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编:100000
联系电话:13949083182
查档咨询:13949083182
服务业务:13949083182
欢迎来到档案界!2024年11月25日
智慧档案馆建设
数字档案室的建设
数字档案馆系统综合应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开发了对档案实体、档案内容、档案服务和档案管理等信息的感知、处置等功能,实现了对档案信息资源和档案业务信息资源的智慧收集、智慧管理、智慧服务、智慧保护和智慧监督,为档案馆物与物、人与物、人与人的全面互联、互通、互动提供了基础条件。
基于OCR技术生成档案数字化成果文本数据资源库,结合应用原生电子档案内容信息,实现了档案信息资源的数据化管理,可以进行全文检索,并采用数据挖掘技术构建虚拟资源库,突破了传统的档案数字化理念,对实现档案资源的深度控制和挖掘创造了条件。
基于数据智能采集技术,采用多样化、组合式信息资源收集方式,实现了智慧城市建设中重要的信息资源之一 —— 专业档案数据库的高效接收和有序管理。采用大数据技术的智慧档案馆,通过云计算技术虚拟合并各档案馆之间的数据,做到实时互通,跨馆出证。
采用模型控制技术,实现了机关归档电子文件质量监管、进馆电子档案质量检查、开放档案划控辅助管理、档案馆业务目标督查等工作的辅助管理,有效地推进了档案馆业务工作的信息化。
应用RFID 技术,实现了智慧档案馆智能感知管理平台对实体档案、在馆人员及相关业务信息的综合感知和智能处置,拓展了RFID技术在档案馆工作中的应用领域。如文档服务中心发出调卷指令后,在规定时间内库区RFID 标签信息阅读器未感知到相关档案出库信息,将自动发送短信提示库房保管人员办理调卷业务。
基于编研人员的档案利用,通过对档案信息资源的深入挖掘,实现对档案信息资源的智能检索,提高了档案检索的查全率和查准率;同时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支持对检索结果的知识图谱展示以及档案信息的自动聚类,为利用者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档案利用服务。根据业务需要,智能形成编研材料。
感知档案,通过标签可以知道档案的状态,可以对档案实体进行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帮助档案管理人员实时掌握每一份档案的状态,实现管理者与档案实体的沟通。这样可以避免传统档案管理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数字档案馆建设环境下不仅要加强馆藏实体档案的数字化,更要注重提升档案信息服务的深度,本文介绍了基于知识管理的数字档案馆信息服务的特点,分析了其服务类型与模式,最后提出了基于知识管理的数字档案馆服务体系建设策略。
一、基于知识管理的数字档案馆信息服务特点
(1)“以人为本”,以服务用户为中心知识服务是满足用户知识需求的信息活动,要以用户为中心,以满足用户的知识需求为追求是知识服务的根本原则。数字档案馆的一切服务要以用户为中心,以满足用户的知识需求为出发点,根据用户实际需求搜集选择各种档案信息,为用户的档案信息需求提供索引指南。因此,数字档案馆知识服务一切都要以用户为核心,制定相关的制度和服务策略。
(2)注重发现“档案隐性知识”,提升档案潜在价值数字环境下用户所需信息中所隐含的潜在知识内容对档案知识服务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分析用户提出的问题,再根据集成现有或历史数据发现并找出有价值的档案信息,对这类信息进行分类、组织与加工,分析各类信息内容结构间隐含的知识链,最终找到与用户需求相吻合的档案信息,并对外提供利用。
(3)以“服务创新”为根本目标知识创新是数字档案馆服务的潜在动力,因此数字档案馆知识服务的本质特征就是创新。这一方面需要根据用户需求,不断收集提供相关档案信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新知识;另一方面,档案工作人员对知识进行加工整理、分类与重组,使得这些档案信息变得更加有条理性、针对性,进而使用新方法新方式将这些档案信息对外提供利用。
(4)强调“服务内容个性化”传统的档案服务模式太过单一,无法解决利用者的实际要求或深层次的档案信息需求,而基于知识的服务则以用户角度出发,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为其提供一对一的实际问题的解决途径。
(5)基于档案资源的“综合集成”数字档案馆背景下的知识服务是要将各类资源(硬件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和技术资源)有机结合起来,发挥数字档案馆在人力和智力、信息与技术等资源方面的整合优势。“综合集成”的档案资源将基于开放式的对外服务模式,并提供多元化的知识服务。
二、基于知识管理的数字档案馆服务类型与模式
数字档案馆资源利用服务方式是多元化的,主要包括基于门户网站的档案服务利用方式,基于档案信息发布利用平台的自助式方式,基于现代通讯手段的档案信息咨询服务方式,基于电子阅览室和传统查阅室的本地服务方式等等。
1、高校基于知识管理的.档案信息资源服务方式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
(1)条件性、自助式服务高校存在的最普通的档案查询服务。用户可以依据自己的不同权限查询本单位历年归档的档案,还能查询开放的数字化档案信息全文。实现广大教师员工足不出户就可以查阅到开放档案目录及数字化扫描全文。同时还提供在线预约、电话、电子邮件等条件性的档案服务。
(2)及时性、浏览式服务针对广大一般不了解馆藏,但又有利用需要的普通用户。根据用户需求,按档案专题分类,进行自动化组织,形成专题汇编等深层次的档案信息产品。通过网站等多样化形式的展示,比如很多高校在档案网站上设有毕业照、专题汇编、干部任免、教学奖、管理奖、科研奖等专题栏目。
(3)科研性、推送式服务对档案查询有一定要求的学校科研人员。档案工作人员通过编研陈展平台,组织用户感兴趣的档案信息,按照专题深层次研究为基础,挖掘馆藏相关信息,提供深层次的档案信息,例如档案网站推出的专题汇编服务。
(4)涉民档案服务主要针对广大学生群体。历届毕业生可通过档案网站提交学位学历认证的申请,上传相关的证件,并经审核通过后予以办理,大大方便了用户。
