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编:100000
联系电话:13949083182
查档咨询:13949083182
服务业务:13949083182
欢迎来到档案界!2024年11月25日
智慧档案馆建设
档号(全宗号、目录号、案卷号(件号)、页号)的编制 (一)全宗号的编制 全宗号填写档案馆给立档单位编制的代号,如邵东一中,县档案馆确定其全宗号为“142”, 标识为“0142”。未确定全宗号的在档案未进馆之前该号可暂不填写。
一、数字档案馆与传统档案馆的区别
(一)档案人员素质方面
结合档案人员的知识结构来说,由于每一个档案人员的文化程度不同,其自身具备的综合素质能力也有着明显的差异。在以往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中,档案人员更多的掌握与档案学相关的理论知识,虽然在计算机操作方面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但实际的操作能力较差。而相反的,数字档案馆的档案人员不仅要具备专业的档案学知识,还要对计算机能够熟练的使用,并对系统中的管理软件有着全面的掌握。其次,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需要涉及的边缘学科越来越多,这就要求档案人员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加强自我建设,以此来不但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站在档案人员的角度来看,传统的档案人员给予人们的印象类似于保管员。而数字档案馆中的档案人员则是向人员展示了一种全新的精神面貌,也让人们对数字化技术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二)档案服务方面
在传统的档案馆管理工作中,一切都是以档案馆为中心,用户们获取档案信息资源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到档案馆中进行查找,直接有现场的档案人员为其提供服务。而这种物理差距也恰恰成为了影响用户利用档案的关键性因素。然而,在现代数字档案馆中,所有的服务活动都是围绕着用户而开展的,一切都是将用户作为中心点出发,在大量的档案信息资源中,数字档案馆能够及时为用户们寻找到所需的信息资源,解决用户的实际需求。因此,数字档案馆是以用户需求为主要建设目标,以此来吸引更多的用户,逐步提高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率,使其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重要价值。
(三)档案的安全保护方面
传统档案馆在安全管理方面,主要是对档案实体进行保护,具体是对档案存放环境的温度、湿度等方面进行了严格的控制。而数字档案馆中的档案信息是一种电子载体的形式,其是与档案内容相互分离的,数字档案馆重点是对档案载体进行保护的同时,也对档案信息能容进行了加密,以此来防止网络病毒和黑客的恶意攻击破坏。并且,数字档案馆建立了完善的安全防护系统,充分保障了档案信息资源的安全、完整性。同时通过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大量科学技术的优势,大大提高了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也为我国档案事业开辟了崭的发展格局。
(四)馆藏方面
21世纪的数字档案馆的馆藏可以看作由实物馆藏(传统的纸张、磁介质档案)和虚拟馆藏(存在于本馆及互联网上有权访问的多媒体档案信息数据库)两部分组成。实物馆藏经过数字化后,被全文存贮在本馆,转化成为能进行全文检索的虚拟馆藏。数字档案馆的馆藏不仅包括固有的纸质、录音、录像、照片等非数字化文献,还将这些数字化的信息存贮在本地的海量多媒体数据库中,而且对网络中有权访问的信息进行标记和索引,丰富了自己的馆藏,以便于利用者的网上检索。
二、数字档案馆与传统档案馆的联系
(一)数字档案馆是传统档案馆为解决新的问题而发展起来
传统档案馆在自身发展过程中,面对新生事物、新兴科技的挑战,出现了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主要有几个方面:(1)档案实体的增多及新型载体档案的增加,如电子文件的管理、检索、利用;(2)非纸质载体档案(如录像、录音等档案)的管理、检索、利用;(3)人们对信息的传播、接收方式的改变及需求的增加等等。传统档案馆不能再用以前的方法、技术来完全解决这些问题,它不得不依赖于先进的管理思想、科学技术来发展自己,从最初的馆藏资源数字化利用服务,到网络化查询检索,到最终实现数字档案馆。
