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编:100000
联系电话:13949083182
查档咨询:13949083182
服务业务:13949083182
欢迎来到档案界!2024年11月24日
档案数字化加工
兰州数字档案馆是兰州市政府主导建设的一个数字化档案馆。该档案馆旨在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将兰州市的历史文献、档案资料等数字化保存,并向公众免费开放。目前,兰州数字档案馆已经建成并上线,公众可以通过网站或APP浏览、查询、下载兰州历史文献和档案资料。兰州数字档案馆的建设,不仅为兰州市的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新的途径,也为研究者和学者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资源。
是的。市南区区数字档案馆始建于2004年,在运行过程中不断进行完善和改进。2005 年建成了文书档案全文数据库;2009年对原有数字档案馆系统功能进行了升级,开展了“电子文档和档案信息共享工程”,在数字档案资源共享利用方面取得突破,数字档案馆系统日臻完善;2013 年在青岛市档案馆的数字档案馆评估中获得了3A 的最高等级。目前,区档案馆形成了局域网、政务网、互联网三个档案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建成了75.5 万条的档案目录数据库、152.8 万幅数字化文件和6.7 万件电子文件的全文数据库、22.5 万张的照片档案数据库、1.1 万分钟的音视频档案数据库,实现了档案信息的馆际共享和社会共享,构建了以数字档案馆为核心的、覆盖从机关文件归档到档案信息服务及长久保存等全领域的档案信息化体系。
建设数字档案馆主要工作包括如下:
1、按照数字档案室基础网络架构、主要技术路线与软硬件配置基本要求,建设适应未来一定时期数字档案资源管理要求、满足数字档案室各项管理与服务需求的基础设施。除信息安全和管理方便因素之外,鼓励依托机关信息化基础设施进行数字档案室基础设施建设。
2、开发或采用功能完善、安全可靠、性能良好、方便易用的数字档案室应用系统,实现档案管理各业务环节的自动化、网络化。
3、严格遵循标准规范,全面进行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转换,积极推进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全面推进数字档案资源建设。应用先进技术和手段,保证数字档案资源真实、完整、可用和安全,满足各类用户共享需求。
4、根据数字档案室建设要求,修订完善档案工作流程、文件材料以及声像(照片、录音、录像)电子文件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以及适合电子档案管理、利用、安全保障、应急处置等各项规章制度,明确要求和权限,确保数字档案资源的规范管理,保证数字档案室运行顺畅。
5、加大人オ建设力度,通过培训或引进人オ,为数字档案室的建设和运行储备既通晓信息技术,又精通信息资源管理、知识管理的人才。
数字档案馆是“利用电子网络远程获取档案文件信息的一种方式”。①数字档案馆是在计算机通讯网络上对分布于各地的各种档案信息进行动态搜寻的实质;②数字档案馆不是一种物理存在的实体,而只是利用网络技术,将分布于不同档案机构的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以网络化方式加以互相连接;③其实质是形成一个有序的信息空间和资源共享的信息环境。
您好,建设数字档案馆主要工作之一是纸质档案的数字化扫描。数字档案馆是一种档案信息资源综合服务平台,它通常被设置在政府部门、学校、科研机构或其他机构,旨在通过数字化手段,将档案信息进行管理、保存和共享。
管理系统参考文献
文献意思为有历史意义或研究价值的图书、期刊、典章。以下是我整理的管理系统参考文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档案管理系统设计方面的参考文献
[1] 刘洪峰,陈江波.网络开发技术大全[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119-143.
[2] 程成,陈霞.软件工程[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46-80.
[3] 舒红平.Web 数据库编程-Java[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97-143.
[4] 徐拥军.从档案收集到知识积累[M].是由工业出版社,2008:6-24.
[5] 纪新.转型期大型企业集团档案管理模式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46-57.
[6] 周玉玲.纸质与电子档案共存及网络环境电子档案管理模式[J].中国科技博览,2009:44-46.