(5)陈展性档案服务陈展性服务是以档案数字化成果为基础,围绕大学文化建设等学校中心工作,利用丰富的档案信息资源,以专题展览形式,举办主题明确的网上展览,开展宣传教育工作。
2、基于知识管理的数字档案馆服务模式
(1)档案信息整合服务模式随着数字档案馆信息共享程度的不断提高,各类档案信息资源汇集起来数量惊人,不同形式的数字档案资源库也应运而生。档案利用者获取档案信息的方式增多,导致信息过量无法正常选择,这就要求数字档案馆必须向广大用户提供集成化的档案信息资源,按来源将这些信息进行分类并有序整合,将不同类型的档案信息归纳为一个有机整体,再向广大利用者提供一站式服务。
(2)档案信息增值服务模式数字档案馆环境下形成了巨大的信息体系,为了使得档案用户体验到无差别的信息服务,档案工作人员需对海量的信息进行筛选,生成有一定价值的全新档案信息资源,使得档案用户获得具有一定知识含量的信息产品,从而实现对档案信息的增值。
(3)自助式服务模式这是一种以用户为主体的服务,用户根据自身的需要,通过点击档案馆的网站来寻找自己所需相关档案信息。这种模式需要用户具有一定的档案基本常识及自我服务的能力。
(4)个性化服务模式又称为定制服务,是一种以用户为中心,根据用户需求量身定做的服务模式,它以用户满意为根本出发点,提供主动服务,通过研究用户的行为和习惯,与用户进行双向交流,从而设计出用户期望的个性化服务模型,主动提供满足用户的特色服务,最终实现用户全方位的信息需求。
三、基于知识管理的数字档案馆服务体系建设策略
1、建立“主动交互式”服务模式
知识服务最重要原则的就是根据不同的用户,提供不同的服务,高校档案馆要按照层次划分用户类型,再根据不同的用户提供不同的服务。例如:(1)普通档案用户,是档案信息服务中的一般用户,档案知识层次不高,所进行的档案信息利用基本是查阅纸质的、直观性的档案信息。(2)科研型档案用户,一般指高校的科研人员或承担科研的教学人员。他们的利用目的是为了科研或教学,目标性很强,一般是围绕某个科研主题或教学内容查询档案信息。(3)业务型档案用户,一般指归档的各个部门,他们主要是为了复印档案原件来满足日常工作上的需求。(4)社会档案用户,往往是高校历届毕业生,他们的利用目的是为了工作需求而开具毕业证明,成绩翻译等。
2、构建并丰富档案信息资源库
档案信息的知识管理要注重档案信息资源的收集,内容丰富的的信息资源库是知识服务的源泉。数字档案馆要为社会提供深层次的档案信息服务,就必须构建内容丰富的档案信息资源库。例如各类档案目录级信息库、多媒体档案资源库、名人档案信息库、论文系统信息库等。
3、健全档案信息服务法律法规
档案信息环境安全的几个关键点包括:档案信息录入安全、档案信息存储安全、档案信息传递环境安全,因此要针对不同的环节制定不同的安全制度。例如,针对档案数字化扫描和档案信息网站等制定的一系列制度:①《数字档案馆电子文件元数据实施要则》;②《档案馆馆藏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③《数字档案馆档案信息著录与标引规则》;④《档案馆计算机网络安全及病毒防治手册》;⑤《档案馆门户网站管理暂行办法》等。
4、加大档案人力资源开发力度
人才是知识服务体系的重要因素,知识服务的创新能力取决于人才的创新意识,做好档案专业人才的引进、培养工作是提高档案信息服务的关键。档案人员要有计划地参加各类信息技术及网络技术培训,使得档案工作人员既懂得档案管理知识,又掌握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知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步骤、有计划的引进既懂档案管理知识又懂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从而为提高档案信息服务能力添砖加瓦。
5、建立档案知识共享平台
知识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知识共享和创新,档案信息只有在利用与共享过程中才体现其社会价值。档案信息服务的意义就是为广大利用者的信息需求创造有利条件,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因此,要加强对档案隐性知识的开发、管理和利用,创造能够使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产生互动的机制和平台,构建数字档案馆内部共享的知识库和信息交流平台,将隐性知识显性化,并转换为服务产品。
6、建立档案信息服务评价体系
为保证档案信息服务工作的高效开展,数字档案馆需要经常对整个服务体系进行综合评价。为此,需构建档案信息服务反馈平台,通过此平台档案用户可以在结束服务前对本次服务进行打分或留言(类似银行办理业务的评价服务),并定期对档案用户进行问卷调查以获得更为详细的反馈信息。档案管理人员在分析反馈信息的同时找出工作中的缺陷及问题,用以改进信息服务方式。
档案是企业开展业务活动的重要工具和凭证性信息记录,是企业的核心信息资源与重要资产。集团企业具有机构庞大、下属单位较多且层次复杂,各下属单位分散等特点。对于集团企业,实现集中部署应用、分级管理,构建立体式企业数字档案馆,是集团企业数字档案管理最佳解决之道。利用当前最先进的标准规范、信息技术,推出面向集团企业的数字档案馆解决方案。 应用系统由基础应用平台、业务应用平台、信息服务平台、系统管理与维护、接口等五个部分组成: 基础应用平台为系统功能提供基础性的应用服务,如工作流引擎、OCR服务、文档格式服务、全文检索服务、报表引擎等等。 业务应用平台为档案管理机构提供档案管理的平台,包括档案工作管理、档案收集整编、档案管理、档案保管、开发利用等业务。 信息服务平台为档案利用者提供信息服务的平台,包括档案网站、多种档案查询模式、图书资料信息的查询、电子文件浏览等。 系统设置与维护实现系统设置、业务建模两大主要功能。系统设置主要用于配置系统运行环境的参数,包括服务器集群、存储系统(支持分布式和集中式)、基础应用层各应用参数的配置等。业务建模系统主要包括全宗群、档案门类、管理目录树、分类表、元数据、报表、表单等各基础数据结构的定义。 接口接口包括了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本系统与其它系统集成的接口,一般包括了与OA系统等系统的集成接口;另一个接口是指系统提供二次开发的接口,系统可提供基础应用、档案业务管理、档案信息服务等不同层面的SDK开发包。
