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编:100000
联系电话:13949083182
查档咨询:13949083182
服务业务:13949083182
欢迎来到档案界!2024年11月25日
智慧档案馆建设
·辽宁省档案局(馆)局级领导·辽宁省档案局(馆)局(馆)长、党组书记——孙成德·辽宁省档案局(馆)副局(馆)长、 党组成员——赵焕林·辽宁省档案局(馆)副局(馆)长、 党组成员——许桂清·辽宁省档案局(馆)副局(馆)长、 党组成员——于在海·辽宁省档案局(馆)副局(馆)长、 党组成员——王中明·辽宁省档案局(馆)助理巡视员——王耀华·辽宁省档案局(馆)助理巡视员——魏庆杰1.办公室协助局(馆)领导处理日常行政事务,协调机关内部各部门工作;负责文秘、文电、档案、机要、信访和保密工作;负责行政、财务、保卫、资产管理工作和后勤管理工作;负责局(馆)规章制度建设工作;负责离退休干部服务工作;编辑《档案工作情况》。2.综合法规处 组织实施《档案法》及其它档案法规,负责档案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负责档案事业的宣传、调研、统计及其综合分析工作。3.档案馆(室)处 指导检查各级档案局、国家综合档案馆、专业档案馆,省(中)直机关单位及其直属部门和事业单位,民主党派、群团组织以及社区等的档案及档案工作;制定全省机关、档案馆的档案工作计划和档案管理标准及有关规章制度,对省直党政机关文书立卷工作进行指导。推广档案管理现代化和档案资料开发利用工作的典型经验。4.经济科技处 指导检查全省企业、科技事业单位(含省属高等院校),重点工程、农村农业,省(中)直的企业和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的档案工作。起草有关经济科技档案管理标准和规章制度;指导全省经济科技新开发领域的建档工作和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推广档案管理现代化和档案资料开发利用工作的典型经验。负责省级以上重点建设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的监督指导工作。5.人事教育处 负责局(馆)机关及所属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劳动工资和机构编制工作;负责机关内部干部职工考核、录用、调配、晋升、奖惩、工资和人事档案管理;组织和指导全省档案系统的教育培训、教育管理工作;负责省直档案业务人员的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负责全省档案专业技术职称工作。6.科研处组织、指导本行政区域内的档案理论与科学技术研究;负责全省各级档案部门的档案科技工作的管理与指导;负责研究拟定全省档案事业科研发展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促进档案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负责全省档案部门的档案科技工作的管理与指导;负责研究拟定全省档案事业科研发展规划和 度实施计划,促进档案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负责全省档案信息化建设,指导档案数字化、网络化建设,承担省档案局(馆)计算机局域网的管理工作;组织申报国家档案局科技成果的评奖工作,组织评审省档案局优秀科技成果奖工作。7.历史一部 负责唐、明、清、民国时期档案资料的管理及其编研工作。8.历史二部 负责伪满和国民党统治东北时期档案资料的管理及其编研工作。9.东北大区部 负责原中共中央东北局和东北人民政府档案资料的管理及其编研工作。10.省级部 负责建国前后辽宁地区省级党政群机关档案资料的管理及其编研工作。负责接收省直机关已到保管期限的重要档案资料和征集社会散存的有保存价值的档案资料。11.利用(接收征集)处 负责馆藏档案的提供利用、咨询服务工作;利用馆藏档案进行研究和编辑出版工作;组织全省档案资料目录交流工作。12.电子档案管理处研究制定省档案馆计算机网络规划和配置标准;负责省档案馆数字化建设;省档案馆计算机软、硬件及其网络系统的建设和维护管理;档案馆网络运行安全维护。