2008年建立了档案信息网站,为档案工作的宣传、业务指导、检索利用等提供了网络平台。对档案条目的检索实行校园内开放服务,方便了全院教职工对档案的利用。2010年加强了电子文档的征集和管理,文书档案的数字化率已达51%,照片档案和实物档案的数字化率达到100%,提升了档案的利用水平。2003年6月,学院档案工作通过了宁波市档案局组织的高校档案工作执法大检查;2009年4月,通过了宁波市档案局档案安全执法检查,并于同年12月通过了由宁波市档案局、教育局组织的档案达宁波市一级标准的考评验收。
数字档案馆建设环境下不仅要加强馆藏实体档案的数字化,更要注重提升档案信息服务的深度,本文介绍了基于知识管理的数字档案馆信息服务的特点,分析了其服务类型与模式,最后提出了基于知识管理的数字档案馆服务体系建设策略。
一、基于知识管理的数字档案馆信息服务特点
(1)“以人为本”,以服务用户为中心知识服务是满足用户知识需求的信息活动,要以用户为中心,以满足用户的知识需求为追求是知识服务的根本原则。数字档案馆的一切服务要以用户为中心,以满足用户的知识需求为出发点,根据用户实际需求搜集选择各种档案信息,为用户的档案信息需求提供索引指南。因此,数字档案馆知识服务一切都要以用户为核心,制定相关的制度和服务策略。
(2)注重发现“档案隐性知识”,提升档案潜在价值数字环境下用户所需信息中所隐含的潜在知识内容对档案知识服务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分析用户提出的问题,再根据集成现有或历史数据发现并找出有价值的档案信息,对这类信息进行分类、组织与加工,分析各类信息内容结构间隐含的知识链,最终找到与用户需求相吻合的档案信息,并对外提供利用。
(3)以“服务创新”为根本目标知识创新是数字档案馆服务的潜在动力,因此数字档案馆知识服务的本质特征就是创新。这一方面需要根据用户需求,不断收集提供相关档案信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新知识;另一方面,档案工作人员对知识进行加工整理、分类与重组,使得这些档案信息变得更加有条理性、针对性,进而使用新方法新方式将这些档案信息对外提供利用。
(4)强调“服务内容个性化”传统的档案服务模式太过单一,无法解决利用者的实际要求或深层次的档案信息需求,而基于知识的服务则以用户角度出发,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为其提供一对一的实际问题的解决途径。
(5)基于档案资源的“综合集成”数字档案馆背景下的知识服务是要将各类资源(硬件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和技术资源)有机结合起来,发挥数字档案馆在人力和智力、信息与技术等资源方面的整合优势。“综合集成”的档案资源将基于开放式的对外服务模式,并提供多元化的知识服务。
二、基于知识管理的数字档案馆服务类型与模式
数字档案馆资源利用服务方式是多元化的,主要包括基于门户网站的档案服务利用方式,基于档案信息发布利用平台的自助式方式,基于现代通讯手段的档案信息咨询服务方式,基于电子阅览室和传统查阅室的本地服务方式等等。
1、高校基于知识管理的.档案信息资源服务方式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
(1)条件性、自助式服务高校存在的最普通的档案查询服务。用户可以依据自己的不同权限查询本单位历年归档的档案,还能查询开放的数字化档案信息全文。实现广大教师员工足不出户就可以查阅到开放档案目录及数字化扫描全文。同时还提供在线预约、电话、电子邮件等条件性的档案服务。
(2)及时性、浏览式服务针对广大一般不了解馆藏,但又有利用需要的普通用户。根据用户需求,按档案专题分类,进行自动化组织,形成专题汇编等深层次的档案信息产品。通过网站等多样化形式的展示,比如很多高校在档案网站上设有毕业照、专题汇编、干部任免、教学奖、管理奖、科研奖等专题栏目。
(3)科研性、推送式服务对档案查询有一定要求的学校科研人员。档案工作人员通过编研陈展平台,组织用户感兴趣的档案信息,按照专题深层次研究为基础,挖掘馆藏相关信息,提供深层次的档案信息,例如档案网站推出的专题汇编服务。
(4)涉民档案服务主要针对广大学生群体。历届毕业生可通过档案网站提交学位学历认证的申请,上传相关的证件,并经审核通过后予以办理,大大方便了用户。
(5)陈展性档案服务陈展性服务是以档案数字化成果为基础,围绕大学文化建设等学校中心工作,利用丰富的档案信息资源,以专题展览形式,举办主题明确的网上展览,开展宣传教育工作。
2、基于知识管理的数字档案馆服务模式
(1)档案信息整合服务模式随着数字档案馆信息共享程度的不断提高,各类档案信息资源汇集起来数量惊人,不同形式的数字档案资源库也应运而生。档案利用者获取档案信息的方式增多,导致信息过量无法正常选择,这就要求数字档案馆必须向广大用户提供集成化的档案信息资源,按来源将这些信息进行分类并有序整合,将不同类型的档案信息归纳为一个有机整体,再向广大利用者提供一站式服务。
(2)档案信息增值服务模式数字档案馆环境下形成了巨大的信息体系,为了使得档案用户体验到无差别的信息服务,档案工作人员需对海量的信息进行筛选,生成有一定价值的全新档案信息资源,使得档案用户获得具有一定知识含量的信息产品,从而实现对档案信息的增值。
(3)自助式服务模式这是一种以用户为主体的服务,用户根据自身的需要,通过点击档案馆的网站来寻找自己所需相关档案信息。这种模式需要用户具有一定的档案基本常识及自我服务的能力。
(4)个性化服务模式又称为定制服务,是一种以用户为中心,根据用户需求量身定做的服务模式,它以用户满意为根本出发点,提供主动服务,通过研究用户的行为和习惯,与用户进行双向交流,从而设计出用户期望的个性化服务模型,主动提供满足用户的特色服务,最终实现用户全方位的信息需求。
三、基于知识管理的数字档案馆服务体系建设策略
1、建立“主动交互式”服务模式
知识服务最重要原则的就是根据不同的用户,提供不同的服务,高校档案馆要按照层次划分用户类型,再根据不同的用户提供不同的服务。例如:(1)普通档案用户,是档案信息服务中的一般用户,档案知识层次不高,所进行的档案信息利用基本是查阅纸质的、直观性的档案信息。(2)科研型档案用户,一般指高校的科研人员或承担科研的教学人员。他们的利用目的是为了科研或教学,目标性很强,一般是围绕某个科研主题或教学内容查询档案信息。(3)业务型档案用户,一般指归档的各个部门,他们主要是为了复印档案原件来满足日常工作上的需求。(4)社会档案用户,往往是高校历届毕业生,他们的利用目的是为了工作需求而开具毕业证明,成绩翻译等。
2、构建并丰富档案信息资源库
档案信息的知识管理要注重档案信息资源的收集,内容丰富的的信息资源库是知识服务的源泉。数字档案馆要为社会提供深层次的档案信息服务,就必须构建内容丰富的档案信息资源库。例如各类档案目录级信息库、多媒体档案资源库、名人档案信息库、论文系统信息库等。
3、健全档案信息服务法律法规
档案信息环境安全的几个关键点包括:档案信息录入安全、档案信息存储安全、档案信息传递环境安全,因此要针对不同的环节制定不同的安全制度。例如,针对档案数字化扫描和档案信息网站等制定的一系列制度:①《数字档案馆电子文件元数据实施要则》;②《档案馆馆藏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③《数字档案馆档案信息著录与标引规则》;④《档案馆计算机网络安全及病毒防治手册》;⑤《档案馆门户网站管理暂行办法》等。
4、加大档案人力资源开发力度
人才是知识服务体系的重要因素,知识服务的创新能力取决于人才的创新意识,做好档案专业人才的引进、培养工作是提高档案信息服务的关键。档案人员要有计划地参加各类信息技术及网络技术培训,使得档案工作人员既懂得档案管理知识,又掌握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知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步骤、有计划的引进既懂档案管理知识又懂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从而为提高档案信息服务能力添砖加瓦。
5、建立档案知识共享平台
知识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知识共享和创新,档案信息只有在利用与共享过程中才体现其社会价值。档案信息服务的意义就是为广大利用者的信息需求创造有利条件,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因此,要加强对档案隐性知识的开发、管理和利用,创造能够使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产生互动的机制和平台,构建数字档案馆内部共享的知识库和信息交流平台,将隐性知识显性化,并转换为服务产品。
6、建立档案信息服务评价体系