天津城建档案馆2000年开发完成《城建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对档案的原始信息进行著录,系统建立十三类档案数据库,对各类档案进行三级著录,系统的著录功能打破了传统的分离式三级著录方式,以建筑工程项目为主线,采用层次著录法,保持工程项目、单项工程、案卷、文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检索查询时通过工程名称、案卷、查询到文件级,并可直观地看到扫描后的文件和图纸原貌,全面准确揭示了档案的原始信息。
同时根据城建档案的特性,通过建立特色档案数据库,建立各类档案的关联,实现跨库查询的方式对特色档案、利用率高的档案进行信息加工。系统在查询功能上除了支持任意条件的快速查询、组合查询、模糊查询外,还突出了各类城建档案、多种载体档案互相的“关联技术,将建筑工程档案,建筑管理档案,建设用地档案,照片录像档案等各类城建档案通过一定的关联号,将其关联起来, 只要查询到其中的一类档案就能同时找出其他各类档案的所有信息。使之成为一个整体,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来满足社会各部门多层次对城建档案信息的综合需求。既提高了查询率,查准率,又为不同的利用者提供了综合信息。实现高效、快捷的服务。此外还通过强大的信息统计汇总功能,对城建档案信息可进行全方位统计。
此外我们还通过对档案信息的深度开发利用,编辑出版了《天津市城市历史地图集》《天津市城市建设大事记》《北运河、卫津河改造图册》等多项专题编研成果,为城市规划、建设提供了超前服务。实现档案信息处理的多元化。
3、服务方式的多元化
随着公众利用档案意识的增强,城建档案开放力度的加大,社会对城建档案需求呈多元化趋势,传统的档案利用服务模式面临新的挑战。到档案馆来翻阅档案原件以获取相关信息的方式,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将被改变。档案馆不在是简单的实体保管员,而应成为概念、知识的提供者。为了应对档案信息多元化的挑战,更好地满足社会公众的档案信息的需求,实现档案馆的社会功能,档案的利用模式必须进行变革。
一方面要优化传统的服务方式,传统的提供利用是提供档案的一份份原件,或是提供专题汇编,而专题汇编又是一份份文件的汇集:都属于实体性档案信息服务,而对文件的深加工作的很少,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这种服务的有效性和适应性便出现问题,新的服务方式要开展信息的深加工,提供信息资源的范围和载体要比以往广泛的多,,档案馆将从文献资料的收藏者和提供者,转变为信息产品的生产者、开发者和提供者,要主动接近档案用户,以用户为中心,结合城市建设的进程,编研出信息成果进行提供利用,要利用城建声像档案的优势,用专主题片、照片接片等方式解决规划、设计人员必须到现场的问题,从内容、形式上实现完全不同与以往的主动服务。
另一方面在延续面对面的服务方式的同时,利用网络环境为我们提供的得天独厚的良好机遇,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的。努力实现不同服务方式之间的优势互补。网站“不仅能实现大量馆藏信息资源的的广泛共享,更加快速、深入、低成本地完成档案信息服务于社会的职能,而且可以直接迅速地获取反馈信息,准确掌握用户的需求,,提高服务质量,密切与社会公众的联系,提高自身的形象,”④2004年天津市城建档案馆网站正式开通,该网站具有管理功能强大,速度快,可扩充能力强等特点。可进行档案查询、信息发布、网上办公等,即将开通基于数据库的即时发布的在线查询系统,用于各类信息的实时发布,是一个突出本行业特点,高度互动的网站。是城建档案馆由被动服务变主动服务的一个主要途径,成为城建档案馆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的一个重要窗口。
四、新的管理模式给城建档案工作带来的变化
1、观念的转变
新模式下,受到冲击的首先是我们的思想观念。“市场经济社会下,任何行业的发展必须从自身肩负的社会使命出发,通过有效的履行自身的社会职责换取自身发展所需的外部社会环境,与此同时从社会获取自身发展所需的外部动力。”因此只有从思想上正确认识城建档案馆自身的社会使命,确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实现观念的转变,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城建档案管理模式。天津城建档案馆密切结合我市城市建设实际,积极探索城建档案管理新路子,提出了城建档案工作要从经济行政手段向依法管理转变,档案实体管理向信息管理转变,档案管理手段由手工向技术型转变,档案服务由单一向综合型服务转变。思想观念的转变,不断推进档案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开展。
2、工作内容、目标的转变。
新的管理模式下,我们的工作中心从过去单一的建设传统纸质档案馆,转变为建立一个多元化的、适应现代发展需求的数字城建档案馆。建立一个具备数字化档案的管理能力,具备数字化信息的处理能力,具备数字化信息的传输能力的数字城建档案馆成为当前城建档案馆的一项主要工作。2003年“天津数字城建档案馆”项目正式启动,项目对原有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升级,提升了信息查询、数据存储等多项功能,开发了业务办公、行政办公自动化系统,建立了网站。实现了馆藏档案的信息化、文档管理一体化、保管智能化和服务现代化、办公自动化。通过馆藏档案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序高效的开发利用,满足社会各方面的利用需求。目前该项目被列入建设部信息化建设示范项目,我馆被列为天津市数字化档案馆示范单位。
3、人员需求的变化。
传统档案工作以纸张为工作对象,新模式下大量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信息系统开发,对人员素质的需要发生极大改变。尤其是存储介质的不断变化,在同等设备的情况下,其工作效率的高低取决于档案工作者的操作技术,每个环节的技术问题都会影响到工作的进度。综合性人才的需求,特别是计算机人才的需求更加强烈。人才匮乏成为新模式下档案馆面临的一个严峻的问题。