[7] 张寅玮.甘肃省电子档案管理研究[D]. 兰州大学,2011:30-42
[8] 惠宏伟.面向数字化校园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电子科技大学,2006:19-33
[9] 刘冬立.基于 Web 的企业档案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同济大学,2007:14-23
[10]钟瑛.浅议电子文件管理系统的功能要素[J]. 档案学通讯,2006:11-20
[11] 杜献峰 . 基于三层 B/S 结构的档案管理系统开发 [J]. 中原工学院学报,2009:19-25
[12]林鹏,李田养. 数字档案馆电子文件接收管理系统研究及建设[J].兰台世界,2008:23-25
[13]汤星群.基于数字档案馆建设的两点思考[J].档案时空,2005:23-28
[14]张华丽.基于 J2EE 的档案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现代商贸工业. 2010:14-17
[15]Gary P Johnston,David V. Bowen.he benefits of electronic recordsmanagement systems: a general review of published and some unpublishedcases. RecordsManagement Journal,2005:44-52
[16]Keith Gregory.Implementing an electronic records management system: Apublic sector case study. Records Management Journal,2005:17-21
[17]Duranti Luciana.Concepts , Principles , and Methods for the Management of Electronic RecordsR[J].Information Society,2001:57-60.
[18]Lynn C Westney.Intrinsic value and thepermanent record the preservation conundrum[M].International digital library perspectives,2007:34-89.
[19]Aleksej Jerman Blai.Long-term trustedpreservation service using service interaction proto-col and evidence records[J].Computers and Standards,2007:23-29.
[20]Carmela Troncoso.Improving Secure Long-Term Archival of Digitally Signed Documents[M].Proceedings of the4th ACM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Storage secu-rity and survivability,2008:102-134.
[21]Elizabeth Yakel.Adoption and Diffusionof Encoded Archival Description[M].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5:99-167.
[22]Carol Smith.Encoded Archival Context : Authority Control For Archives[M].Info 663-techprocesses in libraries,2006:24-56.
[23]Victor E Pollak.Effect of electronic pa-tient record use on mortality in End Stage RenalDisease , a model chronic disease :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9 years of prospectively collected data[M].BMCMedical Informatics and Decision Making,2007:99-123.
[24]Surithong Srisa-ard.Digital Heritage : Applying Digital Imaging to Cultural Heritage[M].Online Information Review[J],2007:33-46.
[25]Shien-Chiang Yu.Building an open archive union catalog for digitalarchives. Emerald[D] , 2005:17-27
酒店管理系统参考文献
[1]彭伟民.基于需求的酒店管理系统的建模与实现.微机发展,2005.10.1-6.
[2]翟广宇.基于C/S结构的酒店管理系统. 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报,2004.6.2-4.
[3]薛华成.管理信息系统[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7.2-5.
[4]候炳辉,刘世峰.信息管理系统[J].信息管理系统分析,2004.5:254-562.
[5]童德利,田娟,谢琪,陈世福.基于B/S模式的构件式酒店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2003.4.1-4.
[6]刘学明.饭店客房管理[M].广东旅游出版社,2000.10.1-6.
[7]张亚东.酒店企业销售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管理信息系统, 2000.9:45249.
[8]李朝晖.PowerBuilder开发实例完全剖[J].PowerBuilder10.2006:122-189.
[9]萨师煊,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7:21-347.
[10]马秀莲,高志安.宾馆管理系统的设计.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信息技术学院,2005.2.1-3.
学籍管理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管建军.软件工程[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2]梅书荣.钢铁企业销售物流管控系统开发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1,33(1):177-178.
[3]曲培新,庞永庆.Java项目开发案例精粹[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4]陆迟.Java语言程序设计[M].2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5]刘辉.零基础学sqlserver2005[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6]王珊,萨师煊.数据库系统概论[M].4版,北京:高教出版社,2007.
[7]胡立坤.一种实验室综合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实践[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与科学,2010,18:1417-1419.
学籍管理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易和平.分布式多数据库高校学籍管理系统研究与应用[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7).