为保证档案信息服务工作的高效开展,数字档案馆需要经常对整个服务体系进行综合评价。为此,需构建档案信息服务反馈平台,通过此平台档案用户可以在结束服务前对本次服务进行打分或留言(类似银行办理业务的评价服务),并定期对档案用户进行问卷调查以获得更为详细的反馈信息。档案管理人员在分析反馈信息的同时找出工作中的缺陷及问题,用以改进信息服务方式。
你好 我是浙江大学大四的学生
浙江大学的情报学属于公共管理学院
下面是我从该学院找到的相关信息
[公告]公共管理学院2009-2012级信息资源管理专业培养方案
[日期:2009年07月03日]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 ]
--------------------------------------------------------------------------------
信息资源管理专业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
根据当代信息资源管理所需专业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要求,培养能胜任在各类政府机构、公共信息管理部门、公共事业单位的信息处理、信息咨询、电子信息服务等部门从事信息资源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
着重培养具有信息资源管理尤其是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知识与技能的人才,要求学生学习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各类信息收集、组织、检索、分析研究和开发利用的技能,获得广阔的知识结构和视野,形成较强的信息资源管理能力和科研能力。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与能力:
1.系统掌握信息资源集成管理和开发利用方面的基本知识;
2.熟练掌握信息组织、信息检索、信息分析的技能;
3.了解电子政务的行为、程序,具有熟练运用信息技术采集、组织、加工和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
4.具备公共信息管理部门和事业单位所需信息处理和信息管理的专业知识;
5.具有独立获取信息和知识并开展创新工作的能力。
6.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能力、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尚的人格和社会责任感。
专业核心课程
信息资源管理基础 信息经济学 信息组织 信息检索 信息分析 信息处理技术 信息资源建设与信息服务 电子文件管理 电子政务理论 电子政务实务
特色课程
全英文教学课程:专业英语
双语教学课程: 社会信息化
研究型课程: 知识管理学
自学型课程: 网页设计与制作
讨论型课程: 竞争情报
计划学制 4年 毕业最低学分 160+4+5 授予学位 管理学学士
学科专业类别 图书档案学类 所依托的主干学科 公共管理 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
说明 辅修专业:27学分,修读标注“*”的课程。
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
⒈ 通识课程 47.5+5学分
见社科类培养方案中的通识课程。
⒉ 大类课程 42学分
⑴ 大类必修课程 21学分
见社科类培养方案中的大类必修课程。
⑵ 大类课程的专业选修部分 21学分
1)人文社科类 10学分
在课程号带“A”的课程中选择修读。
2)自然科学类 7 学分
在课程号带“B”的课程中选择修读。
3)工程技术与艺术设计类 4学分
在课程号带“C”或“D”的课程中选择修读。
3.专业课程 58学分
(1)必修课程 25学分
课程号 课程名称 课程学分 建议修读年级 学期
信息资源管理基础* 2.0 二夏
Introduction to Information Resources Management
24121000 信息组织* 2.0 三秋
Information Organization
24124230 信息检索* 2.0 三秋
Information Retrieval
24120900 信息处理技术* 2.0 三秋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echnology
24120920 信息分析* 2.0 三冬
Information Analysis
24120170 档案管理学* 3.0 三冬
Archive Management
信息资源建设与信息服务* 2.0 三春
Information Resources and Services
24121100 知识管理学* 2.0 三春
Knowledge Management
24120200 电子文件管理* 2.0 三夏
Electronic Records Management
电子政务理论* 2.0 三夏
E-government Theory
电子政务实务* 2.0 四秋
E-government Practice
24120960 信息经济学* 2.0 四秋
Information Economics
(2)选修课程 19学分
在以下课程中选择修读。
课程号 课程名称 课程学分 建议修读年级 学期
图书馆学基础 2.0 二夏
Introduction to Library Science
24120620 情报学基础 2.0 二夏
Introduction to Information Science
24121010 行政管理学 2.0 三秋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24120070 办公自动化原理与技术 2.0 三秋
OA: Principles and Technology
专利信息学 2.0 三秋
Patent Informatics
24120730 数据库技术 2.0 三冬
Database Technology
24190140 档案学基础 2.0 三冬
Introduction to Archive Science
24120910 信息法规学 2.0 三冬
Information Law
目录学基础 2.0 三春
Introduction to Bibliography
24120360 古典文献学* 2.0 三春
Classic Documentation
24120860 网络信息传播 2.0 三春
Network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24121490 专业英语 1.0 三夏
Professional English
信息描述 2.0 三夏
Information Description
24120870 网页设计与制作 2.0 三夏
Web Designing and Making
24121220 社会信息化 2.0 四秋
Social Informationization
24120530 竞争情报 2.0 四秋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数字档案馆与政务信息管理 2.0 四冬
Digital Archive and Governmen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信息计量学 2.0 四冬
Informetrics
(3)实践教学环节 6学分
课程号 课程名称 课程学分 建议修读年级 学期
24188110 社会调查
Social Survey 1.0 二短
专业实习
Professional Practice 1.0 三短
24189030 毕业实习
Graduation Practice 4.0 四春
(4)毕业论文(设计) 8学分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建议修读年级学期
24189010 毕业论文 8.0 四春夏
Dissertation
4.个性课程 12.5学分
学生可跨专业自主选择修读全校其他专业推荐的个性课程。
5. 第二课堂 +4学分
这个是该学院的院网
这个是学科介绍
黄少芳 刘晓鸿 张俊芳 张 瑛 孙 玲 安玉娟 叶育红 李晓秋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摘 要 加快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是时代发展的紧迫要求,高校数字校园为数字资料档案馆建设提供了契机。本文结合当前高校在地质资料与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需求和存在的问题,重点探讨了推进高校地质资料与档案管理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核心任务和发展对策。
关键词 高校 地质资料 信息化 管理