城建档案馆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从对档案馆人员需求的多样性,和变化性出发,培养一只高素质人才队伍。才能从更本上保证新的管理模式的顺利实施。
多元化并行的模式是文件载体转换时期,必经的一个阶段,尽管目前全国数字城建档案馆建设发展迅速,但主要是针对纸质档案的数字化处理,真正接收、管理电子档案还都刚刚起步,在电子文件管理中一些关键性的问题未解决之前,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因其固有的优势不会轻易退出历史舞台,多元化并行的管理模式也将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发展。
数字档案馆具有馆藏资源数字化、信息组织与传输网络化、服务范围扩大化、信息资源共享化、信息检索便捷化等诸多特点。“数字档案馆”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数字档案馆是指存储和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信息空间,是一个由众多档案资源库群、档案信息资源处理中心、档案用户群构成的数字档案馆群体。数字档案馆是一个内容管理系统、集成系统和数字信息长期保存系统的集合。作为以电子文件、档案以及其他信息资源等非结构化数据为主要管理对象的数字档案馆,它不仅仅起到一个数据中心的作用,也不仅仅起到发布利用的作用,而是具有有序处理和集成管理的功能。它的有序处理和管理过程包括收集、创建、确认、转换、存档、管理、发布利用等涵盖文件生命周期管理实践的全过程。集成(integration)含综合、融合、整合成为整体和一体化的意思。就数字档案馆而言,就是将集成管理理论应用于涵盖文件档案信息资源生命周期管理实践的全过程,即在管理思想上以集成理论为指导,在管理行为上以集成机制为核心,在管理视野上突破管理业务流程机构部门间的限制,并从全程管理和最优化管理的层面来对待各种档案信息资源要素,提高各种管理要素的交融度,以利于优化和增强档案信息资源的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和有序性,最终提供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档案信息集成服务。
未来档案数字化发展
随着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图书馆馆藏资源的载体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目前,图书馆正通过将馆藏资源转化为数字数据,利用电子载体作为统一处理和存储的媒介,向信息数字化和数字化全面发展。光盘、硬盘、u盘等电子载体以其巨大的存储容量和优异的存取速度,正在迅速取代传统的纸质媒体,成为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的主流信息载体。此外,除了高校图书馆自身馆藏资源的信息化外,还有大量电子出版物和电子数据的引入。这些以电子载体为存储媒介的数字信息将成为未来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
档案是一种重要的特殊资源,不可再生。一旦损坏,将给国家和单位带来非常严重的损失。近年来,随着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档案的安全保管受到了极大的关注。
随着文件保护技术的不断发展,文件的异构备份技术越来越成熟。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它被认为是实现文件长期安全保存的最可靠手段。
国家档案局明确提出,重点要从根本上加强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全面完善档案安全体系,确保档案的安全和保密。重要文件远程备份的实现。对于所有多组文件或文件副本,至少一组必须存储在不同的位置。对于重要的电子文件,不仅要进行同构备份,还要进行异构备份,并及时转换成缩微胶片或纸质文件,以保证其长期可读性。
在档案数字化加工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缩微技术与数字技术(即数模集成技术)紧密结合,将数字技术的优势(即数字传输的快速性、逻辑性和便捷性)与缩微技术的安全性、可靠性、持久性、真实性和经济性结合起来,并将其纳入现代信息管理的技术轨道。目前,我们正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以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和云计算为标志的网络正充斥着社会生活和生产的每一个角落。在我国,档案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档案馆的建设也对未来的档案馆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向更高层次的绿色、智能化、智能化档案馆迈进。
档案数字化加工是传统档案馆的“升级版”,智能档案馆是数字档案馆的“升级版”,或处于更高的层次和阶段。智能档案馆是数字档案馆发展的必然结果。总体而言,我们正在建设智慧城市,智慧档案馆的全方位服务功能凸显,体现了智慧档案馆的“记忆中心”功能,为党和政府的决策提供参考。
作为传统档案馆和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更高层次和阶段,智能档案馆概念的确立及其实际建设迫在眉睫。智慧档案有狭义和广义两个概念。狭义的智慧档案是指档案建设的各个方面,包括传统档案、新档案内容信息和多元化档案资源中的载体信息。广义而言,智能档案是指涉及所有信息的档案,以及所有数字化的档案
从档案馆的建设范畴来看,绿色档案馆的建设涵盖的领域更多,不仅包括智能档案馆的软硬件设施建设,还包括绿色建筑的研究范畴。随着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和发展,绿色档案馆建设已成为未来发展的方向。绿色档案馆建设的理念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遵循生态环境保护、节能降耗、可持续发展、坚固耐用、安全可靠、协调高效的理念。它的目标就像智能档案馆的建设一样,是对档案工作高效发展的有力支持。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本身的作用;最终目标是实现档案的最大社会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馆的服务功能等。从发展目标来看,它们都是加强档案存储、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文化传播、社会服务等全方位功能的档案信息资源中心。这里,社会服务功能是影响档案价值的一个重要因素。