[2]宣华,王映雪,陈怀楚.清华大学综合教育系统在教务管理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2,(12).
[3]梁德华.浅析高等院校学籍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硅谷,2011,(11).
[4]李香敏.SQLServer2000编程员指南[M].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0:12.
[5]杨易.JSP网络编程技术与实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10.
学籍管理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罗少华;基于LAMP的高校成绩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复旦大学;2011年.
[2]石瑨;基于B/S模式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研究与开发[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3]曹维;数学课程教学网站的分析与设计[D];云南大学;2012年.
[4]冯志华;基于PLC的沙湾水厂自控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D];云南大学;2012年.
[5]黄艳霞;食堂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D];云南大学;2012年.
[6]张小敏;4S店汽车客户服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7]任静;四川教育学院学生成绩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8]张成文;基于Web的中小学综合教学管理平台的研究与实现[D];兰州大学;2013年.
[9]邓有荣;保山纪检监察信访信息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D];云南大学;2013年.
胡仲奎 辛继升 白燕
(甘肃省国土资源信息中心,兰州730000)
摘要 档案是社会记忆的重要载体,保障档案信息安全是档案工作的生命线。本文论述了数字信息固有的软硬件依赖性、信息环境的波动性、数字载体的不稳定性以及电子数据的脆弱性。分析了影响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保障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的对策。
关键词 数字;档案信息;安全保障
1 绪言
数字档案文件是在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与档案管理相关的数字化文件,其主要特点在于数字化的特征和计算机软硬件的依赖性。人们一直将档案视作社会记忆的重要载体,长期安全保存档案信息是档案工作的应有之义,如何在一个“唯一不变的特点就是变化”的信息环境中实现具有依赖性的数字档案信息的长期安全保存,是档案工作的生命线。研究数字档案信息安全保障机制问题,有利于拓宽档案保护学的研究领域,发展档案保护学理论,繁荣档案学理论体系,指导档案信息化建设和档案事业健康、快速与可持续发展。
数字档案信息的长久安全保存已经成为信息社会面临的共同问题。由于数字信息固有的软硬件依赖性、信息环境的波动性、数字载体的不稳定性,加上数据管理活动中的各种特殊要求,都给数字档案信息长久安全保存带来困难。同时,我们还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数字档案信息的长久安全保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需要综合技术的、管理的、法律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总体规划。
数字档案信息安全是确保档案信息内容在生成、存贮、处理、传输和利用整个过程中,保持其真实性、完整性、可靠性和长期可读性(可用性),以及确保数字档案信息记录方式和记录载体不受任何损坏的策略和过程。数字档案信息安全保障包含了理论和实践问题,是一个多层次、多因素、多目标的完整的系统概念。数字档案信息安全具有综合性、相关性、动态性、相对性、脆弱性、智能性和可认证性等属性。
2 影响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的因素和问题
影响数字档案信息安全保障的因素既有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既有主观原因,又有客观原因。档案制成材料的损坏是内外因素、主客观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具体地讲,影响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的因素主要有自然因素、环境因素、技术因素、社会因素、管理因素和资金因素等。目前,在数字档案信息安全运行和管理方面,由于这些因素的影响,尚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2.1 管理意识淡薄