(二)二者始终是信息传递的中间角色
可以说,无论是信息技术多么迅速的发展,还是网路结构如此复杂化,档案馆从始至终都在担任着信息传递者的角色,主要是围绕着信息、档案馆、用户这三者之间进行循环开展的。其中,档案馆并不是信息的生产地,其主要的功能是对信息进行保管。而传统的档案馆能够很好的保护档案信息,并提供给用户们使用。数字档案馆亦是如此,它采集了海量的档案信息资源,以此来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所有的工作流程基本与传统档案馆保持一致,都需要进行档案信息的采集、归纳、整理、保管和利用。但是,数字档案馆最大的优点是可以对这种传递结构进行更深入的优化与完善,确保档案效益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数字档案馆不会脱离传统档案馆的实体而单独存在
存在于虚拟的网络空间,脱离具体的档案馆实体的数字档案馆是理想化的。传统档案馆的馆藏经验做法都为数字档案馆所应用,不会在数字档案馆时代被彻底抛弃。以前的纸质档案随着年代的逝去而愈发珍贵,它是数字档案馆的镇馆之宝,即使以数字化方式存在,它的实体也会得到妥善保管。
三、结束语
无论是传统档案馆,还是数字档案馆,都有着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这两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联系。因此,我们要正确看待数字档案馆和传统档案馆,从而促使它们和谐统一的发展,继续为我国档案事业的长远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具体工作要求:
1、档案资料、图纸的扫描及后期整理 。
2、档案资料录入、校验和数据挂接。
3、对扫描后的数据按照应用要求进行整理 。
4、数字化加工过程管理工作 。
以组织系统专用资源网为网络基础,采用B/S(浏览器/服务器)模式架构,在组织系统内部实现了本地及远程查档、阅档功能。系统在安全方面进行了方考虑。
可按日期、时间或长期有效等多种方式,完成阅档授权;阅档过程进行详细的日志记录;信息采用加密信道传输等多种方式,使系统运行更加安全可靠。
档案数字化较之传统档案管理有不可替代的先进性:
提高经济效益过去一直使用粗放型模式即以增加办公人员和办公费用为解决这一难题的唯一手段,致使管理成本大幅上涨。
而数字化管理档案使传统的以纸质为载体的档案信息对象转为机读档案,不仅节约了保管费用,节省了占地空间,而且查阅起来极为方便迅速,从而避免了反复印制资料而造成的纸张和人员的浪费。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档案数字化
陈艳丽
(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档案管理处)
摘 要 岩心是油田油气勘探开发最重要的基础地质资料。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岩心被取至地表后会逐渐失去其原始的真实面貌,岩心数字化可永久完整地保存岩心的原始图像信息,数字岩心库建设是实物岩心库必不可少的有益补充。数字岩心库建设以岩心数字化为出发点,以资源共享和提高油气勘探开发效率为目的,实现岩心资料管理的系统化、科学化和数字化。数字岩心库建设主要包括数字岩心的观察、与岩心相关数据库的查寻、岩心描述解释数据库的建立等。加大数字岩心库建设力度,对于夯实科研生产基础和提高油气勘探开发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岩心数字化 数字岩心库 油气勘探开发档案 实物档案 数字档案馆
岩心是通过钻井取心获得的最直观、最真实、最可靠地反映地层地质特征的第一性资料,是油田的宝贵财富。岩心本身包含着与油气勘探开发密切相关的丰富地质信息,岩心的观察与分析是油田油气勘探开发各项研究的基础。通过岩心的观察与分析,可以了解古生物特征,以确定地层时代和进行地层对比;可以认识地层的岩性、颜色和岩石的结构构造,以推断其形成环境和预测有利储层发育区;可以掌握地层含油气性及岩石物性,以研究储层岩性、物性、电性及含油性的关系,等等。特别是目前,随着油气勘探程度的不断深入,勘探难度越来越大,大型易于发现的构造油气藏越来越少,以地层-岩性为主的隐蔽油气藏成为油气勘探的主攻方向。隐蔽油气藏勘探需要对岩性和地层有更深入的认识,岩心的观察与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
1 岩心数字化的必要性
岩心被取至地表后,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和人为因素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岩心终将不可避免地逐渐失去其原始的真实面貌。