档案数字化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档案是企业开展业务活动的重要工具和凭证性信息记录,是企业的核心信息资源与重要资产。集团企业具有机构庞大、下属单位较多且层次复杂,各下属单位分散等特点。对于集团企业,实现集中部署应用、分级管理,构建立体式企业数字档案馆,是集团企业数字档案管理最佳解决之道。
档案数字化是随着计算机技术、扫描技术、扫描矩阵CCD技术、OCR技术、数字摄影技术(录音、录像)、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存储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档案信息形态,它把各种载体的档案资源转化为数字化的档案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网络化的形式互相连接,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管理,形成一个有序结构的档案信息库,及时提供利用,实现资源共享。
档案数字化较之传统档案管理有不可替代的先进性:
一、提高经济效益
过去一直使用粗放型模式即以增加办公人员和办公费用为解决这一难题的唯一手段,致使管理成本大幅上涨。而数字化管理档案使传统的以纸质为载体的档案信息对象转为机读档案,不仅节约了保管费用,节省了占地空间,而且查阅起来极为方便迅速,从而避免了反复印制资料而造成的纸张和人员的浪费。
二、提高办公效率
数字化档案管理使资料能及时归档,并尽快提供利用。以组织部门为例,干部的任用、干部的提拔都需要详细准确的档案信息。然而档案数字化管理变可提供详细、即时的数据信息,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与此同时,数字化档案管理使查询资料变得非常简单,真正让办公人员做到足不出户便可知晓天下大事。由于信息的超时空流动,数字化档案事实上成为“无墙界档案”,档案库也从文件实体的保管基本变成了提供利用方便的信息控制中心。
三、增强档案原件保护
将纸质档案转变为数字化电子档案后,档案的使用更加安全。尤其对历史久远的档案材料,数字化处理后无疑是对其更好的保护,另外,通过档案的数字化处理后,防止了部分档案篡改的行为。
智慧档案馆是智慧城市中的一个子系统,“是适应大数据背景下的第四代档案馆,是继数字档案馆之后档案信息化发展的高级形态”。笔者认为,智慧档案馆的目标是实现跨时空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跨平台的服务集成,使用户可以一站式获取所需要的档案信息资源。
功能上主要体现在对传统档案管理环节的“智慧化”上,包括档案收集、整理、存储、保护、利用等方面,实现了沟通感知、资源管理、建筑设施和服务创新四个方面的智慧化。
图扑软件 的智慧档案馆,利用了网络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建立从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利用、统计等于一体的整体化智慧档案管理体系,实现了档案资源的管理与利用,具有智能化、物联化、网络化等特点。
以资源共享平台为基础,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应用、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与相关工具,重点打造高效、智能、统一的管理服务平台和信息服务平台,进一步实现档案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最大化,实现便捷增值服务的新型档案馆模式。档案馆运行等各类信息进行感知、挖掘,经综合分析和提炼萃取形成智慧信息,并将其应用于决策、管理和服务。
智慧档案馆可视化界面采用柱状图、折线图、雷达图、饼图的多样呈现方式使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不同的数据间的展示方式不同,保证直观的同时又多样化。档案馆建筑的灯光阴影效果让整体视觉效应也更为真实饱满。
越来越繁重的工程计算和某些特定的危险工作已经能由智能计算机来完成了,甚至可以超越人脑,做得更快、更准确。复杂工作的定义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而变化的。
蒋洪明
(江苏省地质资料馆)
摘要 随着信息化的迅猛发展,社会经济发展已跨入了一个数字化的时代。江苏省地质资料馆馆藏地质资料数字化工作的全面完成,推进了全省数字地质资料馆的建设。这是现时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省馆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主要阐述了江苏省地质资料馆为推动全省数字地质资料馆建设,开拓思路,创新理念,积极完善馆藏各项建设。同时,作者结合省馆工作实际,进一步阐述了数字地质资料馆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
关键词 江苏省 地质资料 数字档案馆
1 数字地质资料档案馆建设基础
图文数字化地质资料是江苏省地质资料馆(以下简称省馆)建设数字地质资料档案馆的基础数据来源及必要条件。同时,它也是地质资料社会化网络服务的前提与基础。省馆根据国土资源部数字国土工程工作标准《SZ1999001—2000 图文地质资料扫描数字化规范》,历时十年多的时间,全面完成了馆藏6000多档地质资料档案的图文数字化工作。图文数字化所形成的海量电子地质资料信息,为全省数字地质资料档案馆建设提供了数据保障。它的产生与应用,不仅促进了地质资料信息化的服务利用,相应地也促使了与之相关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在地质资料档案中的广泛应用。