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者智慧和劳动的结晶,是地质事业发展的记录,是珍贵的社会财富,也是经济建设的重要依据[1]。地质资料包括成果地质资料、原始地质资料、实物地质资料。地质资料服务于社会,体现了地质工作成果的价值。国土资源规划与管理、开发和利用,以及地质调查、矿产勘查、工程建设、国防安全等许多行业,都对地质资料的开发利用具有十分广泛的社会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地质资料的管理、开发利用以及社会服务的方式和手段,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当代社会,地勘行业地质资料与信息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在加快推进。地质学家提出建设“数字地球”,高校也在大力推进数字校园建设,加强地质资料与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和信息化建设,也是当前高校资料管理部门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和工作任务。加快资料档案的数字化建设,提高信息化程度,建立数字资料档案馆,是高校资料与档案管理的发展趋势和工作目标,也是适应当今信息化社会和数字化时代的必然要求。如何构架和加快推进资料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和集群化,是资料档案管理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1 加快地质资料与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1.1 技术进步与社会发展,驱动了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大发展的时代。我国将信息化建设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了“推进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和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的目标和任务,信息化建设已经贯穿于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21 世纪的今天,数字化与计算机技术瞬息万变、飞速发展。在信息化建设迅猛推进的社会背景下,传统的资料与档案管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发展的机遇。地质资料与档案管理工作必须紧随时代的潮流和步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势在必行,使高校地质资料与档案的管理和服务逐步走向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
1.2 高校数字校园建设的需要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化信息与网络成为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和手段,信息化管理的程度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服务的效益也成为衡量高校技术管理水平的标志之一。数字校园建设为加快高校资料档案信息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契机和条件。加强高校信息化管理,建设数字化校园,给高校现有的资料档案管理工作模式与运行机制带来了巨大挑战,由实物(纸质文件、照片、声像、影像等)馆藏模式转向实物馆藏和馆藏数字化并存,并通过计算机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将资料档案管理信息化融入高校数字校园建设。
1.3 服务于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需要
高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人才尤其是专业技术人才,中国地质大学更是肩负着培养地球科学人才的重任。建校 60 年来,培养了大批地学专业人才。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科研工作量的剧增,教学和科研工作对地质资料使用需求急剧扩张,对地质资料的管理与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表现在野外工作对地形图的使用数量和频次增多,研究生撰写学位论文对地质报告和文献资料的查询检索率直线上升,科研人员对成果资料的调阅使用量骤然上升。因此,常规的手工资料管理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当前的需求,只有全面推进资料与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才能提供更加高效快捷准确的管理与服务。
2 高校地质资料与档案管理的现状
2.1 现状分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资料档案工作是从 1976 年以后逐步恢复的。我校自 1997 年以来开始利用计算机进行资料档案管理;2004 年使用了资料档案管理系统建立资料档案目录数据库,逐步替换了手工目录的查询,提高了资料档案检索的速度和准确度,简化了档案检索目录制作过程,大大提高了资料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
我校保存的地质资料主要包括归档的科研成果资料、地形图和地质报告、研究生学位论文等。其中有两种属于保密资料,一种是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制作的基础测绘成果资料,属于国家秘密;另一种是归属于全国地质资料馆的国家非公开性成果地质资料。近年来,我校在借阅、购买和使用“国家非公开性地质资料”和“国家秘密基础测绘成果资料”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切实可行、较为规范化的管理制度。2011 年,根据国家对涉密资料加强安全管理的要求,我馆对地形图等保密资料进行了系统清理核查,在制度上和措施上保障了涉密资料的安全使用。
在资料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方面,我校分期分批对馆藏纸质资料档案进行扫描和数字化处理。资料档案的数字化工作,在保护纸质档案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档案利用效率。当前我校资料档案的数字化工作正在有序推进,馆藏资料的数字化工作采取档案馆自己整理,委托专业扫描公司扫描制作验收后入库的方式。截至目前,我校已投入专项经费近百万元专门用于馆藏档案数字化工作,配置了存储档案数据的专用服务器及大容量磁盘阵列等设备,馆藏资料档案的数字化率已达 60%。
地质资料在环境、工程、城建、交通等领域也具有广泛的用户,根据掌握的情况,不同高校对地质资料的管理形式各有不同。例如在一些设有地学专业的综合性大学,管理部门设在地学专业所属院系。而一些未设地学专业的高校,也有个别科研工作涉及地质资料的使用,在此情况下,对于地质资料的管理还处于缺位,没有专门的管理部门负责地质资料的管理,科研人员通过申请获得的地质资料的安全管理处于游离状态。
2.2 发挥的作用和成效
资料档案信息化将成为“数字校园”建设总格局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当前,高校的资料与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正在大力推进,数字资料档案馆的建设在国内众多高校中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资料档案的数字化建设和信息化管理为高校的科研、教学和政务管理等提供了更高水平的服务,在服务高等教育的决策咨询、宣传教育、信息传播、考证利用、资料开发利用和学术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3 存在的问题