负责省内重大项目、重要活动音像档案资料的跟踪拍摄、收集、管理等工作。13.技术保护处负责馆藏档案与资料的缩微复制;破损档案与资料的修裱;馆内照片档案的翻拍等工作。 14.现行文件服务处 接收、征集省委、省政府、省直有关部门和单位制发并公开的现行文件、资料和政府公开信息并向社会开放,为有关单位和个人提供服务。15.保卫处 负责档案馆内(含后库)安全保卫和消防安全工作;做好外来人员和出入车辆的管理;负责日常和节假日干部值班安排工作。16.机关党委 负责机关及所属单位的党群工作兰台世界》杂志社 《兰台世界》杂志社是辽宁省档案局下属单位,编辑与发行《兰台世界》杂志。《兰台世界》是全国中文(档案学类)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核心期刊、辽宁省社会科学优秀期刊,以发表档案专业理论研究、工作研究和历史类文章为主,兼收图书、情报等相关专业的文章,从2006年起改为半月刊,成为全国档案期刊中首家半月刊。
数字档案馆具有馆藏资源数字化、信息组织与传输网络化、服务范围扩大化、信息资源共享化、信息检索便捷化等诸多特点。“数字档案馆”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数字档案馆是指存储和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信息空间,是一个由众多档案资源库群、档案信息资源处理中心、档案用户群构成的数字档案馆群体。数字档案馆是一个内容管理系统、集成系统和数字信息长期保存系统的集合。作为以电子文件、档案以及其他信息资源等非结构化数据为主要管理对象的数字档案馆,它不仅仅起到一个数据中心的作用,也不仅仅起到发布利用的作用,而是具有有序处理和集成管理的功能。它的有序处理和管理过程包括收集、创建、确认、转换、存档、管理、发布利用等涵盖文件生命周期管理实践的全过程。集成(integration)含综合、融合、整合成为整体和一体化的意思。就数字档案馆而言,就是将集成管理理论应用于涵盖文件档案信息资源生命周期管理实践的全过程,即在管理思想上以集成理论为指导,在管理行为上以集成机制为核心,在管理视野上突破管理业务流程机构部门间的限制,并从全程管理和最优化管理的层面来对待各种档案信息资源要素,提高各种管理要素的交融度,以利于优化和增强档案信息资源的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和有序性,最终提供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档案信息集成服务。
招聘。
一、满铁剪报是日本侵华期间满铁调查部资料股在1918—1945年从当时能够订阅到的《英文满报》《奉天新闻》《大阪朝日》《辽东新报》《奉天每日》《晨报》《泰东日报》《大公报》《中央日报》等近一百七十种中、日、俄、英报刊中,按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文化、法律、人口、社会、历史、地理、交通、气候、物产、民俗、宗教等20余类近百个小类,分门别类地将涉及我国,特别是我国东北、西北、华北、华中、内蒙古中西部地区以及蒙古和前苏联远东地区的相关新闻、评论及游记等文章剪裁下来,黏附在剪报本上,制作形成并遗留下来的独特史料,到1945年8月15日前,累计达3587册,记录和反映了1918—1945年日本投降前满铁调查部资料股搜集的中国、日本、朝鲜、前苏联和美国等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军事、交通等方面的情况,是世界范围内迄今为止涉及20世纪初至40年代中国及东北亚问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采集范围最广、分类最细致、数量最庞大的资料剪报,是近代以来利用报刊资料最广多、时间跨度最长、分量最大的综合性资料宝库,对相关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
辽宁省档案馆馆藏满铁剪报是指新中国成立初期在移交过程中遗留在沈阳、由辽宁省档案馆馆藏的那部分满铁剪报,共计一百零八卷两万余页,其中大部分是日语资料,另外还有中文繁体及英文、俄文资料等。将辽宁省档案馆馆藏满铁剪报中的日语、英文、俄文等外文资料翻译成中文,是《辽宁省档案馆馆藏满铁剪报选辑》出版项目的一部分。