在信息化发展的前提过程中,地质资料档案管理人员已认识到数字化信息的重要性。因为数字地质资料档案馆的建设必须在信息化发展的前提下,才能产生一种全新的数字地质资料档案馆形态。数字地质资料馆的建设也就意味着需将馆藏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的地质资料信息、汇交接收的地质资料电子信息、整理加工后建立的各类地质资料数据库信息进行存储,通过网络化的工作环境,实现向社会用户提供方便快捷的数字地质资料档案信息服务功能。
2 数字地质资料档案馆建设内容
为加强推进数字地质资料档案馆的建设,省馆积极有效地对馆内管理制度进行了完善;增添了新的硬件设备,及时更新了计算机系统软件的升级;对技术人员进行了管理平台应用的专项培训;通过引进人才,优化了人才队伍的结构;扩大了省馆网络化的管理;率先实行全省数字化成果异地备份工作。同时,开发了多项地质资料集群化产品项目。
2.1 完善制度建设
省馆领导班子对管理制度的建设非常重视。根据省馆现有的制度,结合实际的工作状况,进一步修改、完善了地质资料接收、保管、借阅、库房管理等制度。通过资料借阅承诺书的修订,保密协议的签订,使各项规章制度加以完善,落到实处。通过岗位职责的明确分工,提高了各部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馆内工作得到了井然有序的开展。合理规划以及管理制度的完备,为数字地质资料档案馆的建设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障。
2.2 基础设施建设
为进一步提高项目任务的效率以及更好地提供借阅服务,省馆新增了计算机、打印机、大幅面扫描仪等硬件设备,并加强对系统软件的升级,从而进一步提升了数字地质资料档案的建设。同时,省馆大力推进并启动了实物库的建设工作。从多方面、多角度地夯实了数字地质资料档案馆建设所需要的软硬件设施。
2.3 管理平台建设
为配合全省地质资料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省馆购置了服务器,安装了地质资料管理信息系统,现已有6000多档地质资料信息存入了该管理系统,为来馆查阅资料者提供了地质资料基础保障。
自2013年3月以来,省馆开通的地质资料信息集群化共享服务平台,实现了与全国馆藏机构并网查询。目前,已有6500多档馆藏地质资料目录信息录入平台,并实行每月动态更新。全国地质资料信息集群化共享服务平台的建立,拓宽了数字地质资料档案信息的服务范围,强化了资料服务的水平,进一步提高了地质资料档案的利用效率。
地质资料汇交管理平台的建设,是对全省地质资料汇交监管平台的数据进行清理。省馆将所有的地质工作项目信息进行了录入,并补充了全省探矿权、采矿权、地质项目,通过汇交凭证的及时发放,对欠交单位及时发放催交通知书,从而完善了汇交管理制度,提高了汇交效率。
2.4 省馆网络化建设
江苏省地质资料馆网站的建立,为社会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地质资料在线服务,推进了电子地质资料的利用价值。自从开通馆网站以来,省馆网站累计访问量已达113715人次;提供全文浏览和下载服务48421人次。网站数字资料的服务,既是社会网络化发展的需求,也是提高数字地质档案资料方便、快捷和高效服务的有效途径。
省馆局域网络的运行,大大提高了馆内数据的传输与利用效率,确保了数字化生产过程中地质资料数据的安全,有效地达到了对数字化工作过程中的监督与控制。
2.5人才队伍的建设
省馆加强内部人员建设,对现有在岗人员加强了技术上的培训与引导,并积极鼓励大家参加科研项目,建立学习研讨小组,形成良好学习氛围。对外,省馆则积极引进专业类的硕士研究毕业生,补充并夯实省馆技术队伍力量,从而提高了地质资料管理和地质资料信息集群化开发利用水平。
2.6 重要数据备份
为了进一步提高并保证数字化成果地质资料的安全管理。综合考虑地质灾害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为确保地质资料数据的安全性,省馆在全省率先开展了成果数字地质资料数据的异地备份工作。2014年6月,省馆派专人将6416档成果地质资料数据安全送达南通国土资源厅数据备份中心,完成了异地数据备份交接工作。今后新增的成果地质资料数据,省馆将会根据数据量,定期进行备份,保证数据备份的完整性。
省馆首次异地成果数据备份,是全省地质工作的创新思路,它为省馆数字化成果资料的安全存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今后江苏省经济发展服务提供了数据保障。
2.7 以需求为导向,加强地质资料项目建设
为进一步有针对性地提供地质资料集群化服务,省馆与江苏华东地质调查集团有限公司进行了“江苏省句容市九华山地区地质资料信息集成”的协作项目任务。数字地质资料在该项目中的应用,为找矿信息(地质、矿产、物化遥、矿政等)的集成与研究提供了基础信息,体现了数字地质档案资料在服务上的深化利用,也是省馆主动开发地质资料信息服务产品的创新体现。
为深入推进地质资料信息集群化工作,《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113号),要求完成各省(区、市)的重要钻孔数据库建设工作。在重要地质钻孔数据库建设中,将江苏省地质工作形成的归档保管的地质钻孔资料进行整理并提供利用。省馆已数字化的地质资料为地质钻孔数据库建设提供了所需的图文信息资料,包括钻孔柱状图、工程布置图、勘探线剖面图以及样品分析结果表等。钻孔数据库的建设,为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提供基础资料,为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提供了基础。
3 意义
数字地质资料档案馆的建设,是数字地质资料档案收集、管理、存储、利用的综合,是实现数字地质资料档案在各业务环节的自动化、网络化管理建设活动。加强数字地质资料档案的建设,不仅提高了地质资料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而且创新发展了地质资料管理工作制度,健全规范了工作管理,实现了多样化的服务手段,从而可以满足社会对数字地质资料的不同需求。