一方面,岩心在地下温度和压力都较高的环境下处于稳定状态,而取至地面后,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而不断遭受风化侵蚀,使得岩心的颜色、理化特征以及含油性等逐渐发生变化。特别是一些特殊岩性的岩心更容易遭到破坏,如弱胶结的岩石更易发生破碎和风化,盐膏岩更易发生潮解和溶蚀等。此外,在我国西北和东北等寒冷地区,因岩心内部水分结冰对岩心造成的冻胀风化作用更是岩心加速风化的主要原因,被称为“岩心第一杀手”[1]。
另一方面,在岩心观察过程中,岩心的多次搬动易使其发生破损和错位,尤其是重要层段的岩心由于多次取样而变得不完整。岩心资料的唯一性使得它不可复制和再生,一旦损毁就不复存在,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此外,传统的粗放式岩心管理模式虽然基本能满足科研和生产的需要,但其管理方式已落后于时代,并在使用、保护和成果共享上存在一定的弊端,不利于研究工作的深入。特别是科研人员为了看一口井或一小段岩心,需到岩心库翻动大量岩心,劳动强度大且工作效率低,而且由于冬天天气寒冷而不适合岩心观察也给科研和生产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和信息技术的逐步推广应用,使得大容量的岩心综合数据信息传送成为可能,相应地也给岩心的信息化管理和保存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了有效地抢救原始岩心资料,保护其原始图像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充分发挥岩心这一珍贵地质资料在油田生产、科研和管理中的作用,岩心数字化势在必行。岩心数字化后不仅能较为完整、及时地保存岩心的原始图像信息,弥补因岩心风化、破碎及采样等造成的损失缺陷,从而达到永久保存岩心图像的目的,而且通过数字岩心库和网络信息化建设,可实现岩心图文信息资料的远程化和网络化应用,实现岩心资源的共享。广大科研人员将不再受天气、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可方便快捷地观察和研究岩心,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岩心资料的利用率,而且将更大程度地挖掘岩心资源的科学价值,促进油田勘探开发事业更好地向前发展。
2 数字岩心库建设
数字岩心库建设以岩心数字化为出发点,以资源共享和提高油气勘探开发效率为目的,实现岩心资料管理的系统化、科学化和数字化。基于网络计算机技术的数字岩心库软件的设计开发已有较多尝试[2 ~ 6],且在当前国际大陆钻探项目中,已通过网络实现了扫描岩心图像的资源共享,极大地提高了国内外科学家的工作效率[7],数字岩心库建设已具备基本条件。数字岩心库建设主要应包括数字化岩心的观察、与岩心相关数据库的查寻、岩心描述解释数据库的建立等。
2.1 数字岩心的观察
岩心本身就是一个可视化的实体。在我国油气勘探初期,人们曾尝试将岩心图像以照片或录像带的形式保存起来供科研人员使用,在油田的勘探开发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其缺陷是成像周期长、保存时间短、传输和出版印刷也极为不便。20 世纪 90 年代之后出现的彩色岩心图像扫描及分析技术[8],利用彩色岩心扫描仪对岩心表面图像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和存储,不仅拓展了岩心档案资料的保存方法,而且其提供的高质量岩心图像资料为岩心的观察描述以及油气勘探开发研究工作提供了极大的支持。
岩心出筒后通过岩心图像扫描,能最大限度地保存岩心原始图像信息的完整性,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后期由于取样分析等对岩心造成的破坏。把单幅的岩心图像按岩心的出筒自然顺序,根据深度从顶部到底部进行拼接,形成岩心各筒次的纵向柱状岩心图像,按照深度标记分段,并把岩心精细描述分别粘贴到对应位置上,制成图文并茂的岩心图件。为进一步深入观察岩心,可将所有岩心纵向剖切,并进行抛光处理,然后精细采集剖切面图像信息,使科研人员看到的岩心图像更清晰。
通过彩色岩心图像扫描分析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可使岩心图像资料实现数字化、网络化管理,高分辨率的岩心图像基本满足了常规岩心观察研究的要求,实现网上观察和研究岩心,利于岩心资料的进一步交流和使用,极大地提高了岩心资料的利用率。
2.2 与岩心相关数据库的查询
