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编:100000
联系电话:13949083182
查档咨询:13949083182
服务业务:13949083182
欢迎来到档案界!2024年12月25日
档案扫描服务
四川以下档案公司属于国企单位:
1、四川巴蜀档案信息技术,为四川省档案局档案科学技术研究所下属企业,是以档案保护技术研究、档案信息化技术开发和服务为主业的公司。
2、四川省国有资产经营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是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川府函〔1999〕148号)成立的国有独资企业,省政府委托省财政厅管理,注册资本金5亿元人民币。
1、成都市律政公证处
原四川省公证处,依法独立行使公证职能、承担民事责任的国家证明机关。2006年4月5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和司法部《公证机构执业管理办法》的要求,四川省公证处更名为四川省成都市律政公证处。
四川省公证处更名后,原四川省公证处出具的公证文书继续有效,所涉及的公证质量责任、债权债务以及公证文书档案管理等工作由更名后的四川省成都市律政公证处承接。
2、成都公证处
成都公证处(原成都市公证处)是西南地区成立最早、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国办公证处,同时也是西南地区唯一经外交部、司法部授权,代当事人办理外交部领事司和各国驻华使领馆认证的公证处。
成都公证处的前身是成立于上世纪50年代,隶属于成都市人民法院的公证科;1975年,设成都市公证处;至上世纪80年代初,划归成都市司法局主管;1993年,更名为成都市成都公证处,为成都市司法局直属事业单位。
3、成都市蜀都公证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成都市蜀都公证是司法部、外交部备案的依法行使国家证明权的公证机构。
成都市蜀都公证处在上级司法行政机关和公证员协会的关怀下,经全体公证人员的共同努力,已经成为西部地区著名的公证品牌,是西部最具规模、最具实力的公证处之一。
扩展资料
业务范围
1、办理各类法律行为公证。
包括:各类合同、协议、委托、声明、招标、投标、拍卖、贷款、抵押、股票发行、股份制企业的创立、有价证券转让、票据拒付、提存、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让、转让、商品房的买卖、预售、房屋租赁、各类社会活动、保全证据以及继承、收养、遗嘱、赠与等。
2、办理各类具有法律意义的文书的公证。
包括法人资格证书、公司章程、资产负债表、董事会决议、资信证明、商标注册证书、存款证明、各类专业技术资格证书、毕业证书、学位证书、成绩单、结婚证书、离婚证书等。
3、办理各类具有法律意义事实的公证。
包括:意外事件、空难、海难、出生、生存、死亡、亲属关系、国籍等。
4、办理各类具有法律意义的文件上的签名、印鉴属实,付本、节本、译本、影印件与原件相符的公证事务。
5、赋予债权文书具有强制执行效力。
此外公证处还可向当事人提供公证法律咨询、代当事人起草、修改法律文书,并根据《担保法》的规定,办理相应的抵押物登记,以及向当事人提供其他非诉讼法律服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成都市蜀都公证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成都公证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成都市律政公证处
四川省档案馆系省级综合档案馆,于1957年1月筹建,1966年4月26日正式成立。1963年6月从成都迁至雅安,1988年6月迁回成都。1998年11月被国家档案局评为国家一级档案馆。新建的四川省档案馆座落在成都市花牌坊街191号,总建筑面积3.29万平方米,占地25亩,主体建筑由主楼和裙楼组成,主楼17层,高56.1米,裙楼3层,可容纳档案300万卷册。库房为环廊双层厚墙体,全密闭式结构,库区内设置有中心控制室,采用集中式空调,安装有温湿度自动监测调控,自动防火、防盗报警,1211自动灭火,电视监控等系统和装置。馆内配有电子计算机146台、打印机42台,缩微、照相设备、保护技术、复印等现代化设备,配备缩微拍摄机6台、冲洗机2台、拷贝机3台、阅读器11台、阅读复印机2台,扫描仪10台;建立了四川省档案资源网。读者可通过互联网访问并查询相关和感兴趣的资料,省档案馆阅览室可容纳220位利用者查档。截至1998年止,四川省档案馆馆藏档案906个全宗,1,233,754卷,资料102,075册。