随着档案信息化进程的推进,档案工作对网络资源依赖程度也不断增强,涉及档案信息安全甚至国家安全的所有重大问题都会在网络上逐渐显现出来,档案信息系统面临的来自方方面面的安全威胁日益剧增,呈现出更加频繁、更富挑战性和高科技的势头。然而,令人担忧的是有一些档案管理部门对档案信息安全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只注重档案信息系统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开发,而对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则是淡然处之。由于缺乏必要的安全教育与培训,导致系统操作人员缺乏安全意识,网络信息违规操作的现象时有发生。
2.2 管理机制不健全
目前,国家信息安全管理处于条块分割,相互隔离,各行其职的状况,缺乏必要的综合协调和整体规划,一些地方普遍缺乏统一的信息资源管理机构和人员,由于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被分割为各自孤立的领域,不同行业的规范难免冲突甚至矛盾,不同主体推进档案安全的进程差别较大,容易出现行业之间、部门之间职责不清,或者出现相互推卸责任的现象,其结果是既难以充分利用信息化所提供的巨大机会挖掘潜能,也难以有效地维护各级档案信息安全。
从档案部门来看,我国还缺少一个国家级的与国家信息化进程相匹配的档案信息安全工程规划,地方档案信息组织管理机制也不健全,管理档案信息的机构、人员受编制影响,未能落实到位,乃至出现政出多门的局面。另外,各级档案部门信息安全制度建设虽然有了一定基础,但仍很不完善,在安全管理、责任追究等方面都还存在不少漏洞;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的密级管理缺乏科学手段,一些地方仍把信息安全的主要精力放在传统的“看家护院”的工作模式上,其主要原因就是档案信息安全管理机制不健全,档案信息服务方式和手段比较落后,必须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机制与制度,否则,数字档案信息的安全就不能得到有效保障。
2.3 系统自身安全隐忧
数字档案信息是基于互联网、专用网和局域网环境下进行的,在数字档案信息的产生、管理和服务利用等过程中,都面临着运行系统自身信息安全问题。
(1)网络层安全。网络层安全是支撑系统运行的物理设备的安全问题,包括网络基础建设如网络布线、网络链接、局域网和广域网环境的构建、设备选型及其各个环节安全策略的考虑,网络设备安全还涉及系统所使用的大量网络设备,如交换机和路由器等,这些设备的自身安全将直接影响到网络系统及其应用的正常运转。网络安全包括网络周边环境和物理特性引起的网络设备和通信线路的故障而造成网络系统故障,包括地震、雷击、火灾、水灾等环境事故,电源故障、人为操作错误或失误、电磁干扰等,都可能对档案信息网络构成一定程度的危害。
(2)数据层安全。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系统是以数据存储与查询为特征的数据库应用系统,主要是涉及系统存储的档案数据的安全问题,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档案数据存储、数据备份、数据格式的转换以及各类电子文件的保管和异地存储等,由于数据版本更新、数据格式转换、硬件设备意外损坏、存储介质老化、失效、自然灾害等造成的数据丢失、数据损坏甚至是计算机系统的破坏和瘫痪,都对档案信息安全构成一定危害。
(3)应用层安全。应用层安全是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在实际应用操作过程中应当考虑的基本问题。一般情况下,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用户模型分多个层次、多个角色、多种功能或多种形式混合使用,来分别定义用户权限。由于计算机在实际运行时,电子数据是相当脆弱的,时刻处于各种有意或无意破坏的威胁之下,诸如操作者疏忽造成的录入删改和数据文件覆盖,把过期数据当做当前数据引入,权限设计不合理致使一般访问者获得不同级别的特权进行越权删改,恶意破译者破解系统安全防御后入侵、窜改和删除数据,用户或工作人员为发泄不满对数据存储介质或计算机进行暴力破坏,以及计算机出现死机、断电等,都会对信息安全构成严重危害。
3 保障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的对策
数字档案信息安全保障策略应该由思想保障、技术和人才保障、法制策略保障、标准保障等要素组成。安全思想保障是数字档案信息安全保障的前提,安全技术和人才保障是档案信息安全保障的支撑,安全法制策略保障是档案信息安全保障的手段与核心,安全标准保障是档案信息安全保障的基础。
3.1 安全思想保障
树立和坚持全面的、科学的、发展的数字档案信息安全观,是保障档案信息安全的思想基础。传统的安全观、保密安全观、技术安全观、系统安全观和网络安全观等缺乏动态的、系统的认识。科学的数字档案信息安全观,是对档案信息安全主体、档案信息安全内容、档案信息安全方式认识的综合,是对数字档案信息记录内容、记录方式和记录载体三位一体的安全观,为建立现代档案信息安全体系和构建档案信息安全战略,提供了明确的理论指导和价值取向。