岩心扫描图像给人以直观的形象,科研人员可对岩石颜色、岩性、沉积构造和含油性等特征进行观察,但对其物性、确切的矿物组成和精确的岩石定名等,只能通过进一步的测试分析才能确定。所以,需将油田的勘探开发数据库连接到数字岩心库中,将取心资料和分析化验、录井、测井、试油和钻井等图文资料结合起来作为整体的信息系统,使宏观的岩心观察与微观的测试分析及相关的石油地质资料相结合,真实、直观、全面地反映岩心的地质特征,为油田勘探开发生产和研究工作提供支持。
2.3 岩心描述解释数据库的建立
岩心描述解释数据库应建成动态数据库。由于每个人的专业、研究方向、经验及水平等不同,所以,从岩心中所提取的信息量也不一样,对同一块岩心的描述与认识也存在差别,特别是在进一步判断岩心的形成环境及推断其所经历的地质过程中则会有更大的分歧,这在科研工作中是正常的。所以,数字岩心库系统应提供一个大家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通过该平台,各个岩心观察者可发表自己不同的意见和看法。由于岩心观察者的研究成果的发表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数字岩心库档案管理人员应与岩心观察者保持联系,及时将其研究成果补充到该数据库中。这一方面体现了岩心观察分析在油田勘探开发中的重要作用和对岩心观察者劳动成果的尊重,另一方面也为后来的岩心观察者提供借鉴和参考,达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3 结语
数字岩心库建设是当前油田“数字化油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国家数字档案馆建设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更是实物岩心库必不可少的有益补充。近年来,国内各大油田[1,8 ~ 14]普遍开始尝试岩心数字化工作,其中长庆油田 2011 年建成了亚洲最大的数字岩心库[9]。但由于数字岩心库的建设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以及多学科交叉技术的支撑,难度较大,目前国内的数字岩心库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但为进一步挖掘岩心这一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在勘探开发中的价值,必须进一步加大数字岩心库建设的力度,这对于夯实科研生产基础和提高油气勘探开发水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杨卫东 . 中国石化西北岩心库完成扩建 [N]. 中国石化报, 2007.11.27.
[2] 郭雅芬,过仲阳 . 基于 WebGIS 的岩心管理信息系统开发 [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6,16(13):177 ~ 178.
[3] 程潇,吴晓红,滕奇志等 . 基于 Web Service 岩心图像分析管理系统的研究开发 [J]. 微计算机信息, 2008,24(6-3):7 ~ 8.
[4] 郑胜利 . 岩心图像数据库应用软件的设计 [J]. 石油仪器, 2006(6):72 ~ 73.
[5] 刘望明,宋凯 . 岩心扫描成像技术及其网络数据库管理系统 [J]. 录井工程, 2006,17(增刊):42 ~ 43.
[6] 秦志强 . 中原油田岩心管理系统 [D].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7,1 ~ 79.
[7] 苏德辰,王维,孙爱萍等 .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岩心扫描图像数据库及共享 [J].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06,31(4):575 ~577 .
[8] 岳玉山,曹学良 . 岩心扫描与岩心图像分析技术应用 [A]. 中国石油和石化工程研究会第八届年会文集 [C], 2004,1 ~ 19.
[9] 先朝阳,李满富 . 亚洲最大数字化岩心资料中心昨日在长庆油田投运 [N]. 甘肃日报, 2011.06.27.
[10] 王志田,修云峰 . 大庆数字化岩心信息库投用 [N]. 中国石油报, 2007.09.24.
[11] 罗建东,于秀梅 . 吐哈录井工程公司推广应用高分辨率岩心扫描技术 [N]. 中国石油报, 2007.07.27.
[12] 刘锋,张红梅,秦恩鹏 . 吐哈油田网络数字化岩心库建设 [J]. 新疆石油地质, 2005,26(2):215 ~ 216.
[13] 许忠,邵黎飞 . 数字岩心试验系统落户吐哈油田 [N]. 中国石油报, 2008.07.04.
[14] 李秀国 . 浅谈对岩心进行以质量管理为核心的现代化科学管理 [J]. 科技创新导报, 2008(18):124.