虽然高校资料档案的信息化建设都在积极推进,但是由于各种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制约,总体上信息化程度还不高,需要加大投入和开发的力度,进一步加强和推进资料与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1)数字化程度和信息化水平还不高。与国土资源行业部门的地质资料管理专业机构相比较,地质类高校的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还处于较低水平。有些高校还处在手工目录查询阶段,馆藏资料的数字化程度较低,还没有构建系统化的管理体系和服务平台,与院系和行政管理部门的在线数据链接与信息传输和服务系统还不完善。
(2)基础建设滞后,发展能力不均衡。由于多种客观原因和各类高校的自身发展情况不同,高校资料档案馆的建制和业务发展十分不平衡,与社会同级的资料档案馆相比,多数高校的资料档案馆在基础设施、馆藏资料数字化、信息化和服务平台建设、业务体系构建和人力资源条件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基础建设的软硬件装备和环境亟待更新和改善,需要领导重视,增加投入,加强基础建设。
(3)涉密安全的制约。个别高校由于科研成果资料涉及国防和国家军事安全,涉密级别高。为了安全保密,对资料的管理还在沿用传统的手工和物理方式,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成为涉密安全的壁垒,涉密安全保障技术成为制约信息化建设的瓶颈。
3 加快高校地质资料数字化建设与信息化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如何管好、护好、用好珍贵的地质资料,是资料管理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高校资料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的重视与支持,需要学校各院系和各部门的协作,需要资料管理部门在观念和理念上开拓创新,充分利用计算机与网络等信息技术和手段,加快数字资料档案馆的建设。
3.1 信息化工作的核心任务是建设数字资料档案馆
数字资料档案馆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数字资料档案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管理,并借助网络平台,通过信息集成管理系统,提供资料信息服务和共享利用。实现数字资料档案馆是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因此资料档案的信息化工作应该围绕数字档案馆建设,以数字档案资源为对象,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手段,将传统的纸质资料档案实体管理逐步发展成以各种数字资料档案资源为对象的电子文件管理,建立资料档案数据库和网络服务系统,通过集成式数字化业务工作平台进行信息资源的数字化管理和服务。围绕这一核心目标,近期主要任务有:馆藏资料的回溯性数字化、资料目录数据库建设、全文资料数据库建设、数据库建库指南和相关标准制定、新归档资料的电子文件入库、资料档案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等。
3.2 地质资料与档案资源的数字化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
地质资料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其首要工作是进行资料的数字化[2]。对于有些不宜数字化的个别资料与档案,可以实现目录的数字化。资料与档案资源的数字化是整个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环节和必要条件,因此要做好地质资料与档案在收集、征集、汇交和接收过程中的数字化建设和电子文件的管理,加强与学校各院系和各部门的沟通联系与协调合作,健全资料档案工作网络,对于在各种科研、教学和行政活动中形成的地质资料与工作档案,按照有关规范要求及时进行整理、立卷、归档和入库(包括实物库和数据库)。
3.3 信息资源的网络运行体系是信息化建设的基本保障
网络运行体系建设是地质资料与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最基本保障,数字化存储的资料信息资源需要依靠网络体系得以体现并发挥高效作用。局域网环境支持下的信息管理系统不仅能实现网络查询浏览等基本功能,更要具备对数字化资料的“收、管、存、用”四项主体功能,还能够保障对资料档案数据的导入导出和对数据的安全管理;以网络化的方式将分散的电子资料档案信息资源进行连接和集成,实现对分布式的资源共享和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现代化管理,通过建立完善的信息网络来实现资料的网络化管理与服务。
3.4 健全地质资料信息化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体系
标准化和规范化是数字环境下地质资料信息管理的前提条件,资料档案信息化建设对资料档案工作的标准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字化地质资料信息管理的发展方向是国际化、标准化、专业化与集成化,地质资料信息标准体系建设要具有兼容性、一致性、可持续性和动态发展性,建立和完善地质资料的规范和标准体系,包括地质资料汇交的规范、网站和数字化资料馆的规范、对软硬件系统的技术规范和元数据规范等[3]。例如在网络化的环境下对资料档案信息的采集,为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多方面需求,实现存取海量信息的有效性,必须采用统一的数据格式和元数据标准。在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资料档案信息资源多样性的情况下,只有按照统一的标准规范进行制作,才能使多元的资料档案信息资源得以顺利存储、管理、使用。随着电子政务的推行,电子公文、电子资料档案的接收、归档、管理必须按照统一的标准规范进行。
3.5 提高法律意识,建立完善安全的保障制度
在资料的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管理环境下,强化安全措施,建立严密的安全制度和保护屏障是非常重要的[4]。针对涉密资料的管理,要加强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形成一套职责明确、程序严谨、措施得力的资料档案管理服务机制。尤其是对于大比例尺地形图等涉密地质资料的使用和管理,严格执行国家的涉密资料安全保密制度,通过保密宣传、制度约束和强化安全管理等措施,维护国家安全权益。
3.6 加强培训,提高业务能力
地质资料规范化和信息化管理对人员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具备计算机与网络技术,以及熟悉和掌握开发地质资料档案信息系统的能力。既要广开门路吸引人才,还要对在职人员进行新技术、新方法和新理念的培训,建立高素质高质量的专业管理队伍。
3.7 创新思维,做好规划,逐步推进
高校地质资料与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与校内多部门协调配合、互动合作的系统工程[5],基于目前地质类高校的资料管理信息化建设程度还不高,起点较低,全面建设数字资料档案馆,需要一个发展过程。首先要进行充分的调研和需求分析,学习借鉴其他单位的经验和技术,做好信息化建设和数字资料档案馆的规划,构建本校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架构,逐步推进高校地质资料管理与信息化建设。
4 结语
资料与档案管理工作是高校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加快推进资料管理信息化,建设数字资料档案馆,既是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资料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的新课题和新任务,更是事业发展的趋势。当前,地质专业类高校的资料与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无论在硬件基础设施,还是系统平台等软环境建设方面,距离要实现的目标还存在较大的距离。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要紧随时代的步伐,乘着国家“十二五”规划大力发展信息化举措的东风,突破思维约束,运用现代管理的理念和信息技术,加强组织领导,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使高校地质资料与档案管理水平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 考 文 献