培养和增强数字档案信息安全意识是档案信息安全事故预防与控制的一个重要手段。加强数字档案信息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降低档案人员和档案信息所遭受的损失,完善管理法规制度,建立管理机构网络,制定科学、合理的档案防灾应急预案,从档案信息资产、档案信息面临的安全威胁和安全缺陷等方面,全面客观地评估风险和分析威胁,做好防灾应急演练、培训、档案异地备份等工作,健全安全决策和危机预测与反应机制。
3.2 安全技术和人才保障
先进的科学技术研究和应用,是保障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的技术支撑。数字档案信息安全技术不仅涉及传统的“防”和“治”的技术,而且已经扩展到多种现代信息新技术。传统技术与现代新技术相互补充、相互结合,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来解决数字档案信息安全问题,才能构筑档案信息的安全屏障。
国内外学者和档案人员对档案信息保护技术的研究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果。为适应新的形势发展,做好档案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与更新,加快档案信息安全技术成果的应用、推广和转化,在引进、消化和吸收相关领域科学技术成果的同时,坚持自主创新,走国产化道路,开发拥有独立自立知识产权的、保障档案信息安全的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
在数字档案信息安全保障中,人才教育和培养是关键要素之一。人是档案信息安全的最大护卫者,也是档案信息安全问题的制造者,推进数字档案信息化,加快档案事业的发展,对档案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应当有计划、有重点、分层次、分类型、多形式、多途径的加强档案信息安全人才的培养和教育,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另外,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的防范,还要靠有效的行业自律和职业道德教育,一方面要制定更具操作性、客观的行业自律规范,制定《档案工作者职业道德规范》,切实加强档案工作者和信息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修养,另一方面档案管理工作者要加强自身修养,遵守行业规范,扎实细致地做好各个层面、各个环节的安全防范工作。
3.3 安全法制保障
过去,档案违法行为比较直观,容易察觉,手段和方法也比较简单。但在信息时代,档案信息违法、犯罪行为不仅具有常规的违法行为的特点,还呈现出人员的智能性、方法的隐蔽性、手段的多样性、后果的严重性和行为的复杂性等许多新的特点。针对信息时代档案信息安全的新特点,要尽快建立数字档案信息安全法制保障体系。
数字档案信息安全法制保障体系,是档案信息安全保障建设的重要方面。目前,我国已经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保护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这些法规是档案信息安全活动中的基本准则,有力地推动了档案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在实际工作中,目前我国还没有数字档案信息化建设方面的专门法规,建议建立比较完备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数字档案信息安全法规,以健全档案安全法规保障体系。
数字档案信息安全保障法规,对于规范档案信息主体的活动、协调和解决各种矛盾、保障档案信息资源的安全等有重要作用,具有保护数字档案信息客体具有知识性和财产性、体现高新技术和法规规范渊源的广泛性的特征。建立健全数字档案信息安全法规体系,要坚持遵循民主参与、公正平等、奖励惩罚、安全保护、全面协调和创新发展的原则,在法规制定中,要注意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系统性和兼容性,要注意吸收和借鉴国内外信息安全法规建设经验,及时清理和修订现有法规规章,使所制定的新法规能满足和保障数字档案信息安全。
3.4 安全标准保障
数字档案信息安全标准,是档案信息安全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档案安全管理的重要依据。档案信息安全标准化与档案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关系密切,档案信息安全标准化工作是一项艰巨、长期的基础性工作。我国档案信息安全标准化建设不断发展,《档案法》的颁布实施使我国的档案工作标准化工作逐步纳入了法制化的轨道,但是目前的档案信息安全标准,还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档案信息安全标准体系,是由若干档案信息安全基础标准、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个动态性、指导性的文件整体。我国档案部门应吸收和借鉴国外信息安全标准以及国外档案工作方面的标准,研究制定适合新形势下我国档案信息安全现状的标准化体系。在建立国家档案信息安全标准体系中,应当遵循科学性原则、协调性原则、全面性原则、接轨性原则和前瞻性原则,力求层次清晰、结构合理、体系明确、标准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