别的地方不是很清楚,山东这边已建成的智慧档案馆包括:山东省档案馆、青岛市档案馆、威海市档案馆、济南市档案馆均已通过国家级档案馆评测,为国家一级档案馆,其智慧场馆建设、数字化水平、智能化水平均达到国家级档案馆标准,其他各地市县区也依照国家智慧档案建设相关要求同时进行自建和评测,至少要达到省级档案馆评测标准。具体建设进度和水平各地市区县各根据各地财政水平建设。
余虹剑
(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调查中心)
摘要 数字化各种档案的目的是要向社会提供信息服务,这种服务需要一个由档案网络体系、网站、数据库、信息服务系统、档案资源等组成的良好的服务平台做支撑。档案数据库建设就是为数字化了的档案提供服务的资源平台。
关键词 著录 数据库 规范 管理
1 标准化、规范化数据著录
档案数据库属于文献数据库,是档案自动化的重要内容。档案数据库是以系统的方法编排的,并可通过电子方式单独访问的档案数据的集合。[1]档案数据库建设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数据库的质量。库中的数据条目必须标准、规范,达到有序、有效,库管理本身是科学合理的,这样的数据库操作性一般较强、使用面也较广。科学实用的档案数据库在建库时,一般都会按照相应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最终形成一个自身的标准,形成规范的档案数字化利用平台。作为一个数字档案馆,应先建立馆藏档案的目录数据库,也是著录数据库,包括全宗级、案卷级、文件级目录,并应注意它们之间的关系。另外,根据本单位的馆藏特色开展档案全文数据库建设。档案全文数据库涵盖面较广,一般含有文本型、图形图像型和多媒体型。目录数据库与全文数据库要实现结构化,促发式。档案目录数据库是档案数据库的基本,它能提供便捷的查询路径,阅览者可根据需要,通过一次输入就能提取阅览者希望查询的结果。提供类似查询前必须建立基础信息数据,这些数据包括档案题名、责任者、来源、页码、分类号、主题词、摘要等,少数包含档案全文。[2]这项工作对著录的内容特征如关键词、题名、项目负责人等著录不详细、标准不统一、索引的档案内容深度广度不够,在检索时就会有误差,出现检索不准确、不全面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档案利用率。可以说,著录标引是否标准规范是影响数据库管理的关键因素之一,这项工作大体上决定着数据结构的合理性,这项工作能完成好是检索系统查全、查准的前提。除档案目录数据库外,档案全文数据库、多媒体档案数据库、Web数据库的建设也必须遵守档案著录、标引等标准的原则要求。
2 建立数据库
现阶段根据有关部门的工作需要和计划,按照内容不同,我们建立的数据库分为成果数据库和科技档案数据库,分别针对地质大调查形成的资料和单位各项目形成的资料、收集来的各项各类资料录入数据条目。该数据库更新到目前已收集的所有合格项目的资料和数据,针对这个数据库还建立了目录级数据库共分两级:第一级是项目大类共552条。第二级是各个项目详细内容条目,截至拟稿更新到第一级第240条记录的具体内容共5836条记录。还有一大半有待继续更新录入。
3 保障数据安全是档案信息数据库的根本
档案数据生成即必须长期甚至永久保存。该怎么保证经过数字化后的档案的原始性,防范这些数字内容不被篡改等,都是建设档案数据库时在安全方面应解决的问题。数据库的参数设定、数据存储方式和位置、数据传输途径、使用等各个环节和整个过程都涉及档案数据库的安全。为防止数据丢失、损毁,避免保密信息流失等事故,又要保障海量信息数据的安全、完整,使日积月累产生和收集来的档案数据能在日后长期得到利用,必须把更新档案数据库安全体系、合乎实际工作需求的管理制度作为数据库建设的关键环节。制定既利于工作又能监管数据出入的防范措施,加强数据运行中的监控和管理,使数据库从建设到利用各环节都万无一失。档案数据库建设时,经常使用技术手段实现权限控制,日常的数据备份必不可少。广义上,权限控制应设置读写控制、数据加密等方面,从实际工作需求出发,一般根据用户类别、部门允许访问范围内(包括阅览、下载等)的目录和档案数据对访问和使用设置可访问层度、控制和监督。防写控制是使信息保真的手段,使得用户只能读取信息,而不能修改、复制,以防止信息被篡改。加密技术可以确保控制档案内容的非公开性。为保证权限控制的有效性,要在系统中配置使用记录系统,全程跟踪、自动记录使用情况,进行定期检测与维护,还要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引进新的安防技术。
4 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切实加强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管理体制是从管理制度上保证业务技术的规范、标准和硬软件选用的统一性,使各层次、各专业办公都纳入统一的档案信息自动化系统管理当中,实现集中统一的管理。使其不能各行其是自建系统,从而减少信息分割和资源浪费现象的发生。档案信息化系统的管理体制,要在较强的管理和先进的技术条件下,实行高度集中管理和方便使用相结合的模式。
5 结束语
本文阐述的只限于在档案资料数据库建设中遇到的极有限的实际工作问题。档案数据库建设是一项长期、持久的工作,作为档案管理部门在进行数据库建设时,要有规划地形成数据库产品,一般需要做用户需求分析、本馆状况分析、效益分析等。科学选题,合理规划,循序渐进,杜绝短期行为的发生,形成良性循环,档案数据库建设才能有持久发展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孙淑梅.档案管理与计算机[M].北京:档案出版社,1987.