[1] 茹湘兰 . 我国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信息系统建设初步设想 [J]. 国土资源信息化,2001,(4):19 ~ 22
[2] 姜作勤 . 地质工作信息化若干问题的思考 [J]. 地质通报,2004,(23):9 ~ 10
[3] 李裕伟 . 地矿工作信息化工程的若干基本问题 [J]. 国外地质科技,1998,(1):1 ~ 6
[4] 李淑云,卫双囤 .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J]. 山西档案,2011,(S1):46 ~ 47
[5] 邓琦 . 做好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J]. 黑龙江档案,2011,(1):88
你可以了解下上海中信信息的光典档案软件(高校版),该软件功能强大,简单易用。
- 适用于高等教育院校以及多全宗多用户的档案管理,支持集中式、混合式部署模式,可实现高校档案馆、教学部门或单位和分支院校的统一规范档案管理;
- 软件内预置完整高校档案定义模版,可快速进行系统搭建,实现各类高校档案全门类管理,软件提供强大完善的自定义功能,能最大程度减少二次开发,用户拥有非常高的自由调整灵活度;
- 软件内部集成OCR识别工具、全文检索工具、三性检查工具等,可大幅度提升档案信息化管理技术层次;
- 软件提供基于长期保存的元数据管理,有关功能设置和业务规范符合高校数字档案馆建设需求;
- 支持历史数据整体安全导入,支持高校档案数字化成果批量挂接导入,可实现数字化资源的快速建设和整合;
- 业务档案管理提供名人、名师、历任校长档案的收集、整理和利用。通过基本信息、关联档案、主要经历、主要成果、获奖情况、社会评论及生平资料几方面信息向导式收集;
- 编研平台通过系统中的鉴定筛选、价值审定、多素材混合编辑等功能,可将编研成果发布至利用门户;
- 提供教务系统学历信息导入、学历信息快捷查询、学历认证在线申请登记、核实证明单据打印、多语言学历认证材料词汇转换等功能,服务于档案实际业务工作;
- 提供档案信息门户提升档案利用价值,生动展示档案成果,实现档案信息发布、常用档案业务文档和工具下载、档案目录和全文检索、编研成果专题展示、名人档案展示、互动交流等功能。
张 茜 袁慧香
(全国地质资料馆)
摘 要 20 世纪 90 年代逐步兴起的射频识别 RFID 技术是一种新型的自动识别技术,它极大地推动了信息社会的发展,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与运用。近年来,档案部门也在积极探索、应用 RFID 技术来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并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经验。本文将在系统介绍 RFID 技术及其在档案管理应用的基础上,提出 RFID 技术在馆藏地质资料管理信息化方面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RFID 技术 地质资料管理 信息化
地质资料既是地质工作的主要表现形式,又是地质工作服务社会的主要载体,它是国家重要的档案资料。地质资料安全与社会化服务是地质资料管理工作永恒的主题。特别是《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提出的“建立健全地质资料信息共享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国家地质资料数据中心”,对地质资料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地质资料数量、种类及其信息量迅速膨胀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确保国家地质资料安全的前提下,做好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已经成为当前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RFID 技术的应用始于二战时期军方库房管理系统。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RFID 被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商业自动化、交通运输控制管理、物流配送及仓储管理、文件档案追踪管理、图书馆管理等众多领域。近年来,RFID 技术也已成为国内外档案界的热门研究议题,在档案实体安全管理等方面应用也已取得较理想的效果。被人们看做可以逐步替代条形码的“电子标签”,将成为 21 世纪最具前途的应用技术之一。在此背景下,我们将对 RFID 技术及其应用做一下介绍,分析 RFID 技术在地质资料管理方面的应用优势。
1 RFID 技术概述
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利用射频信号及其空间耦合和传输特性实现对静止或移动物体的自动识别及数据交换[1]。RFID 系统最明显特征就是非接触识别,它识别的距离可从几十厘米到几米甚至更远。俗称电子标签、智能标签、射频标签、射频卡、应答器等。
通常,RFID 系统由 RFID 标签、RFID 读写器、天线、计算机管理系统组成。
电子标签(Tag,即射频卡):由耦合元件、芯片与内置天线组成,用于存储承载物品信息,可以与射频天线间进行通信。电子标签被附着在被识别的物体表面,电子标签内保存有唯一的约定格式的电子编码,标签芯片内存储的信息能够进行随时读取或改写。此外,它还具有防水、防磁、耐高温、体积小、寿命长、容量大,数据可加密存储、批量读取等优势。
读写器(Reader):又称作阅读器,它是一种负责读取或改写电子便签的设备。它利用射频信号对标签进行识别并与计算机数据管理系统共同完成对电子标签的识别、操作和控制。阅读器包括手持阅读器和固定阅读器两种。
天线(Antenna):可以释放无线电信号激发 RFID 标签,并对它进行读写操作,在标签与阅读器间传递射频信号。它可以内置在阅读器上,成为手持设备和大型固定设备;也可以通过同轴电缆与读写器天线接口相连。
管理系统(M anagement system):计算机管理系统与读写器相连,主要完成数据信息存储、管理和控制。
RFID 的工作原理:阅读器通过发射天线发送一定频率的射频查询信号,当电子标签进入发射天线工作区域时产生感应电流,标签获得能量被激活并自动生成编码信息,通过卡内置发送天线发送出去;系统接受天线接收到从射频卡发送来的载波信号,经过天线调节器传送到阅读器,阅读器对接收的信号进行调解和解码,然后通过电脑主机送到后台管理系统进行相应处理。
可见,RFID技术是集编码、载体、识别与通信等多种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技术,是一种先进的识别技术。它具有条形码识别技术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 RFID 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背景
继绍兴市档案局在全国档案系统中率先成功应用 RFID 技术[2]后,RFID 技术先后被引入海洋、电影、房地产、高校、实物等档案管理中,在实体档案安全管理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对海洋实物档案管理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RFID 技术在实体档案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绍兴市档案馆是 RFID 技术成功运用于实体档案安全管理的具有代表性的档案馆。作为国家一级档案馆,绍兴市档案馆档案管理信息化、智能化程度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但在馆藏实体档案达到 42 万卷、特藏珍贵档案逐渐增加,档案实体管理安全的需求更为突出的背景下,绍兴馆积极探索并应用 RFID 技术对馆藏实体档案进行智能化安全管理,充分开发利用了 UHF RFID 技术在实时定位跟踪、EAS、数据安全、多标签读取等多个方面的功能;通过使用电子标签、智能检索和网络技术,为档案保管利用量身订制了一套集成 RFID 等多项先进技术为一体的安全智能化管理解决方案。整个智能化管理贯穿了档案入库、跟踪、查询、调档、清查、统计的全过程,实现了高效盘库、错位查找、自动门禁、档案实物定位跟踪、各类数据汇总统计等功能。该管理系统已成功应用于绍兴市档案馆特藏库特藏档案,取得了较好的实际应用效果[2]。