《辽宁省档案馆馆藏满铁剪报选辑》出版项目是辽宁省档案馆服务于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的要求,落实国家档案局“十三五”时期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与开发工作总体规划,推进满铁档案的深度研究,发挥满铁档案的历史凭证作用的重要举措,是国家档案局“十三五”重点档案保护与开发项目“抗日战争档案汇编”的分项目。
2016年8月,根据《财政部关于下达2016年度国家重点档案专项资金的通知》(财教〔2016〕143号)文件精神,辽宁省档案局(馆)启动了《辽宁省档案馆馆藏满铁剪报选辑》的编纂工作。2016年8月11日,《辽宁省档案馆馆藏满铁剪报选辑》出版项目立项。同年9月9日,该项目招标成功,我社非常荣幸地中标。
要将两万余页满铁剪报中的日语、英文、俄文等外文资料翻译成中文,从规模来看,确实是一个超大型的翻译出版项目。经过统计,目前其译文初稿总字数近三千万字。要想做好这样一个超大型的翻译项目,确实需要很好地组织才行。
二、我们在翻译组织方面的做法
在组织辽宁省档案馆馆藏满铁剪报的翻译工作过程中,我们采取了如下做法:
第一,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挑选一位人脉广、资源多、组织能力强、翻译经验丰富的权威专家做该项目的主译者,也就是该项目翻译的组织者。其人脉、资源的多寡,组织能力、翻译水平的高低,对项目翻译成果的质量高低具有决定性作用,所以选好这位主译者至关重要。鉴于辽宁省档案馆馆藏满铁剪报以日语资料为主,我们经过多方寻找和周密考察,邀请了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一位具有丰富翻译组织经验的业务型领导担任该项目的主译者,请他组织辽宁省档案馆馆藏满铁剪报的翻译工作。
第二,请该项目的主译在全国范围内邀请相关专业的高水平专家,组织成立了一个翻译委员会和五个校译小组,同时由沟通、协调能力强的工作人员组建五个联络小组,其中翻译委员会负责翻译工作的组织统筹与翻译过程中的答疑;校译小组负责译文初稿的校订;联络小组负责相关文件的发放、回收和记录等工作,同时设立相应的微信群,相关人员随时通过各自的微信群进行相关信息的沟通和交流。
第三,由翻译委员会把关,以各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中的专业日语教师和翻译人员为对象,挑选具有日语能力测试一级证书或赴日留学经历的翻译人员组建翻译队伍,登记其相关信息,并将其分成五个团队,一个团队分别对应一个校译小组和一个联络小组开展工作。其他语种的翻译组织与日语翻译类似,只是规模较小、人员较少。
第四,翻译委员会根据辽宁省档案馆馆藏满铁剪报的翻译要求制订了翻译规范,根据翻译规范对翻译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提出统一要求,保证译文相关体例和表述的统一。
1.日文翻译完整准确,不遗漏档案信息;2.使用书面语;3.古日语的识别要准确;4.日语地图需译为中日对照版本;5.翻译人员了解满铁历史,译文与史事、史实相符,语句通畅。特别是地名、人名准确、统一。遇原文有省略内容的情况应根据历史背景酌情补充完整,补充内容特别标注说明。(1)地名尊重历史原名。(2)人名的翻译:如果是非常著名的人物,要与公开出版发行的出版物或者约定俗成的译法保持一致。如果不是著名人物,没有约定俗成的译法,要保证此人在所有译文中的名字保持一致。(3)外来语人名、地名等,应翻译成中文后括号标注原文,如“カ一ヂフ”应译为“卡迪夫(Cardiff)”;6.专有名词翻译尊重日文习惯,如“出张所”等;7.人物、机关称谓、日期等尽量完整,遇原文不详的情况查找前后文考证;8.密码电报且无译稿的可不翻译;9.日本年号尊重日文表达方式,以“()”标注对应的公历年份;10.每篇译文的开头均需标注相应数字化档案的命名,以便排版时将译文与数字化档案图像对应。