按不同时期划分为清代档案、民国档案、革命历史档案和解放后档案,主要为各时期地方政权形成的各类文书档案,科技档案等。其中,清代巴县地方政权档案最珍贵、最完整有11万卷,民国档案45万卷。馆藏全部档案资料已系统分类整理,缩微档案累计已达6297万个画幅,制成缩微胶片6137盘,拷贝3004盘,重要档案已输入微机并能提供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取得了显著成绩,目前已向社会开放了形成期满30年的全部档案704,975卷,利用者只需持个人身份证件,即可利用;未满30年的档案,只要有关单位介绍,也可利用。为了主动向社会各方面提供档案,编辑出版了1000多万字的档案资料。社会各界利用档案频繁,仅近三年,利用档案解决各种社会问题1402起,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历史上的四川档案事业四川档案事业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7世纪的巴蜀开明王朝时,即已实行巫掌祭祀,史执祖法,是为四川档案事业的发端。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蜀,建置郡县,设史官掌管文典,记言录事。1980年在青川县出土的《为田律》的木牍,就是记载当时秦在巴蜀推行“开阡陌”制度的历史档案,是现今保存的最早的四川档案。三国时,刘备建立蜀汉王朝,设东观秘阁收藏图书秘记。著名的西晋史学家陈寿在蜀汉时曾任观阁令使,入晋后又任著作郎、治书侍御史等职,《三国志》就是他利用大量秘阁材料所写成的。东晋史学家常璩在成汉时曾任散骑常侍掌管文书,入晋后他利用这些材料编纂成《华阳国志》。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地方志。以后历代都设有掌管文书档案的官职或机构。清代对文书档案格外重视,四川布政使司设有经历署、照磨署负责这一工作,规定“文案卷宗,只字为重”,不准私自藏匿,不准私带出房,不得擅自摘抄复制,官吏任期届满均要办理档案移交手续。民国时期,档案教育及档案学研究开始兴起。从1939年起,陆续举办多期档案管理训练班。1946年,殷钟麟创办了中国第一所档案学校——重庆私立崇实档案函授学校。殷氏并有《中国档案管理新论》专著出版。由何鲁成等创建的《文书管理月刊社》,是四川有关档案学研究的第一个刊物,曾发表多篇论文。在悠久的历史中,四川积存的档案卷帙浩繁,是极为宝贵的财富。当代四川档案事业解放以后,四川档案事业有了新的发展。人民政府于解放伊始即建立各级档案行政管理机构,配备大量专业人员,对历代积存的大量案卷、包括部分国民党中央机关的档案,进行了全面的清理,抢救了许多濒临散失、霉变的宝贵资料,并逐步建立各级综合性档案馆。随着经济建设的全面开展,50年代后期开始创建技术档案工作。省档案馆设立了技术档案业务指导处进行指导。至60年代初,全省2957个县以上工业企业已有2439个建立了技术档案,60余个科研单位开展了科研档案收集整理工作,重庆、成都、自贡3市建立了城建档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档案事业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各地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除建立各级档案局、综合档案馆外,还建立许多部门档案馆、事业档案馆,加强了会计、统计、审计、商标、公证、地名、文艺、土地管理、司法诉讼等专门档案工作。全省综合档案馆大都新建了库房,并广泛采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微缩技术及温湿度自动控制技术进行档案保护与管理,档案教育和科研工作进一步发展。四川大学设立了档案系,1987年创办了全国第一所档案学校——四川省档案学校,各地还纷纷开办档案电大班、函大班及短期培训班等,省及各地相继成立档案学会、档案工作协会,并成立了四川省档案科学技术研究所,已有多项成果获奖。各地档案馆、室努力开发信息资源,为经济建设服务。仅1986年至1989年间,全省利用档案获得的经济效益即达22亿元。同时,档案界还广泛开展国际交流活动,与国际机构及不少国家同行建立了联系。目前,全省各级各类档案馆保存档案资料达12亿余卷册,居全国各省档案馆馆藏之首。此外,近3万个机关档案室还保存有档案资料1000余万卷册,5万多个企业保存的档案也有1000余万卷册,形成了以档案室为基础,档案馆为主体,档案教育为保证,档案科研为先导,档案宣传为纽带的完整的档案工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