2.2 RFID 技术在海洋实物档案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在数字档案馆的建设中,档案管理软件可将档案目录与扫描技术处理后的文本文件进行关联,解决了档案的快速检索与异地查阅,但并没有改变档案的信息化管理,特别是海洋实物的档案管理。RFID 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推进了海洋实物档案信息化建设。
(1)档案利用者只要手持阅读器,就可详细了解面前的实物档案信息(如实物档案海底火山石,可拷入打捞经纬度、打捞深度甚至图片等),根据需要进行利用。通过 RFID 标签的自行处理能力与档案应用系统的结合,档案利用者可以通过搜索引擎对档案的信息进行搜索,并且可以辅助编研,提高档案的利用率。
(2)通过 RFID 技术实现了对海洋档案的定位追踪,以最快的速度为用户提供档案实体。对档案出库、搬运、借阅、归仓、上架等环节的实时监控,不仅提高自动化程度,而且降低差错率,增加档案利用的安全性,实现档案精确盘点和统计。
(3)通过 RFID 技术对涉及国家机密的海洋档案采取了专门管理,即只有合法操作人员通过读写器来对提取的档案进行相应的查阅与利用,提高了档案保管与利用的保密度[3]。
3 RFID 技术在馆藏地质资料管理中的作用
基于 RFID 技术自身优良的技术特性及其在档案管理中的成功应用,RFID 技术对地质资料管理信息化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RFID 技术在馆藏地质资料管理中的应用可实现以下这些功能。
3.1 馆藏地质资料实体信息统一管理
利用 RFID 标签可存储信息和容量大且唯一编码的特性,阅读器根据附着在档案盒的不同标签所发出的信息提示,自动将各档资料的案卷级信息(档号、题目、密级、形成时间、形成单位、盒数、件数)与文件级信息、破损情况等重要资料信息,按照统一的格式写入标签中。对于新入库的资料,内嵌的库位管理系统可根据库位的实际情况自动为其分配库位,并配合阅读器将此库位信息添加到档案盒(袋)的电子标签中。此外,配合阅读器 RFID 地质资料实体管理系统,就可以实现对馆藏地质资料实体信息查询、修改、汇总与打印等。
3.2 馆藏地质资料利用的安全管理
基于RFID技术库位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地质资料的定位检索,便于调档员准确找到所需资料的位置;可以对归错架的资料进行报警提示,避免归错架的现象发生。调档员基于 RFID 技术出入库管理系统,出库资料经过安装在库房大门的固定阅读器时,系统自动弹出出库菜单。再次核实出库资料信息,确认无误后出库,系统自动完成调档员调取资料的登记;当资料重新入库时,经过固定读写器时,系统会自动核实归还资料与调出资料信息是否相符,如果相符,系统则直接调出调档员资料,完成回库登记;此外,借助 RFID 技术对涉密资料、珍贵资料、破损严重、不便利用的资料进行特殊管理,经过授权后方可出入库,否则进行报警提示。通过 RFID 技术运用,可提高馆藏地质资料利用的安全度。
3.3 馆藏地质资料盘点管理
传统的盘点,需要将档案盒一件件地手工清点。RFID 读写器具备穿透性阅读功能,一次可以读取多个 RFID 标签。当我们点库时,只需手持读写器,对摆放的档案进行扫描阅读即可,可以大大提高点库的工作效率。
3.4 馆藏库房安全管理
馆藏库房管理是一项融档案馆藏实体管理、出入库管理、盘点管理、库房温湿度控制、库房“七防”等为一体的复杂性的工作。为了避免人工疏漏而带来安全隐患,基于 RFID 技术,库房管理系统可实现对档案的实时监控,快速盘点、检索定位、出入库监管、错架预警提示;可以在网络终端上实施查看档案库房当前环境状态,如温湿度情况、烟火预警情况,当发生异常时实时通过应急通知平台通知对应负责人,实现智能化监管。
4 结语
RFID 技术虽然有很多优点,但它也存在技术标准不统一、成本高等方面技术与应用上的问题,必将对它在档案管理中推广的进度产生一些影响,世界各国及科研机构正投入大量物力财力解决这些问题。但整体看来,射频设别 FRID 技术在未来的发展具有广阔的发展与应用前景。在强大的市场导向下,相信要克服 FRID 的种种隐忧,指日可待。RFID 技术的应用必将使档案管理趋于简单化、自动化、有序化和科学化,将促进整个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参 考 文 献
[1]Grace Liang . 无线射频技术识别技术和物联网的发展与应用 [J]. 金卡工程,2004(10):40 ~ 47.
[2] 严青云 . RFID 技术:档案实体安全管理的探索与实践——绍兴市档案馆应用实例 [J]. 浙江档案,2011,11:40 ~ 41.
[3] 中国 RFID 发展趋势分析 [J].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Publishing House. 1994 - 2007:1 ~ 3.
[4] 孙浩,刘志芬 . RFID 技术在海洋档案中的应用 [J]. 中国档案,2009(2):54 ~ 56.
如何正确处理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的关系
档案电子档案与传统档案管理工作现状,可知其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档案管理工作流程有待进一步的优化与规范;
(2)档案管理人员专业水平有待提高,电子档案与传统档案管理工作创新性任重道远。同时,由于实际工作中档案管理机制不完善,加上其它因素的干扰,可能会造成档案流失或者档案信息保存不完整现象的出现;
(3)传统档案受到当前发展形势的影响,自身的应用范围受到了一定的制约,即纸质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着较大的挑战。相对而言,电子档案由于受到计算机网络及各类信息技术的支持,实际的应用范围正在扩大。与此同时,为了更好的加深对传统档案与电子档案的深入理解,应了解二者的相关特征。传统档案的特征为:易识别、存储形式直观,但在长时间的保存中可能会丢失或者损害;电子档案的特征为:档案信息保存工作效率高、管理成本低、档案利用时可共享、对保存场地的面积要求低等。
电子档案与传统纸质档案在管理中的区别
归档方式方面有所差异
结合电子档案与传统纸质档案的特征及实际的应用概况,可知二者在归档方式方面有所差异。具体表现在:电子档案管理中由于采用了可靠的电子编码技术,能够进行快速的修改,且不会留下痕迹,其载体并不固定。实际操作中若采用了一些原始凭证的关键信息,可对档案进行修改。因此,电子档案归档中应注重数字签名、信息认证、身份认证及保密机制等技术措施的合理运用,确保文件在保存与处理的过程中不会出错,增强电子文件的真实可靠性,确保电子档案的法律凭证地位不受影响;相对而言,传统纸质档案归档方式较为简单。通过相关部门出具的证明,可对既有的档案材料进行修改,修改的过程中由于其为纸制品,缺乏严格的验证程序,材料的保密性要求并不高。
归档时间不同
当文件办理完成后,电子档案可随时进行归档,或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统一归档,文件形成后可在计算机网络及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传送给档案部门,并需要通过电子数码签名的方式进行身份认证,最终由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进行登记。在管理电子档案的过程中,需要进行访问限制,确保档案资源的高效利用。在这样的档案管理工作模式下,确保了档案的高效归档及完整性,避免了档案流失;传统纸质档案管理工作中需要相关部门进行统一整理,并定期对所有档案进行更新整理,管理中的流程性突出。
保管方式及分类、编目等方面的不同
电子档案与传统纸质档案在保管方式方面的区别有:电子档案中保存文件的可读性易受到文件载体、新存贮介质的影响,需要在计算机网络及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进行操作完成。同时,档案部门接收到电子文件后应进行格式转换,确保电子档案的统一保存;传统纸质档案保管中需要对纸制品材料进行存储,管理中占用一定的空间,并需要严格控制存储环境,实际的管理工作难度大。电子档案与传统纸质档案在分类、编目等方面的不同表现在:电子档案文件比较特殊,需要档案部门接收到电子文件后进行唯一的文件编号,并给出相应的分类号与档案号,其中采用了全方位的检索工具,方便了用户查询,减轻了档案管理工作量;传统纸质档案管理中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管理中可能会出现人为错误。
1、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档案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和法规。依据《灼案法》及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规划和制定档案管理规章制度和实施细则。