第五,翻_委员会陆续收到辽宁省档案馆馆藏满铁剪报资料扫描文件后,依据其内容和工作量将其分配给五个联络小组,各联络小组进行文件登记后,通过邮寄、电子传输等方式传送给事先登记的翻译人员手中,在规定好完成日期后,再次进行翻译要求说明。
第六,在翻译人员进行翻译的过程中,翻译委员会和校译小组的成员,依靠事先组织好的政治、经济、交通、物价、军事等方面专家,对翻_人员提出的问题分别进行网上答疑。
第七,在规定时间到期后,联络小组人员通过邮寄和电子传输等方式进行译文回收,并按照原文件编号进行整理,然后将其陆续发送给对应校译小组进行校译。校译人员完成校译后,联络小组成员对回收的译文进行整理,达到相关要求后,交出版社负责人员。
第八,对出版社工作人员在编辑、校对译文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翻译委员会和校译小组及时进行相应的处理。
三、我们的经验
第一,人脉广、资源多、组织能力强、翻译经验丰富的主译者,为建立完善的组织架构、组建相关的优秀团队、顺利完成翻译工作提供了保障。
第二,完善的组织架构,保证了翻译工作的顺利进行。翻译委员会、校译小组和联络小组分工负责,通力合作,为翻译人员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使得翻译工作顺利进行。
第三,根据原稿内容聘用近代历史、地理、军事、政治、金融、交通等方面的专家,他们同翻译委员会和校译小组一起为翻译人员提供专业支持,保证了译文的专业性。
第四,聘用大量懂得日语、英语、俄语等语种的近代演变过程的专业翻译人员,才使得许多由语言演变产生的翻译难题得以顺利解决。
第五,在译文前面放置对应的原文图片及其编号,保证译文与原文的对应,为后续编辑、排版工作提供极大的便利。
第六,同时以并行和线行两种方式组织翻译工作,加快了翻译工作的速度——并行是指同一时期大部分翻译人员都在同时进行翻译工作;线行是指按陆续收到的原件扫描文件进行流水线式的翻译组织工作。
四、存在的问题
辽宁省档案馆馆藏满铁剪报的翻译涉及日语、英语、俄语等语言自20世纪初期以来近一个世纪的用语变化和相关人名、地名从近代到现代的变化,又涉及报刊用语从口语向书面语的过渡过程,包含的内容既有近代日本侵华战争,又有沙俄、苏俄和蒙古地区的政权变化,同时涉及政治、军事、交通、物价、金融、地理、造船、汽车、纺织、矿产以及国际关系等多方面的专业技术知识,工作量巨大,参与人员人数众多、水平参差不齐。因此,一些译文中出现了翻译不准确或者没有翻译,而发生误译,译文用语口语化严重等问题,给后续的校订和编辑工作增加了不少麻烦,需要在工作中不断改进。
数字档案馆建设环境下不仅要加强馆藏实体档案的数字化,更要注重提升档案信息服务的深度,本文介绍了基于知识管理的数字档案馆信息服务的特点,分析了其服务类型与模式,最后提出了基于知识管理的数字档案馆服务体系建设策略。
一、基于知识管理的数字档案馆信息服务特点
(1)“以人为本”,以服务用户为中心知识服务是满足用户知识需求的信息活动,要以用户为中心,以满足用户的知识需求为追求是知识服务的根本原则。数字档案馆的一切服务要以用户为中心,以满足用户的知识需求为出发点,根据用户实际需求搜集选择各种档案信息,为用户的档案信息需求提供索引指南。因此,数字档案馆知识服务一切都要以用户为核心,制定相关的制度和服务策略。
(2)注重发现“档案隐性知识”,提升档案潜在价值数字环境下用户所需信息中所隐含的潜在知识内容对档案知识服务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分析用户提出的问题,再根据集成现有或历史数据发现并找出有价值的档案信息,对这类信息进行分类、组织与加工,分析各类信息内容结构间隐含的知识链,最终找到与用户需求相吻合的档案信息,并对外提供利用。
(3)以“服务创新”为根本目标知识创新是数字档案馆服务的潜在动力,因此数字档案馆知识服务的本质特征就是创新。这一方面需要根据用户需求,不断收集提供相关档案信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新知识;另一方面,档案工作人员对知识进行加工整理、分类与重组,使得这些档案信息变得更加有条理性、针对性,进而使用新方法新方式将这些档案信息对外提供利用。
(4)强调“服务内容个性化”传统的档案服务模式太过单一,无法解决利用者的实际要求或深层次的档案信息需求,而基于知识的服务则以用户角度出发,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为其提供一对一的实际问题的解决途径。