[2]洪漪编.档案信息组织与检索[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
数字化档案馆是指对一些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使其的存储载体发生变化,由纸质的档案变为数字档案;而电子文件档案馆则是指这些文件的形成初期就是以电子的形式存在的,没有纸质实体,其以后的利用和归档都是电子形式,直接进行数字化操作。
数字档案馆与数字图书馆的区别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
是数字档案馆对于数字档案的真实性和原始性的维护是至关重要的,而几乎不存在版权问题;而数字图书馆则相反;二
是数字档案馆的信息提供利用受时效与密级的限制,如档案馆一些内容是不能公开的,数字档案馆将必须分内部网和外部网两个部分,如正在建设中的深圳数字化档案馆就是如此,单位和个人可以根据授权限度免费查阅网页所提供的档案信息;而相比之下,数字图书馆则没有时效
与密级的限制,开放利用比较自由。
主要负责对文件、图书资料进行整理、扫描、图像处理以及目录制作,工作区域是在办公室。
档案数字化加工人员是扫描、录入的专业人员,组织电脑信息录入、文档资料扫描、文档图形图像处理、档案装钉整理等,是档案数字化的专业人员。
档案数字化,就是用现代的数字技术来管理各类档案,流程是这样的:档案接收—档案扫描—扫描图片的处理—将扫描好的电子图片导入档案管理软件。
具体工作要求:
1、档案资料、图纸的扫描及后期整理 。
2、档案资料录入、校验和数据挂接。
3、对扫描后的数据按照应用要求进行整理 。
4、数字化加工过程管理工作 。
5、相关文件、档案拆解、扫描、编辑、装订、录入等工作。
6、了解扫描加工流程,相关软硬件。
扩展资料:
传统载体的档案经高科技技术加工成数字档案形式,通过局域网、政务网、互联网进行计算机检索、阅读电子档案,为迎接档案信息服务新环境的挑战,提高管理水平、提高效率,增强档案业务部门的服务水平,为档案内部管理及面向客户服务提供高效率的全面服务。
档案工作的数字化建设是顺应潮流、适应时代发展的新举措、新要求。档案作为一种原生信息资源,其重要性正日益凸显出来,逐步掌握信息技术为档案工作服务,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档案数字化较之传统档案管理有不可替代的先进性:
1、提高经济效益
过去一直使用粗放型模式即以增加办公人员和办公费用为解决这一难题的唯一手段,致使管理成本大幅上涨。而数字化管理档案使传统的以纸质为载体的档案信息对象转为机读档案,不仅节约了保管费用,而且查阅起来极为方便迅速,从而避免了反复印制资料而造成的纸张和人员的浪费。
2、提高办公效率
数字化档案管理使资料能及时归档,并尽快提供利用。以组织部门为例,干部的任用、干部的提拔都需要详细准确的档案信息。然而档案数字化管理变可提供详细、即时的数据信息,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
与此同时,数字化档案管理使查询资料变得非常简单,真正让办公人员做到足不出户便可知晓天下大事。由于信息的超时空流动,数字化档案事实上成为“无墙界档案”,档案库也从文件实体的保管基本变成了提供利用方便的信息控制中心。
3、增强档案原件保护
将纸制档案转变为数字化电子档案后,档案的使用更加安全。尤其对历史久远的档案材料,数字化处理后无疑是对其更好的保护,另外,通过档案的数字化处理后,防止了部分档案篡改的行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档案数字化
一、数字档案馆与传统档案馆的区别(一)档案人员素质方面结合档案人员的知识结构来说,由于每一个档案人员的文化程度不同,其自身具备的综合素质能力也有着明显的差异。
在以往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中,档案人员更多的掌握与档案学相关的理论知识,虽然在计算机操作方面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但实际的操作能力较差。
而相反的,数字档案馆的档案人员不仅要具备专业的档案学知识,还要对计算机能够熟练的使用,并对系统中的管理软件有着全面的掌握。
其次,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需要涉及的边缘学科越来越多,这就要求档案人员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加强自建设,以此来不但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
站在档案人员的角度来看,传统的档案人员给予人们的印象类似于保管员。