2、积极争取有关职能部门的支持,使档案工作与职工的考核相结合,建立有效的控制机制和措施。
3、按照国家教委、省教育厅、盛市档案局的要求,负责对本单位的档案工作进行业务指导、监督和检查。
4、对全体兼职档案员进行业务培训,监督、指导全体兼职档案员收集、整理、归档工作。
5、完成每年各类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立卷和归档工作。集中统一管理本体的各门类档案。
6、按照既符合保密要求,又便于利用的原则,在确保档案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利用开放相案。
7、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积极开展多层次、多方位的档案信息开发与利用工作。编制检索工具和汇编文件资料,优质高效地完成各类档案的査阅、借阅工作。收集档案利用的反馈信息,编制档案利用效果汇编。
8、会同本单位有关部门对已超过保管期限的档案进行鉴定。公布开放档案目录。
9、学习、研究和采用新技术,加快档案管理现代化步伐。尽快实现电子文件的归档及全文检索,及时更新和完善档案网站。
10、参加本单位工程竣工、科研成果评审鉴定和设备、仪器开箱的文件材料验收工作。
11、参加各级档案部门组织的学术交流活动,提高业务水平,交流档案工作经验。
12、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全体员工的档案意识。
13、做好档案库房的维护与管理工作,确保档案的安全。
14、做好档案统计上报工作。
15、完成上级档案部门交办的档案业务工作和单位领导交办的临时工作。
1、努力学习马列主义理论和毛泽东思想,学习宣传和贯彻执行《档案法》、《六号令》,以及上级有关档案工作的方针、政策。钻研档案学理论的有关知识,不断提高政治水平、管理能力和丰富业务知识
2、在校党委和校长领导下,负责学校档案和档案工作的归口管理,对全校档案工作实行监督、检查和指导
3、负责制定全校档案工作的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制定各门类档案业务工作规范;组织档案工作的检查、监督、总结评比等工作。并定期向分管档案工作的校领导和上级档案领导部门汇报档案工作
4、全面负责档案馆的各项工作,并与办公室主任团结协作,分工负责,建立健全全馆各项工作的规章制度。使档案馆业务工作规范化,管理制度化,档案管理现代化
5、馆长对全馆工作既要全面负责,但又不能包揽一切。要经常主动听取各种不同意见。充分发挥全馆同志的积极性,对其工作给予关心指导
6、加强档案干部队伍建设。定期安排档案人员业务学习,组织档案学理论和档案工作的实践;重视全馆档案的业务建设;对全校档案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组织参加档案学会组织的学术交流活动;加强学校档案网络队伍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做好职业道德教育。经常关心和帮助全馆同志搞好工作
7、完成上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学校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认真学习贯彻执行《档案法》和《档案法实施办法》,并对学校形成的各种门类和载体的档案实行集中统一管理。
二、努力学习档案理论,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主动向领导请示汇报,争取领导和各职能部门的支持。
三、归档材料要做到准确、完整齐全,分类组卷合理,保证案卷质量符合要求。
四、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认真编制、完善检索工具,做到查阅迅速准确。
五、做好档案统计工作,对库存案卷心中有数,出入有据。
六、定期进行档案鉴定工作,严格遵守档案销毁制度,对超过保管期限和重复文件要销毁的应造清册,经学校领导批准后,签字见证,方可销毁。
七、严格遵守保密制度,确保档案的安全,不擅自扩大档案的利用范围。
八、坚持做好库房的“十防”工作,措施落实,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处理。
1、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办法》和《浙江省村级档案管理办法》等档案工作法律法规,热爱档案事业,刻苦钻研业务,忠于职守,做好本职工作,自觉接受上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和检查。
2、认真执行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的村级文件材料归档制度,加强宣传并督促有关领导和有关人员及时办理好各自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的归档、移交工作,确保本社区档案材料的齐全完整。
3、严格遵守档案管理制度,认真做好社区档案收集、整理、鉴定、保管、利用和统计等工作。
4、对社区各种门类和载体的档案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做到整理规范、编目清晰、排列有序,便于提供利用。
5、要定期检查档案保管状况,建立保管检查情况台帐,并对破损或变质的档案及时修补、复制或其它技术处理。
6、熟悉室藏,为本社区各项工作提供优质服务,充分发挥档案作用。根据工作需要,编辑基础数字汇编、社区组织史等参考材料。严格执行保密、利用制度,正确处理利用和保密的关系,办理好借阅手续和利用效果登记等工作。
1、热爱本职工作,严守党和国家的机密,认真执行《档案法》及有关档案工作制度。
2、负责各类文件的拆封、登记、传阅、催办等工作,做好全校各类档案的接受、整理、保管和统计工作,实行集中统一管理。
3、负责档案的借阅、复制和利用,根据需要,编制必要的检索工具和参考资料,注意信息反馈,为全校各部门的档案查阅提供方便,认真做好使用记录。
4、及时收集各类档案,做好平时的预立卷工作,每学期第二个月收集上学期全校各部门应归档的各类文件材料,并做好整理、修复、装订、编目和归档工作。每年四月做好隔年度会计档案的入库工作。每年年终做好情况统计。
5、负责归档文件的验收、鉴定,做到归档文件完整,签署齐全,装订整齐,分类科学,使用方便。
6、定期清查档案,及时催讨借出的档案,做到帐物相符。负责做好销毁档案的意见报告,批准后,送往指定单位监销。
7、每天做好档案室的清洁工作和温湿度记录,落实防盗、防火、防高温、防尘、防虫、防霉等安全措施,对损坏或变质的档案,及时进行修补和复制。
8、做好档案室的安全保卫工作,室内禁止吸烟,节假日上好保险,贴好封条。
9、及时向分管领导汇报档案工作情况,及时对各部门档案联络人员进行业务指导。
10、参与同档案有关的业务会议和记录,认真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1、负责档案实体排架入库、统计登录和日常的库房管理工作。
2、参与档案信息资源的编研工作、数字档案馆建设的相关工作。
3、负责档案的保护和库房管理工作,认真做好“八防”工作,确保档案的完整与安全,探索现有环境的保管规律,最大限度地延长柯案寿命。
4、对涉密档案实行专人、专用箱柜管理,确保档案秘密。
5、接待单位内外人员来馆查阅档案,做好调卷、档案利用等工作。
6、负责濒危库存档案实体修复、保护工作和档案的鉴定、销毁工作。
7、制定、完善并负责执行有关档案保管、借阅、保密、统计、鉴定销毁和库房管理规章制度。
8、负责档案的保管、查询、认证、借阅和接待等工作。
9、负责考研试题的提供利用及复印。
10、负责出国成绩、学历学位的校对、复印和盖章等工作。
11、积极参与、配合馆内的各项活动。
1、根据国家档案局的有关规定、遵守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按照公司档案管理制度的要求、热爱档案工作、严格按照要求办事、在部门领导的安排下,认真负责任的做好日常的档案管理工作;
2、协助完善与落实公司的档案管理制度、使工作规范有条理性;
3、按照要求认真有条理性的做好档案管理、档案编目、分析统计、鉴定排列和检索编制工作,保障档案科学的分类、有秩序的进行存放、妥善的进行保管便于查找;
4、根据公司制定档案管理制度的流程,及时、准确的.做好各类档案的移出与收进工作,并及时的进行登记、按照要求认真的执行交接手续、用后及时的进行归档归位等工作,保障记录的账本与实物资料的相符;
5、档案借出的工作要及时进行登记,并负责到期的追回归档工作,保障档案的完整性;
6、负责管理好档案室内部,各类档案、案卷分类摆放整齐美观、有秩序;