(5)基于档案资源的“综合集成”数字档案馆背景下的知识服务是要将各类资源(硬件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和技术资源)有机结合起来,发挥数字档案馆在人力和智力、信息与技术等资源方面的整合优势。“综合集成”的档案资源将基于开放式的对外服务模式,并提供多元化的知识服务。
二、基于知识管理的数字档案馆服务类型与模式
数字档案馆资源利用服务方式是多元化的,主要包括基于门户网站的档案服务利用方式,基于档案信息发布利用平台的自助式方式,基于现代通讯手段的档案信息咨询服务方式,基于电子阅览室和传统查阅室的本地服务方式等等。
1、高校基于知识管理的.档案信息资源服务方式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
(1)条件性、自助式服务高校存在的最普通的档案查询服务。用户可以依据自己的不同权限查询本单位历年归档的档案,还能查询开放的数字化档案信息全文。实现广大教师员工足不出户就可以查阅到开放档案目录及数字化扫描全文。同时还提供在线预约、电话、电子邮件等条件性的档案服务。
(2)及时性、浏览式服务针对广大一般不了解馆藏,但又有利用需要的普通用户。根据用户需求,按档案专题分类,进行自动化组织,形成专题汇编等深层次的档案信息产品。通过网站等多样化形式的展示,比如很多高校在档案网站上设有毕业照、专题汇编、干部任免、教学奖、管理奖、科研奖等专题栏目。
(3)科研性、推送式服务对档案查询有一定要求的学校科研人员。档案工作人员通过编研陈展平台,组织用户感兴趣的档案信息,按照专题深层次研究为基础,挖掘馆藏相关信息,提供深层次的档案信息,例如档案网站推出的专题汇编服务。
(4)涉民档案服务主要针对广大学生群体。历届毕业生可通过档案网站提交学位学历认证的申请,上传相关的证件,并经审核通过后予以办理,大大方便了用户。
(5)陈展性档案服务陈展性服务是以档案数字化成果为基础,围绕大学文化建设等学校中心工作,利用丰富的档案信息资源,以专题展览形式,举办主题明确的网上展览,开展宣传教育工作。
2、基于知识管理的数字档案馆服务模式
(1)档案信息整合服务模式随着数字档案馆信息共享程度的不断提高,各类档案信息资源汇集起来数量惊人,不同形式的数字档案资源库也应运而生。档案利用者获取档案信息的方式增多,导致信息过量无法正常选择,这就要求数字档案馆必须向广大用户提供集成化的档案信息资源,按来源将这些信息进行分类并有序整合,将不同类型的档案信息归纳为一个有机整体,再向广大利用者提供一站式服务。
(2)档案信息增值服务模式数字档案馆环境下形成了巨大的信息体系,为了使得档案用户体验到无差别的信息服务,档案工作人员需对海量的信息进行筛选,生成有一定价值的全新档案信息资源,使得档案用户获得具有一定知识含量的信息产品,从而实现对档案信息的增值。
(3)自助式服务模式这是一种以用户为主体的服务,用户根据自身的需要,通过点击档案馆的网站来寻找自己所需相关档案信息。这种模式需要用户具有一定的档案基本常识及自我服务的能力。
(4)个性化服务模式又称为定制服务,是一种以用户为中心,根据用户需求量身定做的服务模式,它以用户满意为根本出发点,提供主动服务,通过研究用户的行为和习惯,与用户进行双向交流,从而设计出用户期望的个性化服务模型,主动提供满足用户的特色服务,最终实现用户全方位的信息需求。
三、基于知识管理的数字档案馆服务体系建设策略
1、建立“主动交互式”服务模式
知识服务最重要原则的就是根据不同的用户,提供不同的服务,高校档案馆要按照层次划分用户类型,再根据不同的用户提供不同的服务。例如:(1)普通档案用户,是档案信息服务中的一般用户,档案知识层次不高,所进行的档案信息利用基本是查阅纸质的、直观性的档案信息。(2)科研型档案用户,一般指高校的科研人员或承担科研的教学人员。他们的利用目的是为了科研或教学,目标性很强,一般是围绕某个科研主题或教学内容查询档案信息。(3)业务型档案用户,一般指归档的各个部门,他们主要是为了复印档案原件来满足日常工作上的需求。(4)社会档案用户,往往是高校历届毕业生,他们的利用目的是为了工作需求而开具毕业证明,成绩翻译等。
2、构建并丰富档案信息资源库