加强数字地质资料档案的建设,也拓展了地质资料在信息社会中的服务领域。数字地质资料档案馆建设的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自动化发展,也进一步促使了数字地质资料的可持续发展,它将会为江苏省经济建设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李晓丽 王杨 王仁祥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东北油气分公司)
摘要 数字档案馆的建设是数字化油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完整、准确、规范地进行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利用网络,进行信息共享,提供方便、快捷、安全的信息资源服务,是数字档案馆建设成果的重要体现方式之一。本文从东北油气分公司档案信息化现状着手,通过分析现阶段档案信息化建设成果及其应用效果、开展档案资料数字化的建设思路,简述了档案馆信息资源建设在数字化油田建设中的作用。
关键词 数字馆藏 档案信息 资源建设
1 数字地质档案馆建设的意义
数字档案馆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而诞生,使档案馆功能在信息时代得以延伸。数字档案馆作为既具有传统档案馆的基本性质和功能,又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建立数字档案数据库,以网络通道实现电子档案信息的收集、存储、管理、利用。建立数字档案馆的最终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信息管理和利用的作用。
数字档案馆具有馆藏容量大、服务范围大、信息资源共享、信息检索便捷等特点。随着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地质档案馆传统的工作模式也逐渐发生了改变,从过去接收纯纸质资料转变为接收纸质和电子文档的双轨制管理,从过去的单一人工借阅转变为通过互联网实现的网上借阅,从过去的著录查询转变为全文数据的精确检索。
作为具有海量数据的地质档案馆藏,建设成数字地质档案馆尤为重要。近年来,国土资源部以及中石油、中石化等相继出台了地质资料电子文件管理办法,几乎所有的地质档案资料都实现了电子化,为数字地质档案资料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东北油气分公司地质档案馆现状
东北油气分公司20多年的勘探开发实践中,产生了大量地质资料,这些资料是油田重要的财富。由于历史原因,分公司综合档案馆保存的大部分地质资料属于未电子化的纸介质资料。2008年以来,随着东北油气分公司勘探开发业务的发展,地质资料的利用越来越频繁,应用范围也逐渐扩大。综合档案馆在馆藏资料的数字化工作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目前还主要是提供简单的目录检索和纸质资料的浏览、借阅,基于资料数字化基础上的网上查询浏览则还刚起步。对于即将面临的数字化油田建设的全面开展,数字馆藏的建设就显得尤为迫切。
2010年以来,通过开展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工作,档案馆也陆续建立了《地质资料管理系统》、《录井图成图系统》、《岩心图文综合信息系统》等5个系统,并逐渐将东北油气分公司的地质资料在数字化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分类管理,通过安全、有效的手段发布共享,使之成为科研人员共享资料。为科研人员提供技术、成果互动交流的平台,充分发挥馆藏资料的作用,用数字馆藏的建设为数字化油田建设打好基础。
3 东北油气分公司档案信息化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果
3.1 档案数字化建设的规划和标准
近年来,中国石化加强了勘探开发领域信息化工作,各油田深刻地认识到信息化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重要作用。东北油气分公司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以建设数字化档案馆为目标,本着档案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化油田建设同步,技术与管理并重的原则,加强档案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广中国石化地质资料管理系统,全面实行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推动馆藏档案数字化,进一步完善以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为核心内容的档案数据库建设,满足分公司生产科研和管理对档案资源的需求,推进档案数字化标准体系、安全保障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
数字化建设离不开规范和标准,要统筹规划数字档案管理系统。借鉴兄弟单位的经验和成果,我们对电子文件的形成、归档和数字档案资源的标识、描述、存储、查询、交换、网上传输和安全管理等方面,制定了相应的标准、规范和制度,并严格执行。
3.2 地质档案数字化建设成果
3.2.1 完成全部馆藏资料目录数字化
2009年开始地质资料管理系统目录数据的著录,按照中石化新的地质资料分类标准,对馆藏单井资料重新定义档号规则、分类标准,用两年时间,完成所有馆藏单井、科研、物化探等资料目录的著录,每一份资料都打印粘贴上标签,实现计算机检索,并在局域网上发布。完成了地质资料的编目,极大地方便了广大生产科研人员的查询、借阅和使用,为开展数字化馆藏建设工作打下第一部的基础。
3.2.2 完成部分资料数字化并建立录井图成图系统数据库
东北油气分公司很多历史资料无数字化电子版,特别是完井地质报告和综合录井图,这些是开展地质综合研究的重要资料。为此,从2009年到2012年间,申请成立专业项目组,开展地质资料数字化建设工作,先后完成了1500口井完井报告及录井图的数字化工作,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录井图数据库(图1),通过录井图数据库,建立了高效的多种技术交流方式集成的平台,方便了录井图数据综合分析和利用,为数字化馆藏建设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图1 录井图数字成图系统