7、做好安全保管档案的管理措施,采取相应的防火、防盗、防虫蛀、防嗮、防潮、防老鼠等措施,以防范为主要工作,若是发觉隐患是及时上报上级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保障安全的、完整的保管好档案信息;
8、按照公司要求严格的执行借阅与查阅工作制度,了解档案帮助做好工作的目的,不断提高服务接待的质量,并正确理解保密工作,遵守职业道德严守公司机密;
9、正确的应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文档的编目检索、录入保存与档案调用等工作,提高档案管理的科学性;
10、定期对档案资料进行全面的检查、资料不齐全的要及时进行补全、对破损的档案利用复印技术或是糊纸的方式对档案进行抢救修复,并做好档案的保养工作;
11、做好档案的接收工作,对接收的档案进行认真的验收、装订案卷等工作,做好交接手续;
12、按照公司的要求严格保管好档案柜钥匙,不轻易转借他人,不轻易外借,认真做好保管工作;
13、负责对档案知识进行开展、宣传活动,提高公司员工的档案意识;
14、档案室内不能随意安放易燃易爆的危险物品,禁止吸烟等现象在档案室发生;
15、档案资料仅供公司内部工作人员借阅,如需外借资料时需经过领导批准,妥善的完成上级安排的档案工作事项。
1、负责企业文件的处理、资料整理以及各类会议记录和资料等的整理工作;
2、根据档案管理相关规定,负责企业所有档案及技术资料的整理、分类、编号、登记以及归档工作;
3、负责档案、资料的调借、查阅工作;
4、负责检查入库或到期归还档案资料的完整性,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处理;
5、按照有关规定,对档案进行例行的保养、管理或销毁;
6、利用专业档案管理软件或办公软件等工具进行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
1、档案员在学校领导下开展工作,对学校各种档案负责。
2、努力学习掌握档案管理的知识,了解并熟悉本校的各项业务活动,以保证归档材料的可靠性、真实性。
3、严格按各项规章制度办事,确保档案工作正常开展。
4、按时做好各类档案的接收、整理、归档、入库工作,并做好防火、防盗、防潮、防鼠、防光、防尘、防高温、防虫工作,发现问题及报告并妥善处理。
5、熟悉室藏档案内容,编制简易有效的检索工具,以利于档案的查(借)阅利用。
6、调出档案必须经主管校长同意,并在借阅登记簿上登记
7、积极开展档案的利用、更好地发挥室藏档案的作用。
8、热情做好查阅档案接待工作,并如实作好记载。
9、努力完成学校安排的其他教育教学任务。
校园一卡通有校园管理、金融服务、自助查询三方面的用途。
1、校园管理
校园卡具有在食堂、超市、书店、图书馆、复印中心、体育中心、复印、水控、电控等各类收费应用等场所的脱机消费功能。校园卡内记录了持卡人个人身份资料、图书借阅资料、门禁控制信息、等内容,可实现如考勤、个人身份认证、图书借阅、计算机上机操作等各项校内管理功能。
2、金融服务
学生及其家长可充分利用银行业全国通存通兑的服务,将学生的生活费、学杂费等直接在异地存入校园卡中,免除了学生携带现金、家长每月汇款和学生每月取款的不便。除此以外,学校师生还可通过校园卡的基本存款帐户办理水电费、学费、管理费、奖学金、助学金等代收代付业务。
3、自助查询
在学校校门口、宿舍区、图书馆等人流量大的场所,放置多媒体自助查询终端,可完成有关校园卡帐户余额、交易明细、奖贷学金、借书等综合信息的自助查询真正实现一卡在手,即可完成校园内各个场所消费、转账、查询、充值等诸多功能,大大提高校园生活质量。
扩展资料
校园一卡通的优点:
1、校园一卡通以“一卡”取代“多卡”,真正实现了“一卡在手,走遍校园”。
2、校园一卡通系统的圈存转账功能实现了资金从持卡人银行账户到校园卡账户的自助划转,减少了使用现金的不便和风险。
3、校园一卡通系统普遍采用的非接触式IC卡使持卡人不必取出卡片即可使用,加快了身份验证和消费的速度。
4、校园一卡通服务平台还为持卡人提供全天候、多渠道、使用方便的自助服务平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学校一卡通
未来档案数字化发展
随着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图书馆馆藏资源的载体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目前,图书馆正通过将馆藏资源转化为数字数据,利用电子载体作为统一处理和存储的媒介,向信息数字化和数字化全面发展。光盘、硬盘、u盘等电子载体以其巨大的存储容量和优异的存取速度,正在迅速取代传统的纸质媒体,成为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的主流信息载体。此外,除了高校图书馆自身馆藏资源的信息化外,还有大量电子出版物和电子数据的引入。这些以电子载体为存储媒介的数字信息将成为未来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
档案是一种重要的特殊资源,不可再生。一旦损坏,将给国家和单位带来非常严重的损失。近年来,随着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档案的安全保管受到了极大的关注。
随着文件保护技术的不断发展,文件的异构备份技术越来越成熟。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它被认为是实现文件长期安全保存的最可靠手段。
国家档案局明确提出,重点要从根本上加强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全面完善档案安全体系,确保档案的安全和保密。重要文件远程备份的实现。对于所有多组文件或文件副本,至少一组必须存储在不同的位置。对于重要的电子文件,不仅要进行同构备份,还要进行异构备份,并及时转换成缩微胶片或纸质文件,以保证其长期可读性。
在档案数字化加工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缩微技术与数字技术(即数模集成技术)紧密结合,将数字技术的优势(即数字传输的快速性、逻辑性和便捷性)与缩微技术的安全性、可靠性、持久性、真实性和经济性结合起来,并将其纳入现代信息管理的技术轨道。目前,我们正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以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和云计算为标志的网络正充斥着社会生活和生产的每一个角落。在我国,档案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档案馆的建设也对未来的档案馆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向更高层次的绿色、智能化、智能化档案馆迈进。
档案数字化加工是传统档案馆的“升级版”,智能档案馆是数字档案馆的“升级版”,或处于更高的层次和阶段。智能档案馆是数字档案馆发展的必然结果。总体而言,我们正在建设智慧城市,智慧档案馆的全方位服务功能凸显,体现了智慧档案馆的“记忆中心”功能,为党和政府的决策提供参考。
作为传统档案馆和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更高层次和阶段,智能档案馆概念的确立及其实际建设迫在眉睫。智慧档案有狭义和广义两个概念。狭义的智慧档案是指档案建设的各个方面,包括传统档案、新档案内容信息和多元化档案资源中的载体信息。广义而言,智能档案是指涉及所有信息的档案,以及所有数字化的档案
从档案馆的建设范畴来看,绿色档案馆的建设涵盖的领域更多,不仅包括智能档案馆的软硬件设施建设,还包括绿色建筑的研究范畴。随着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和发展,绿色档案馆建设已成为未来发展的方向。绿色档案馆建设的理念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遵循生态环境保护、节能降耗、可持续发展、坚固耐用、安全可靠、协调高效的理念。它的目标就像智能档案馆的建设一样,是对档案工作高效发展的有力支持。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本身的作用;最终目标是实现档案的最大社会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馆的服务功能等。从发展目标来看,它们都是加强档案存储、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文化传播、社会服务等全方位功能的档案信息资源中心。这里,社会服务功能是影响档案价值的一个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