档案信息的知识管理要注重档案信息资源的收集,内容丰富的的信息资源库是知识服务的源泉。数字档案馆要为社会提供深层次的档案信息服务,就必须构建内容丰富的档案信息资源库。例如各类档案目录级信息库、多媒体档案资源库、名人档案信息库、论文系统信息库等。
3、健全档案信息服务法律法规
档案信息环境安全的几个关键点包括:档案信息录入安全、档案信息存储安全、档案信息传递环境安全,因此要针对不同的环节制定不同的安全制度。例如,针对档案数字化扫描和档案信息网站等制定的一系列制度:①《数字档案馆电子文件元数据实施要则》;②《档案馆馆藏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③《数字档案馆档案信息著录与标引规则》;④《档案馆计算机网络安全及病毒防治手册》;⑤《档案馆门户网站管理暂行办法》等。
4、加大档案人力资源开发力度
人才是知识服务体系的重要因素,知识服务的创新能力取决于人才的创新意识,做好档案专业人才的引进、培养工作是提高档案信息服务的关键。档案人员要有计划地参加各类信息技术及网络技术培训,使得档案工作人员既懂得档案管理知识,又掌握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知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步骤、有计划的引进既懂档案管理知识又懂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从而为提高档案信息服务能力添砖加瓦。
5、建立档案知识共享平台
知识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知识共享和创新,档案信息只有在利用与共享过程中才体现其社会价值。档案信息服务的意义就是为广大利用者的信息需求创造有利条件,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因此,要加强对档案隐性知识的开发、管理和利用,创造能够使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产生互动的机制和平台,构建数字档案馆内部共享的知识库和信息交流平台,将隐性知识显性化,并转换为服务产品。
6、建立档案信息服务评价体系
为保证档案信息服务工作的高效开展,数字档案馆需要经常对整个服务体系进行综合评价。为此,需构建档案信息服务反馈平台,通过此平台档案用户可以在结束服务前对本次服务进行打分或留言(类似银行办理业务的评价服务),并定期对档案用户进行问卷调查以获得更为详细的反馈信息。档案管理人员在分析反馈信息的同时找出工作中的缺陷及问题,用以改进信息服务方式。
负责接受和征集已公开的现行纸质、电子文件及资料;负责对文件进行鉴别、分类、标引、编目、统计等整理及数字化工作;面向社会提供利用,开展网上查询服务。
一、数字档案馆与传统档案馆的区别
(一)档案人员素质方面
结合档案人员的知识结构来说,由于每一个档案人员的文化程度不同,其自身具备的综合素质能力也有着明显的差异。在以往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中,档案人员更多的掌握与档案学相关的理论知识,虽然在计算机操作方面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但实际的操作能力较差。而相反的,数字档案馆的档案人员不仅要具备专业的档案学知识,还要对计算机能够熟练的使用,并对系统中的管理软件有着全面的掌握。其次,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需要涉及的边缘学科越来越多,这就要求档案人员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加强自我建设,以此来不但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站在档案人员的角度来看,传统的档案人员给予人们的印象类似于保管员。而数字档案馆中的档案人员则是向人员展示了一种全新的精神面貌,也让人们对数字化技术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二)档案服务方面
