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编:100000
联系电话:13949083182
查档咨询:13949083182
服务业务:13949083182
欢迎来到档案界!2024年12月23日
档案整理服务
在企业退休人员中,很多从民营企业,灵活就业人员中退休的人员,在退休前是没有个人人事档案的,但在办理退休后就形成了退休档案,包括电子档案。这部分人的退休档案相对比较简单,是由各地社保部门直接管理的,慢慢形成退休人员社会化档案整理。
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的档案,按照有关的要求,要移交社区进行管理。但目前很多社区还不具备人事档案管理的条件,既没有合适的档案管理场地、设备,也没有专业的人事档案工作人员,更不具备人事档案的管理资质,基本上都是由街道进行管理。
按照相关的资料统计,目前我国退休人员总数大概在1.5亿人左右,其中企业退休人员在1.2亿人左右,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在0.2亿人左右。企业退休人员占了退休人员总数的绝大多数,不同类型的退休人员档案管理的地方也是完全不同的。
退休人员虽然退休了,但退休人员还有部分人,在退休前是属于国家公职人员,退休后虽然不再担任公职,但仍然要接受党组织的监督和管理,特别是国有的领导干部、机关事业单位退休的领导干部更是如此,因此档案管理要根据有利于对退休干部监督管理的原则出发,总体上是按照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条例的规定执行。
在国有企业数量集中的街道,由于退休人员的数量比较大,街道也不具备一下子接受所有退休人员人事档案的条件。移交社区街道管理虽然是大趋势,但也还有一个逐步过渡的过程。我退休前后的个人档案,都是由永川区人社部门的档案管理中心进行管理,但在重庆有的区县就是交由退休地所在的街道管理,有的是由原单位的组织人事部门负责管理。
过去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档案,如果属于事业单位的,基本上是由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的组织人事部门管理,党委机关退休人员的档案还是由同级组织部门管理,政府序列的退休人员,按照干部任免的权限,由相应的组织人事部门管理,一般干部由人社部门管理。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养老保险制度实施以后,虽然养老金是实行的社会化发放,但是档案管理的权限还是没有放开,基本上还是按照原来的管理模式,按照退休前的行政级别或是党内职务,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的组织人事部门统一管理。
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移交要注意“移而未交”
国务院印发文件(国发〔2016〕19号),明确要求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从各地执行情况看,不管是退休人员的关系移交、档案移交,还是管理服务职能移交、活动场地移交,工作千头万绪,关系着亿万名退休老同志的切身利益,情况复杂,必须及时总结前一阶段的经验教训,避免出现“移而未交”的局面。
一是避免社区接收力不从心出现“移而未交”
大多数退休人员在退休后生活空间缩小,社区成为主要日常活动场所,社会化管理移交给社区,是很好的制度设计,但是,社区能不能接得住、接得好?各地情况千差万别,社区的发育程度和治理能力存在差距,有些社区接收出现力不从心的情况。
即便是一线城市的社区,从今年的疫情防控来看,也暴露出了社区治理中的薄弱环节,这是城市社区治理长期以来积累下来的问题。
首先是社区技术治理存在失灵,无法有效满足退休人员需求。社区人少事多,为弥补短板,近年来社区技术治理倍加推崇,社区APP、微信平台、社区网格等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过分依赖技术手段,社区治理效果恐怕不尽如人意。
退休人员的日常生活服务,更需要人性化、个性化、特殊化服务。而一些网格员为完成工作量制造问题,容易让退休人员反感;社会组织承接养老服务能力不足。
通过社区购买,由社会组织提供服务成为社区治理常态,但是一个服务合同,往往数十万上百万,对社区财政压力不小,中标的社会组织也缺乏专业社工,更常见的是像保安公司模式,有合同之后再在市场上找社工,这样的社会组织,更像企业,与退休人员的大多数生活需求相距甚远;最普遍的社区人手不够问题。
例如广州市的社区,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动辄数万十多万,社区几十个工作人员,不管有没有编制,都在日常工作中疲于应付,加上基层社区作为治理体系末梢,承担自上而下的各种任务考核压力,社区干部在填表格、搞活动以及办事留痕方面耗费了大量精力,面对数量庞大的退休人员,哪怕有心恐怕也是无暇、无力。
二是避免退休群体顾虑重重出现“移而未交”
据统计,全国退休职工近1亿人,离休干部近60万人。以广东省属文化国企为例,此次涉及的退休人员多则4000多人,少则也有数百人。
在实际交流过程中,有一部分退休人员对移交顾虑重重。
一是有的退休同志反映,一辈子在企业工作,对企业感情深厚,社会化移交后就和企业脱离关系了,不再是企业的人了,情感上失落;
二是担心企业一交了事,原来企业给予的待遇(比如各项统筹外经费)取消了,自己的利益得不到保障。
有的老同志直接问:春节、中秋慰问金还有没有?有事单位还派不派车?个别人甚至认为移交后自己与企业没有关系了,企业发展的红利无法享受,萌生了要求补偿进而翻历史旧账的心理;
三是退休老同志希望继续得到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照顾、精神上慰籍,以前有专门的企业离退休管理部门,以后找谁?社区干部不熟悉,怎么保障服务?担心今后遇到问题找不到婆家,对于与切身利益最密切的生活保障和医疗保险,担心社区承接不住,出现脱节。
这些情况如果不妥善解决,会让退休人员心存顾虑,关系转了思想不安,容易引发不稳定。
三是避免政策衔接出现脱节出现“移而未交”
社会化管理移交按照整体移交、属地移交的原则,退休人员可以按照原企业所在地、户籍所在地、退休待遇领取地、长期居住地择一进行移交。
首先是属地政府要抓紧出台移交配套政策,让企业可以按期保质完成移交,比如活动场地移交,通常老干部活动服务场地面积大,有的企业办理了不动产登记,有的没有,仅仅是临时建筑,怎样区别对待移交,需要尽快得到配套政策指引,否则社区接收后还要投入人力财力运营维护,既无法确权,又增加负担。
其次是党组织关系移交,有的要求按照居住地移交,有的要求按照户籍所在地移交,要求不统一,企业无所适从;有的社区对移交标准要求过高,企业与之不匹配,徒增企业负担;处理好统筹外经费与企业年金的关系。
已参加企业年金的退休人员反映,因年金账户数额受缴费基数、缴费年限等因素影响,每人所享受的年金待遇有所不同,全部不予发放统筹外费用有失公平,应该视实际情况做相应处置。
虽然目前对社会化管理的内容有明确界定,但对企业在移交后的职责依然没有清晰要求,导致一些企业对退休人员的稳定担负“终身责任”,既浪费了人力财力,又没有压实主体责任,最终导致了社区理论接收,企业终身负责。
综上所述,我国退休人员中包含了企业退休人员、灵活就业退休人员、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除了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档案更为严格以外,企业退休人员的档案管理,各地的规定不完全相同。
民营企业职工基本上是没有档案的,即使个别人因为过去在体制内工作有个人人事档案,还是按照退休前的渠道管理;有的是由原来的国有企业进行管理,并由原单位向退休地的街道进行移交。