综合录井图是录井过程中采集到的各项原始地质、工程数据的综合展示,是录井的地质成果总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后期开展地质综合研究的重要基础资料,如层位对比与划分、资源量预测、构造分析、生储盖组合划分、油气层评价等,是数字化油田的基石。这些资料通过应用,已经见到了很好的效果。
1)解决了以纸质形式保存到现在的综合录井资料无法有效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地质综合研究的问题。
2)通过对录井图的数字化和建立录井图数据库,建立了高效科学的录井图图形查询和显示平台,提高了录井图数据分析和利用水平。
3)根据入库的录井图数据、测井曲线数据等文件,采用配套的软件,通过浏览器方式,用户按照通用模版或自定义模板,回放显示气测综合图、录井综合图、岩心综合图、油层综合图等图形。
4)通过数据接口为勘探数据库综合系统、开发数据库综合系统提供数据支撑,开展科研应用分析。
3.2.3 完成实物资料清理、扫描并建立岩心图文综合信息系统
2010年开展了实物地质资料清理工作,对所有库存岩心、岩屑等进行清点核实,建立实物资料台账及存放信息数据,并结合各井的基本信息,最终形成实物地质资料目录数据库(图2)。
图2 实物地质资料清理数据系统
岩心扫描工作完成全部库存岩心的扫描和纸质的岩心描述报告录入工作,建立了东北油气分公司岩心图文综合信息系统(图3)。
图3 网络数字化岩心图文综合信息系统
建立岩心网络图文综合信息系统是实现岩心保护和利用完美统一的有效方法。岩心成像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岩心宏观、显微图像的高分辨率采集,运用图像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数学地质方法,建立网络岩心库,实现了岩心图文资料及相关地质资料的永久性保存、综合管理及处理等功能,并实现注册终端用户对岩心图文资料的网络浏览、编辑和下载综合利用(图4)。
图4 岩心综合图
4 数字化馆藏资料在数字化油田建设中的作用
数字化油田是以信息技术、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等为手段,以安全稳定的信息数据为支撑,全面实现油田科研生产、经营管理全方位、全过程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油田的建设大致可分为5个阶段,即数字化阶段、网络化阶段、可视化阶段、自动化阶段、决策智能化阶段。其中第一个阶段就是数字化阶段,是建立数据标准和数据模型,通过建立大量的专业数据库和应用系统,将油田企业积累的历史数据和现有的生产、经营管理数据按照一定的标准整理到数据库中。这些数据包括各种资料、档案、文字、图像、语音等信息,可以满足用户的简单查询和分析。因此,建设数字馆藏,是建设数字化油田的基础。无论是勘探数据库、开发数据库,都离不开数字地质资料的支撑,可以说数据是数字化油田的生命。例如,石油勘探一般由野外数据采集、地震资料处理、资料解释3个流程组成,依托高性能计算平台,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完成找储油构造、定井位的重要任务,而支撑这些平台的就是背后海量的地质数据资料。
近几年,我们通过开展对馆藏完井地质报告及附图的数字化工作,既保证了原始资料的安全,又方便对馆藏地质资料的管理和利用,并能为后续的信息化建设以及科研应用提供内容丰富、质量可靠的信息源。借助对录井综合图、岩心综合图、油层综合图、气测录井图的数据分析,完成相关工作,在实际生产中也已开始应用,极大地方便了科研人员工作。
在2013年对十屋油田的老井复查工作中,科研人员借助录井图成图系统,利用这些已数字化的录井图,进行老油田矿区的单井岩性分析,测井图合成对比等技术,完成了相关储层的技术评价,为储层标定等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在项目的岩性对比工作中,科研人员在办公室直接登录岩心图文综合信息系统,调取相关岩心资料,完成相关科研工作。
在解决腰英台油田的高含水、低渗透、递减快的课题中,科研人员在系统中集中提取了腰英台油田所有井的化验分析资料,结合系统的岩性分析等相关功能,完成了课题研究,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录井图成图系统和岩心图文系统的成功应用,表明地质资料的数字化工作在油田的勘探开发工作中、在数字化油田的建设中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5 小结
数字档案馆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档案数字化资源建设,它涵盖档案资源信息输入、管理、输出三部分的数字化建设工作,因此要抓好纸质资料及数字资料的归档管理(含接收、整理、审核等)、档案馆内各项职能管理(如保管、保护、储存、统计等)、档案资料的综合利用(包括传递、发布、检索、利用等)。在这方面,东北油气分公司数字档案馆建设已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特别是在资料的数字化和输出两个方面有了明显进步,下一步要完善软件功能,强化管理部分。
在开展数字地质馆藏建设的同时,要时刻不忘其为数字油田建设支撑的根本,要积极扩展其数据格式应用范围,让数字地质馆藏保障数字化油田的建设。从目前的地质应用分析,其前景是广阔的。
数字地质馆藏建设既要突出油田主营业务的特点,也要突出地质资料数字化的特点,数字馆藏要符合勘探开发、科研生产对地质资料的总体要求,也要符合信息技术的需要,比如数据格式的标准化。数字地质馆藏要与传统档案管理紧密结合,档案馆要与科研生产单位紧密配合,以保证数据资源的完整性、规范性、正确性。要加强软件平台的开发,保持系统的实用性、灵活性、开放性和稳定性,从而达到建设、发展数字地质馆藏,加快数字化油田的建设。
参考文献
[1]于丽娟.国外数字档案馆建设概况[J].中国档案,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