在传统的档案馆管理工作中,一切都是以档案馆为中心,用户们获取档案信息资源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到档案馆中进行查找,直接有现场的档案人员为其提供服务。而这种物理差距也恰恰成为了影响用户利用档案的关键性因素。然而,在现代数字档案馆中,所有的服务活动都是围绕着用户而开展的,一切都是将用户作为中心点出发,在大量的档案信息资源中,数字档案馆能够及时为用户们寻找到所需的信息资源,解决用户的实际需求。因此,数字档案馆是以用户需求为主要建设目标,以此来吸引更多的用户,逐步提高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率,使其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重要价值。
(三)档案的安全保护方面
传统档案馆在安全管理方面,主要是对档案实体进行保护,具体是对档案存放环境的温度、湿度等方面进行了严格的控制。而数字档案馆中的档案信息是一种电子载体的形式,其是与档案内容相互分离的,数字档案馆重点是对档案载体进行保护的同时,也对档案信息能容进行了加密,以此来防止网络病毒和黑客的恶意攻击破坏。并且,数字档案馆建立了完善的安全防护系统,充分保障了档案信息资源的安全、完整性。同时通过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大量科学技术的优势,大大提高了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也为我国档案事业开辟了崭的发展格局。
(四)馆藏方面
21世纪的数字档案馆的馆藏可以看作由实物馆藏(传统的纸张、磁介质档案)和虚拟馆藏(存在于本馆及互联网上有权访问的多媒体档案信息数据库)两部分组成。实物馆藏经过数字化后,被全文存贮在本馆,转化成为能进行全文检索的虚拟馆藏。数字档案馆的馆藏不仅包括固有的纸质、录音、录像、照片等非数字化文献,还将这些数字化的信息存贮在本地的海量多媒体数据库中,而且对网络中有权访问的信息进行标记和索引,丰富了自己的馆藏,以便于利用者的网上检索。
二、数字档案馆与传统档案馆的联系
(一)数字档案馆是传统档案馆为解决新的问题而发展起来
传统档案馆在自身发展过程中,面对新生事物、新兴科技的挑战,出现了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主要有几个方面:(1)档案实体的增多及新型载体档案的增加,如电子文件的管理、检索、利用;(2)非纸质载体档案(如录像、录音等档案)的管理、检索、利用;(3)人们对信息的传播、接收方式的改变及需求的增加等等。传统档案馆不能再用以前的方法、技术来完全解决这些问题,它不得不依赖于先进的管理思想、科学技术来发展自己,从最初的馆藏资源数字化利用服务,到网络化查询检索,到最终实现数字档案馆。
(二)二者始终是信息传递的中间角色
可以说,无论是信息技术多么迅速的发展,还是网路结构如此复杂化,档案馆从始至终都在担任着信息传递者的角色,主要是围绕着信息、档案馆、用户这三者之间进行循环开展的。其中,档案馆并不是信息的生产地,其主要的功能是对信息进行保管。而传统的档案馆能够很好的保护档案信息,并提供给用户们使用。数字档案馆亦是如此,它采集了海量的档案信息资源,以此来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所有的工作流程基本与传统档案馆保持一致,都需要进行档案信息的采集、归纳、整理、保管和利用。但是,数字档案馆最大的优点是可以对这种传递结构进行更深入的优化与完善,确保档案效益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数字档案馆不会脱离传统档案馆的实体而单独存在
存在于虚拟的网络空间,脱离具体的档案馆实体的数字档案馆是理想化的。传统档案馆的馆藏经验做法都为数字档案馆所应用,不会在数字档案馆时代被彻底抛弃。以前的纸质档案随着年代的逝去而愈发珍贵,它是数字档案馆的镇馆之宝,即使以数字化方式存在,它的实体也会得到妥善保管。
三、结束语