而数字档案馆中的档案人员则是向人员展示了一种全新的精神面貌,也让人们对数字化技术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二)档案服务方面在传统的档案馆管理工作中,一切都是以档案馆为中心,用户们获取档案信息资源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到档案馆中进行查找,直接有现场的档案人员为其提供服务。
而这种物理差距也恰恰成为了影响用户利用档案的关键性因素。
然而,在现代数字档案馆中,所有的服务活动都是围绕着用户而开展的,一切都是将用户作为中心点出发,在大量的档案信息资源中,数字档案馆能够及时为用户们寻找到所需的信息资源,解决用户的实际需求。
因此,数字档案馆是以用户需求为主要建设目标,以此来吸引更多的用户,逐步提高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率,使其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重要价值。
(三)档案的安全保护方面传统档案馆在安全管理方面,主要是对档案实体进行保护,具体是对档案存放环境的温度、湿度等方面进行了严格的控制。
而数字档案馆中的档案信息是一种电子载体的形式,其是与档案内容相互分离的,数字档案馆重点是对档案载体进行保护的同时,也对档案信息能容进行了加密,以此来防止网络病毒和黑客的恶意攻击破坏。
并且,数字档案馆建立了完善的安全防护系统,充分保障了档案信息资源的安全、完整性。
同时通过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大量科学技术的优势,大大提高了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也为国档案事业开辟了崭的发展格局。
(四)馆藏方面21世纪的数字档案馆的馆藏可以看作由实物馆藏(传统的纸张、磁介质档案)和虚拟馆藏(存在于本馆及互联网上有权访问的多媒体档案信息数据库)两部分组成。
实物馆藏经过数字化后,被全文存贮在本馆,转化成为能进行全文检索的虚拟馆藏。
数字档案馆的馆藏不仅包括固有的纸质、录音、录像、照片等非数字化文献,还将这些数字化的信息存贮在本地的海量多媒体数据库中,而且对网络中有权访问的信息进行标记和索引,丰富了自己的馆藏,以便于利用者的网上检索。
二、数字档案馆与传统档案馆的联系(一)数字档案馆是传统档案馆为解决新的问题而发展起来传统档案馆在自身发展过程中,面对新生事物、新兴科技的挑战,出现了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
主要有几个方面:(1)档案实体的增多及新型载体档案的增加,如电子文件的管理、检索、利用;
(2)非纸质载体档案(如录像、录音等档案)的管理、检索、利用;
(3)人们对信息的传播、接收方式的改变及需求的增加等等。
传统档案馆不能再用以前的方法、技术来完全解决这些问题,它不得不依赖于先进的管理思想、科学技术来发展自己,从最初的馆藏资源数字化利用服务,到网络化查询检索,到最终实现数字档案馆。
(二)二者始终是信息传递的中间角色可以说,无论是信息技术多么迅速的发展,还是网路结构如此复杂化,档案馆从始至终都在担任着信息传递者的角色,主要是围绕着信息、档案馆、用户这三者之间进行循环开展的。
其中,档案馆并不是信息的生产地,其主要的功能是对信息进行保管。
而传统的档案馆能够很好的保护档案信息,并提供给用户们使用。
数字档案馆亦是如此,它采集了海量的档案信息资源,以此来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所有的工作流程基本与传统档案馆保持一致,都需要进行档案信息的采集、归纳、整理、保管和利用。
但是,数字档案馆最大的优点是可以对这种传递结构进行更深入的优化与完善,确保档案效益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数字档案馆不会脱离传统档案馆的实体而单独存在存在于虚拟的网络空间,脱离具体的档案馆实体的数字档案馆是理想化的。
传统档案馆的馆藏经验做法都为数字档案馆所应用,不会在数字档案馆时代被彻底抛弃。
以前的纸质档案随着年代的逝去而愈发珍贵,它是数字档案馆的镇馆之宝,即使以数字化方式存在,它的实体也会得到妥善保管。
三、结束语无论是传统档案馆,还是数字档案馆,都有着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这两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联系。
因此,要正确看待数字档案馆和传统档案馆,从而促使它们和谐统一的发展,继续为国档案事业的长远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