无论是传统档案馆,还是数字档案馆,都有着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这两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联系。因此,我们要正确看待数字档案馆和传统档案馆,从而促使它们和谐统一的发展,继续为我国档案事业的长远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辽宁互联档案管理有限公司是2016-12-15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独资),注册地址位于辽宁省鞍山市铁东区胜利南路19栋9层5号。
辽宁互联档案管理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210300MA0TQ1Y71G,企业法人莫海,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辽宁互联档案管理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档案咨询、整理;档案信息、数字化;档案达标升级咨询与服务;档案用品销售;档案标准化、智能库房建设;档案处理一体化;档案存储;档案商务展览;档案馆室设备销售、维护、保洁服务;档案馆室迁移服务;安防设备,五金、计算机软硬件及辅助设备、办公用品销售;软件开发及维护;集成电子信息处理服务;档案馆室外包管理服务;档案托管服务;建筑装饰装修工程;安全技术防范工程;计算机网络、通讯工程。(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通过爱企查查看辽宁互联档案管理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数字档案室的建设
数字档案馆系统综合应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开发了对档案实体、档案内容、档案服务和档案管理等信息的感知、处置等功能,实现了对档案信息资源和档案业务信息资源的智慧收集、智慧管理、智慧服务、智慧保护和智慧监督,为档案馆物与物、人与物、人与人的全面互联、互通、互动提供了基础条件。
基于OCR技术生成档案数字化成果文本数据资源库,结合应用原生电子档案内容信息,实现了档案信息资源的数据化管理,可以进行全文检索,并采用数据挖掘技术构建虚拟资源库,突破了传统的档案数字化理念,对实现档案资源的深度控制和挖掘创造了条件。
基于数据智能采集技术,采用多样化、组合式信息资源收集方式,实现了智慧城市建设中重要的信息资源之一 —— 专业档案数据库的高效接收和有序管理。采用大数据技术的智慧档案馆,通过云计算技术虚拟合并各档案馆之间的数据,做到实时互通,跨馆出证。
采用模型控制技术,实现了机关归档电子文件质量监管、进馆电子档案质量检查、开放档案划控辅助管理、档案馆业务目标督查等工作的辅助管理,有效地推进了档案馆业务工作的信息化。
应用RFID 技术,实现了智慧档案馆智能感知管理平台对实体档案、在馆人员及相关业务信息的综合感知和智能处置,拓展了RFID技术在档案馆工作中的应用领域。如文档服务中心发出调卷指令后,在规定时间内库区RFID 标签信息阅读器未感知到相关档案出库信息,将自动发送短信提示库房保管人员办理调卷业务。
基于编研人员的档案利用,通过对档案信息资源的深入挖掘,实现对档案信息资源的智能检索,提高了档案检索的查全率和查准率;同时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支持对检索结果的知识图谱展示以及档案信息的自动聚类,为利用者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档案利用服务。根据业务需要,智能形成编研材料。
感知档案,通过标签可以知道档案的状态,可以对档案实体进行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帮助档案管理人员实时掌握每一份档案的状态,实现管理者与档案实体的沟通。这样可以避免传统档案管理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研究制定省档案馆计算机网络规划和配置标准;负责省档案馆数字化建设;省档案馆计算机软、硬件及其网络系统的建设和维护管理;档案馆网络运行安全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